分享

《伤仲永》翻译和启示

 旋转少女吉格斯 2016-07-01

作者:佚名译文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5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 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亡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7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注释
伤:哀伤,叹惜;对……感到惋惜(意动用法)
金溪:地名,现江西金溪县。
民:百姓。
世:世代。
隶(lì):属于。
耕(gēng):耕种劳作,耕田。 世隶耕:世代从事农业生产。
异焉:对此感到诧异 。
年:岁。
未:不;没有。
尝:曾经 。
识:认识。
书具:书写工具。
忽:忽然。
啼(tí):哭叫,大哭。
求:索求,索要。
异:对……感到诧异(意动用法)。
焉:于此,对此。
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与:给。
即:立即,立刻。
书:书写,写。
并:并且。
自:自己。
为:题上。
名:名字。
其:他的。
以:把。
养:奉养,赡(shàn)养。
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为:当做,作为。
意:内容
传:传送。
一:全。
观:观看。
自:从。
是:此。
以......为意:以……当作诗的内容。
秀才:指一般学识优秀的士人。
指:指定。
作:写。
立:立刻。
就:完成。
其:代指这首诗。
文:文采。
理:道理。
皆:都。
可:值得。
观:欣赏。
者:……的地方(方面)。
邑(yì)人:同(乡)县的人。
奇:对……感到惊奇(奇怪)。(意动用法)
之:代指仲永的才华。
稍稍:渐渐。
宾客:这里指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把……当作宾客。(宾客在本文是意动用法)
其:他的,代仲永的。
或:有的人。
以:用。
乞(qǐ):求取。
之:它,代仲(zhòng)永的诗。
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意动用法)。利,认为……有利可图。其,这样;然,这样(同义复用)。
日:每天。
扳(pān):通“攀”,牵,引。
环:四处,到处。
谒(yè):拜访。 环谒:四处拜访 。
使:让。
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闻:听说,听闻。
之:代词,代这件事。
明道:宋仁宗(赵祯)年号(1032-1033)。
从:跟随。
先人:意为先父,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还:返回。
于:在。
令:让,使。
作:写作,书写,作诗。
称(chèn):相当,相称。
前时之闻:以前的名声。时:时候。之:的。闻:传闻。
自:从。
复:又,再。
问:询问。
焉:指方仲永的情况。
泯(mǐn)然众人矣:这里指方仲永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成为普通人。泯然:消失。众人,平常人,普通人。矣,语气词。
王子:王安石的自称。
通悟:通达聪慧。
受:承受,来自。
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
彼其:他。彼:他。其:他。(同义复用)
且:尚且。
固:本来。
得:能够。
卒(zú):最终,最后。
夫:读“fú”。那些的意思。
受之天:“受之于天”的省略,意思是先天得到的。受,承受。
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胜过,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受于人:指后天所受的教育。天,人对举,一指先天的禀赋,一指后天的教育。
得为众人而已耶: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不如。耶[yé],语气词。


