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编剧如何成为创意机器?(第525期)

 夏天新阳 2016-07-05

编剧帮独家撰稿 刘开建/文 丁蓝/编辑


如何才能拥有更多的创意,如何才能拥有更好的创意?这是困扰很多编剧的问题。既然我们思考怎么才能拥有更好的创意,那么我们就要先思考创意从何而来。当我们知道了创意从何而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工夫花在能够生成创意的路径上。


创意从何而来?



创意无非是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直接经验,一个是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就是我们所经历的人和事,间接经验就是我们我看到的书籍、影视作品或者听来的故事。如果这两部分都比较少的话,我们可能就拿不出更多更好的创意。


因此,我们可以从创意的来源入手,来丰富我们的创意库。


如何丰富我们的创意库?


1.尽可能的融入社会,深入社会,去观察,去看更多的人和事。实在没条件,也要从仔细观察琢磨身边人开始。


2.不断的增加自己的资讯量。不限于影视作品,可以是任何学科的书籍或者电视节目,只要能够启发你思考,开阔你的眼界。




“有经验有阅历就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吗?那些东西我都可以从网上查到,老太太整天看电视,也没见她会写电视剧啊?”


“读书多了,看片多了,就会有好的创意吗?一些电影发烧友看片可能比编剧多多了,他们怎么没写出什么影视作品啊?”


创意习惯如何养成?



资讯的储存


是啊,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有了创意的来源,却没有对这些丰富的来源进行再加工,如果我们大脑中有很多资讯量,但是这些资讯都处于睡眠状态,那么我们的大脑就只相当于电脑硬盘而已。那么,为什么这些资讯处于睡眠状态,为什么上面的那些人不能创作出更好更多的创意呢?


其实是我们大脑的工作模式不同而已,有的人平时善于思考,遇到小事都会思考一下,或者看完书后也会想一些问题,那么这些资讯就会以激活状态存储当我们进行创意工作时候,这些激活的资讯就会被调取出来


除了对于资讯的存储是这样,我们在某一些时间段也会有某个“核心”资讯处于激活状态,比如一个刚刚被一个戴帽子的中年男人抢劫,侥幸逃脱的女孩,她会有那么几天,看到戴帽子的中年男人,就会躲的远远的。


这就是她大脑中某个资讯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这也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经常提及的那句话:我们看到的是我们在乎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是这个道理。


同样的生活方式和教育背景的人创意能力为何会有天壤之别?


这就是他们各自的大脑工作方式不同:

一方面:对于信息的存储不同,创意能力的强的人,平时会对遇到的问题用“思考”进行加工,然后再存储

另一方面他们还有一种模式,对这些激活状态的信息再进行利用,再形成更多的激活的信息




创意习惯养成的几个方面


所以,提高创意,最关键的就是养成良好的创意习惯。创意习惯的养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创意累积于琐碎


在创意产业没有像现在这么发达之前,我们睿智的前辈已经给了我们非常好的建议:“世事洞明皆学问”。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不学而有术”,没文化而有大成就。相反的例子“学而无术”,学历很高,但是生活和工作好像都非常糟糕。


我们的创意,我们的思考,不会一下子就从世界局势,人类和平,大同世界开始,而是从我们身边的琐碎小事开始,当我们对于遇到的小事都能不时地琢磨一下,我们会解读出更多东西,我们会有更多的激活状态的信息存储进大脑。


2.质问


质问,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我们的教育没有培养我们质问的习惯,反而是渐渐把它给抹杀了。自行车没有发明之前,人们觉得出门走路挺好的啊,出远门的话就坐马车或者牛车,也没觉得什么不方便。


但是一旦有了自行车,妈妈让你去超市买瓶酱油,你会大叫:“哼!自行车坏了呀,让我走着去啊!”,很近的路,你也想骑自行车去了。大多数时候,我们是习性的奴隶,当我们习惯了去习惯的生活的时候,我们就不容易打破习惯


而“质问”则是打破习惯的尖刀。我们可以不停的问自己问题:“为什么会是这样?”“这是不是最好的方式?”“还有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怎样才能更好?”等等。


质问最大的益处是它能带动你思考。当质问和思考形成一种习惯,我们会感觉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学习,都在进步。


