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 帖】临书札记(四) ■王学岭

 广羽人三九 2016-07-05


临书札记(四)


王学岭


王献之《保母帖》


  此石(如图)多曰晋人伪刻。以此风致,伪便如何。细观之,略近大王气息。刻工劲健而令之多遒远少空逸。于临帖者,则是兼学二圣之佳路径。其中清晰者不过几十字,又夸耀碑出之数,颇为疑者更疑之判。“兴宁三年”者,晋哀帝年号。其时较之清谈药酒,更有方术丹丸大入宫廷。故砖石作谶语,似非不可。盖上下成风,虽王氏未必著文而刻者傲行其言谈,亦不可知。又姜白石小字精楷跋云:云门寺乃大令故宅,去黄閍(bēng 宫中门)皆不远,宜有是物也。时大令年方弱冠,性本无拘。且魏晋率尚风流,不屑落俗。再刻工心有郢斧,技高乐为。故其与之大令书,形近似而神若非,晋风扑面。其或大令一纸并刻工一戏之误凿耶。善“属文、能草”书,可窥其朝文盛之斑。正由此,则减雕刻增婉丽,可为一临,守形态演精神,可做一临,持毫颖作锤斤,有是一临。总不出二王襟袖与晋人炉鼎。但有其一,便是解意。兴宁丹药并悬钟,焠石三年后世逢。自古属文能草字,若新游刃向谜踪。

  道家乐清癯瘦劲,颇类晋末时。大令书此意已蕴,唯初在山中不显。心安大隐,则矍铄清姿,萧散风度,纵横而洞达。观之他帖,无不淡中蕴劲,遒中作捷。书自钟茂、王逸而子敬遒,至伯施和、登善瘦,至徽宗金玉之象,实难分割。晋宋文华虽异,而此一不可忽略。学子敬书若得,则清筋劲骨不难。


相关链接:

  赵希鹄《洞天清录》四库本:伪作王大令书《保母墓志》,韩侂胄以千缗市其石。予每疑其赝作,殊无一似大令气象。及见东坡所作子由《保母墓志》,语则僧,实伪也。

  杨慎《丹铅余录》丛书集成本:晋献之《保母帖》自书上砖,晋工刻之,宋潜溪评以为胜《兰亭》,盖刻工之妍也。

  杨宾《大瓢偶笔》杨霈校本:王大令保母李意如墓砖,向闻在东海原一家,继入平湖高淡人家,后归商丘宋牧仲。余未得一见,见者戏鸿堂翻刻本耳。赵承旨云:较之《兰亭》,真所谓固应不同,阅之良然。三四年前余亦得一纸,疑为戏鸿堂物,或曰宋氏本也,余未遑辨。

  王昶《金石萃编》续修四库本:保母砖志。晋兴宁三年王羲之保母墓碑,嘉泰二年夏六月山阴农人辟土得砖于黄囡冈,即是碑也。时有曲水小研俱出焉。色黝而润,后有“晋献之”三字,旁有“永和”二字,以志文观之,盖殉葬时物也。碑字十行,断缺之余,其文可读。今归钱清王畿家。畿字千里,好文博古,乃三槐文正之后,得所归矣。碑云:后八百余载,知献之保母功于兹土。墓砖之出,实838年,献之前知如此,异哉。闰十二月既望会稽太守豫章李大性跋。

  林志钧《帖考》北大出版社本:行书13行。徐守和书释文,楷8行,印2。御题,行书10行,印2。子昂题,行书8行,印2。董其昌题,行书9行,印2。郭天锡跋并诗,楷13行,印4。陈从龙题,行书15行。徐守和赞并识,行书19行,印2,存。每行皆有虫蚀文,第7、8行尤甚。后有明人徐守和释文。“柩出”以下缺约四字。“尚”字下缺二字,余均完。赵孟頫、董其昌跋,皆认为真迹。董并刻入《戏鸿堂帖》。郭天锡跋谓“帖中‘氏’字、‘于’字、‘石’字、‘于’字,临学三年,无一字似者”。今“氏”字蚀末笔之半,“于”字仅余‘扌’,石字馀‘△’,“于”字似“子”字,改者作“子”。