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5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 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亡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7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注释
伤:哀伤,叹惜;对……感到惋惜(意动用法)
金溪:地名,现江西金溪县。
民:百姓。
世:世代。
隶(lì):属于。
耕(gēng):耕种劳作,耕田。 世隶耕:世代从事农业生产。
异焉:对此感到诧异 。
年:岁。
未:不;没有。
尝:曾经 。
识:认识。
书具:书写工具。
忽:忽然。
啼(tí):哭叫,大哭。
求:索求,索要。
异:对……感到诧异(意动用法)。
焉:于此,对此。
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与:给。
即:立即,立刻。
书:书写,写。
并:并且。
自:自己。
为:题上。
名:名字。
其:他的。
以:把。
养:奉养,赡(shàn)养。
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为:当做,作为。
意:内容
传:传送。
一:全。
观:观看。
自:从。
是:此。
以......为意:以……当作诗的内容。
秀才:指一般学识优秀的士人。
指:指定。
作:写。
立:立刻。
就:完成。
其:代指这首诗。
文:文采。
理:道理。
皆:都。
可:值得。
观:欣赏。
者:……的地方(方面)。
邑(yì)人:同(乡)县的人。
奇:对……感到惊奇(奇怪)。(意动用法)
之:代指仲永的才华。
稍稍:渐渐。
宾客:这里指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把……当作宾客。(宾客在本文是意动用法)
其:他的,代仲永的。
或:有的人。
以:用。
乞(qǐ):求取。
之:它,代仲(zhòng)永的诗。
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意动用法)。利,认为……有利可图。其,这样;然,这样(同义复用)。
日:每天。
扳(pān):通“攀”,牵,引。
环:四处,到处。
谒(yè):拜访。 环谒:四处拜访 。
使:让。
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闻:听说,听闻。
之:代词,代这件事。
明道:宋仁宗(赵祯)年号(1032-1033)。
从:跟随。
先人:意为先父,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还:返回。
于:在。
令:让,使。
作:写作,书写,作诗。
称(chèn):相当,相称。
前时之闻:以前的名声。时:时候。之:的。闻:传闻。
自:从。
复:又,再。
问:询问。
焉:指方仲永的情况。
泯(mǐn)然众人矣:这里指方仲永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成为普通人。泯然:消失。众人,平常人,普通人。矣,语气词。
王子:王安石的自称。
通悟:通达聪慧。
受:承受,来自。
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
彼其:他。彼:他。其:他。(同义复用)
且:尚且。
固:本来。
得:能够。
卒(zú):最终,最后。
夫:读“fú”。那些的意思。
受之天:“受之于天”的省略,意思是先天得到的。受,承受。
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胜过,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受于人:指后天所受的教育。天,人对举,一指先天的禀赋,一指后天的教育。
得为众人而已耶: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不如。耶[yé],语气词。伤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伤仲永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作者背景: 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也是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王安石出身官宦之家,於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考中进士第四名.嘉佑三年(1058年),向宋仁宗上万言书针砭时弊,要求改革.1069年宋神宗时任参知政事,推出了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和募役法等新变法.1070年升任宰相.由於新法中关於土地改革影响到地主阶级与相关的官僚,变法遭到他们的强烈抵制,在民间由於改革推行难度大,反而对一般民众的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又遭到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敌视,使得他在民间形象一直不佳.在1074,1076年两次被罢免职务.宋神宗死后,原反对派司马光(曾因与王安石政见相左而被排挤)任宰相,几乎废除了所有法案.变法失败后,退居江宁(现江苏南京).20世纪俄国共产党领导人列宁称赞他为'11世纪的改革家'. 王安石为人特立独行.据载,他常不梳洗就出门会客,看书入神时则会随手拿东西吃,吃了鱼食也不知道.普遍认为苏洵的'辨奸论'就是影射王安石的,其中写道:'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苏轼和王安石也历来不睦,王安石好做惊人之言,苏轼曾作文讥讽.民间也有不少两人斗智的故事. ◆学习重点: 1.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答:说明了人的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答: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既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3.你对题目是怎样理解的? 答:'伤'是'哀伤''感伤'之意.仲永,即方仲永,本文的一个'神童'.文章以'伤仲永'为题,写的是可伤之事,说的是可'伤'之道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为实例,说明一个人有天分不足诗,唯有后天的教育与学习,才能让人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才能够真正成才. 4.你怎样理解文中的'泯然众人矣'? 答:'泯然众人矣'一句点明结局,痛惜之意溢于言表,发人深省.再过七年以后,是方仲永的第三个阶段,才能衰竭,成为了普通人. 5.作者主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答:本文通过叙述方仲永因为父亲'不使学',而从神童到成为普通人的变化过程,说明天资固然重要,但没有好的后天的教育,再好的天赋也不可能得以发挥.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5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 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亡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7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