3.洞悉人性


毫无疑问,我们的影视作品的创作,都是基于人性出发的,从观察人性解读人性挖掘人性开始的,无论是写人性之善人性之恶或者人性其他层面的东西。不仅仅是影视作品,现在好像绝大多数行业都在谈人性,因为他们发现如果不懂人性好像就不能在竞争中立足了。


史玉柱不深度洞悉人性,不会做出脑白金的营销广告。乔布斯不洞悉人性,不会做出令人尖叫的苹果手机。洞悉人性,甚至成为绝大多数行业成功的不二法则。我们更需要如此,因为不然的话,即便我们在word里创造出了一个人物,尽管给他了很多形容词,但是我们却发现,我们怎么也进入不了这个人物。


创意思考习惯的原则



人类的大脑是趋于懒惰的,怎么懒惰,它怎么来,所以已经养成习惯的东西,它就会按着来。针对于此,我们想出对付它的招数就是把“创意思考习惯”养成一种习惯。


创意思考习惯应该遵从的几个原则


1.如何看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们会发现我们现在看待问题的方式与之前不一样了,我们成长了。能力的提升,其实是“看”的能力的提升。卓越的企业家,能够看到趋势,以此制定战略。为什么基层员工不能?


其实是“看”的能力不够。一部影视作品,几年之前看的时候,觉得能看睡着,几年后却要反复看,喜欢的不行。是什么原因?是我们更加学会“如何看”了。


如何看应该从两方面入手:

(1)深度。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2)角度。能多个角度的看问题,能看到别人视而不见的东西。


2.看到了什么


之前我们讲到,我们的信息存储方式,我们的心智模式,决定我们看到了什么。对于我们所看到的东西,我们还要重新梳理看到的过程,咀嚼它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比如,关于最近几天的,中国传媒大学女生周云露被害事件,你看到了什么?你仅仅就是看到了凶手李斯达的残忍和变态吗?你有没有思考更多的问题?这个凶手为什么这么变态?他的家庭环境是怎样的?


如果李斯达这个人古怪,那么作为同学的周云露应该早就察觉到了这一点,应该早就从其他同学那里听说过他的古怪事迹,如果是这样,周云露是否可以早就把他列入“不靠谱”的人的黑名单中,尽量不与他有来往?


在被李斯达邀请见面的时候,她为什么没有识破李斯达短信里的谎言?周云露在与李斯达见面后,发现李斯达怪异行为的时候,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行为应对从而来保命?


如果在某个小细节上,稍微有些改变,周云露是否就可以逃过此劫难?这些问题现在看,都像是事后诸葛亮的问题,但是只有我们真正思考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从此类的负面事件中获取启示。


3.形成见解


那些写出了经典作品的人,那些在一些行业取得卓越成就的人,无一例外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也希望我也能够有更深刻的更独到的见解,可是我为什么没有?见解来自于什么?


见解来自于深度思考。


从事创作的人,如果没有长时间的深度思考,就不会有更多的属于自己的见解,没有见解,就没有创意。没有见解的人热衷于模仿、跟风和抄袭;有见解的人树立经典,被没见解的人跟风。深度思考,是我们获得见解的最佳途径。




4.行业之外


有些时候,我们会突然开悟,仿佛会开了一只天眼,我们突然间仿佛看到了另外的一番世界。普鲁斯特说:“创意的旅程不在于寻找新的景观,而在于得到新的眼睛。”


从某种角度来说,创意的能力,即是“发现”的能力,但是好像我们长期浸淫于一个行业,我们的眼睛会有所疲劳。所以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或是一门学科,或是一门体育运动、娱乐活动,尽量做到精通,一旦我们沉浸于行业之外的东西,或许我们会获取一些在本行业无法得到的启示


这里有一个对任何行业来说,都颠覆不破的真理,那就是:任何的能力都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结果。创意能力更是如此。


如果我们想获取更多更好的创意,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变成一个创意型的人,而想要变成一个创意型的人,那就要形成创意思考的习惯。思考源于问题,问题源于发现,发现源于好奇。只有永葆好奇,我们才会更容易与创意结缘。


END


作者

简介

刘开建

编剧帮特约撰稿人,男,编剧,专注于轻喜剧的创作。新浪微博:@编剧刘开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