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哲学角度解释当你害怕时,究竟是在怕什么?

 严骏 2016-07-05

从哲学角度解释当你害怕时,究竟是在怕什么?在所有的哲学问题中,有一个问题也许大家都曾想有意无意的思考过:“我”的意识虽然存在,可“我”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不是真实存在的。许多文学、影视作品都是对这个问题继续思考的表达。

这个问题,其实暗含了一个前提,那就是:把世界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是我们自己的心灵,一个是心灵之外的部分。

这种观点就叫作“二元论”:心灵一个元,外界一个元,一共二元。这两个元是相互独立的、平等的,虽然可以互相影响,但谁也不能完全决定另一个。

把世界分成二元,这样的划分很简单易懂。但怎么解释这两个元之间是如何联系的,就成了个大问题。在后来的好几百年中,无数哲学家在“精神世界怎么才能真实反映客观世界”上花费了大量的工夫,也很难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直到后来终于有哲学家反应过来了,开始直接反对二元论,认为这种划分是我们对世界的一种误解。

其中一个反对二元论的学派,就是我们熟悉的唯物主义。他们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我们的精神世界不过是大脑生理活动的结果。换句话说,精神是从物质中产生的。这种观点就叫作物质一元论。当然,相应的也有唯心主义的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精神的,外面的世界不过是我自己心灵的产物罢了。

这里,我们暂时不去讨论这些观点的对错,来讲讲它对我们的影响。

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哲学问题总是缥缈虚无,但其实许多哲学观点对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二元论,对于文明的真实人生也是有着切实的帮助。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二元论很容易被我们接受。虽然有许多哲学家们对此有所反驳,但是从普通人的感觉来说,把自己的心灵想象成一个事物,把外部世界想象成另一个事物,这很容易做到的事。

二元论有一个比较庸俗的用法,那就是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躲避痛苦。按照二元论的观点,我们的精神世界是独立的,那么外部世界对我们的影响仅仅在于感官体验。其余的精神体验都属于我们自己的心理活动。

比如说,有人打了你一下。这个事件对你只有两个影响:肉体上的疼痛是感官体验;随之而来的屈辱是心理活动。

这也就是说,遇到的所有痛苦都可以分成两类:感官上的和精神上的。

感官上的痛苦并不难忍受。因为感官体验是相对的,快乐得到得越多,人对快乐就越不敏感,就越难以忍受痛苦,反之亦然。这就好比富翁吃鱼翅不会觉得多快乐,但是饿汉吃一口饱饭就能感到无上幸福。所以只要不是即将死亡,忍受感官上的痛苦总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回报。

并且,当我们把自己的心灵想象成独立于外部世界的时候,那么感官上的痛苦就会被归为一些非常简单的精神刺激:疼痛、饥渴之类。当你集中精神专门应对它们的时候,就容易感到麻木且更能忍受。

相对于感官的,是精神上的痛苦。

在客观世界里,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再厉害的人都无法保证自己永不受苦。而在精神世界里,只要意志坚定,自己就是王。或者是像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通过意淫幻想,来保证在精神世界里不受伤害。

更进一步说,二元论的关键是:我们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可以是无敌的,而一切体验归根到底都是精神体验。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外部世界的痛苦令人恐惧,我们不得不一边使出浑身解数躲避这些痛苦,一边还要为了它们可能的到来而惴惴不安。但是,外部世界并不由我们随心所欲地控制。当我们为了趋乐避苦而硬要控制外物的时候,一方面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一方面永远都会遇到失望和挫折。

而在二元论的观念下,世界被一分为二:外界和内心。痛苦虽然来自于外界,但真正承受痛苦的是我的内心。因此虽然仍旧需要尽力去改变外物,但在客观世界这一元里的得失其实不重要,关键是固守自己的内心这一元,固守住获得体验的最后一关。而在内心世界里,自己能完全做主,这就让人产生了很大的安全感。

当然,不同的人对此会有不同的评价:说得好听,这就是“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说得不好听,这就是自欺欺人的阿Q了。

我们知道,对人伤害最大的其实不是一时的痛苦,而是对未来痛苦的恐惧。这就像打针对于孩子来说,可怕的地方在于排队,在于来苏水味、叮叮当当的针管以及胳膊上的凉意,真正的肉体疼痛与此相比微不足道。

我们怕穷,并不是因为我们不能忍受粗糙的吃穿,而是因为不愿意整日生活在对贫穷的恐惧和屈辱中。

我们不愿意忍受的是那种担惊受怕的状态。

所以,在面对痛苦的时候,应该把自己的感受局限在此时一瞬,而不要顾及那些还没到来的痛苦。

这也许是二元论的积极一面吧。

不过,这样的人生观,始终有一个痛苦无法解决。

那就是,我们关心深爱的人,对我们的负面评价。

说白了,二元论可以让你放下压力不好好工作。但是当父母因此伤心的时候,它也没有丝毫办法了。

从二元论的角度说,他人对我们的评价和我们的精神世界无关,可以完全忽视。但是对于我们在乎的人,这点是极难做到的。况且就算能做到,我们也就成了完全不在意任何人的冷血动物。

实际上,当我们在乎外人感受的时候,就相当于我们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寄托于外物。我们既不可能控制一切外物,也不可能让他人的感受总符合我们的意愿。

因此不仅是二元论,其他所有自我安慰的手段,在面对我们关心的,爱着的人,终归都是束手无策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