  赵彦卫《云麓漫钞》:“或云乃近人伪为之。有五验:盖集王字故,大小不等,一也;书‘晋献之’三字而不著姓,献之决不若是,二也;妇人谓嫁曰归,既为人保母不当言归,复云,志行高秀,皆非学者语,三也;献之非善日者,而云八百余载,四也;古人墓砖文皆突起,无刊字者,五也。”

  《集古求真》:“王献之《保母砖志》,实伪作也。周益公跋云,‘嘉泰癸亥,越人掘地得之’云云,盖新出时,传闻如是,实则山阴僧所伪造。韩侂胄以千缗购之,遂喧传一世。姜白石谓有七美,又作十跋,以辨云麓五疑。故元明以来,益增珍贵。然细核白石十跋,多强词附会,不胜其辨。今考之于史,则其伪益显。魏晋皆严禁立碑,至齐梁而此政未改。试观王谢诸贤,勋名赫奕,翰墨并妙,未为先人立一碑,亦未为人撰一铭、书一石,大令何至为一保母,而干国宪?其为伪托,可断言矣。姜白石且以为大令自刻,信口凿空,尤为可笑。顷在朱艾卿先生处,见内府赐出本,即董文敏旧藏,《三希堂》据以入石者。原石已断裂剥蚀,而董跋称为晋拓,不知兴宁至晋末,仅有50年,石安得剥落如此之甚?且未出土以前,又谁为拓之?董自恃名高,遂欲以一指掩天下人目,适足贻后人指摘耳。”

  杨震方《碑帖叙录》上海古籍社本:晋王献之书,行书12行,行10字。南宋嘉泰二年(1202年)山阴(今浙江绍兴)农民耕地得之,然不久即佚。宋姜夔谓此志有七美,极称之,因而有名。拓本今罕见。《戏鸿堂帖》《宝晋斋帖》《伪绛帖》《三希堂法帖》《泼墨斋帖》等中有复刻本。字甚古雅,酷似《兰亭序》,或即由《兰亭序》等集字。亦有盛传此志为伪托之说。有影印本。


王献之《保母帖》


王学岭临书脞语(四)

  《墨薮》二卷,唐书,著者韦续虽不名于史,而其文珠玉为编,彩金为系。其时正好魏晋六朝书迹之初发,以唐目观之,纵一二不确,亦胜后世传刻重刊之认识。由之审帖,不差大体。《金石萃编》者,王述庵百六十卷巨制,其便捷要在辑录最全。碑刻以朝代为目,自宋至清之金石集跋,凡言及者,几全抄于后;附碑文碑形,并自家按语,考据前说补校疏遗,粗略而观,便知碑石样貌。《帖考》者,清华林宰平帖学源流考据名著,宋以降之印帖逐部详解,并三希堂逐帖分论,其详其审,深为感敬。余者荣华隽永,亦堪划被为研。如方药雨之《校碑随笔》,以收藏家之目参古阅今,剔伪存菁,除之单石考论,另列“伪刻”一目于后。清朝碑学大兴,伪刻亦然。此一目检选方便痛快,甚可一读。并张彦生之《善本碑帖录》,实践出真,行文简约,尤精于细节之举析,庆云堂自不是虚号。若有心富力者,将《帖考》《校碑随笔》《善本碑帖录》三书合读,参得文史家、收藏家、经营家之智慧,则甚好。又更近之版本家杨震方《碑帖叙录》,开时代新风,精简扼要,内蕴非常,版本风格并叙,而以笔画为目录、书家为索引,虽非浩帙,然确是方便门。若古文无碍者,多向古籍下功夫。《集古录》《金石录》虽古,但世事沧海,宜作基础之后读。清人毕秋帆之《山左金石记》廿四卷,涵器币镜印等各朝文物,并碑石摩崖,以文佳石名者为纲,附录颇详,书篆、治印、赏玩均可读之。南宋董彦远《广川书跋》十卷亦为金鼎彝钟并法帖之著作,惟文事古远,可作《山左》之后读互证,其帖以魏晋唐为主。又明赵灵均《金石林时地考》、清孙伯渊《寰宇访碑录》,分石访地,记录其址其貌;清赵梅庵《补寰宇访碑录》每石于地理之外,更增简论,亦为访学之要。

  此为碑帖源流之书目说。溯源而知究竟,欲临一帖,先明其妙理并善本,方可动笔。

王学岭 行书自作诗临王献之《保母帖》中堂



微商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