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报更:回报是连续的问题

 传统文化网站 2016-07-06

第十五卷

慎大览

报更

回报是连续的问题

 

【原文】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其车足以乘天下之贤者,其财足以礼天下之贤者,与天下之贤者为徒,此文王之所以王也。

今虽未能王,其以为安也,不亦易乎?此赵宣孟之所以免也,周昭文君之所以显也,孟尝君之所以却荆兵也。古之大立功名与安国免身者,其道无他,其必此之由也。堪1士不可以骄恣屈也。

昔赵宣孟将上之2绛,见骩桑之下,有饿人卧不能起者。宣孟止车,为之下食,蠲3而餔4之,再咽而后能视。宣孟问之曰:“女5何为而饿若是?”对曰:“臣宦6于绛,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故至于此。”宣孟与脯二朐7,拜受而弗敢食也。问其故,对曰:“臣有老母,将以遗8之。”宣孟曰:“斯食之,吾更与女。”乃复赐之脯二束与钱百,而遂去之。处二年,晋灵公欲杀宣孟,伏士于房中以待之,因发酒于宣孟。宣孟知之,中饮而出。灵公令房中之士疾追而杀之。一人追疾,先及宣孟之面,曰:“嘻!君舆9,吾请为君反死。”宣孟曰:“而名为谁?”反走对曰:“何以名为?臣骩桑下之饿人也。”还斗而死。宣孟遂活。此书之所谓“德10几无小”者也。宣孟德一士,犹活其身,而况德万人乎?故《诗》曰“赳赳11武夫,公侯干1213”,“济济14多士,文王以宁。”人主胡可以不务1516士?士其难知,唯博之为可,博则无所遁矣。

张仪,魏氏余子也。将西游于秦,过东周。客有语之于昭文君者,曰:“魏氏人张仪,材士也,将西游于秦,愿君之礼貌之也。”昭文君见而谓之曰:“闻客之秦,寡人之国小,不足以留客。虽游,然岂必遇哉?客或不遇,请为寡人而一归也。国虽小,请与客共之。”张仪还走,北面再拜。张仪行,昭文君送而资之。至于秦,留有间,惠王说而相之。张仪所德于天下者,无若昭文君。周,千乘也,重过万乘也,令秦惠王师之。逢泽之会,魏王尝为御,韩王为右,名号至今不忘,此张仪之力也。

孟尝君前在于薛,荆人攻之。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谓淳于髡曰:“荆人攻薛,夫子弗为忧,文无以复侍矣。”淳于髡曰:“敬闻命矣。”至于齐,毕报,王曰:“何见于荆?”对曰:“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王曰:“何谓也?”对曰:“薛不量其力,而为先王立清庙。荆固而攻薛,薛清庙必危,故曰薛不量其力,而荆亦甚固。”齐王知颜色,曰:“嘻!先君之庙在焉。”疾举兵救之,由是薛遂全。颠1718之请,坐拜之谒,虽得则薄矣。故善说者,陈其势,言其方,见人之急也,若自在危厄之中,岂用强力哉?强力则鄙矣。说之不听也,任不独在所说,亦在说者。

【译文】国家虽然很小,但生产的粮食足以供养天下的贤人,车辆足以搭乘天下的贤人,财富足以礼遇天下的贤人,并且与天下的贤人为徒,这就是周文王之所以王天下的原因。

如今虽然还不能称王天下,但为了自身的安定,不也是很容易的吗?这就是赵宣孟之所以免遭杀害,周昭文君之所以显明,孟尝君之所以退却楚军的原因。古代建立功名与安定国家免遭杀害的人,其道路没有其他,必然是经由这条道路。高高在上的读书人不可以因为君王的骄奢淫逸而屈服的。

从前赵宣孟打算上国都绛城去,看见一棵枯死的桑树下,有个人饿昏倒在树下而不能起来。赵宣孟停下车,给他东西吃,显示食物后喂他吃,那人咽下食物后才能睁开眼睛看人。赵宣孟问他说:“你为什么会饿成这样?”那人回答说:“下臣在绛城学习官吏事务,回家途中断粮,羞于行乞而又不愿意擅自去拿别人的东西,所以才这样。”赵宣孟给他干肉两块,他拜谢接受然而不肯吃。询问缘故,那人回答说:“下臣家有老母亲,打算留给她。”赵宣孟说:“你吃吧,我另外拿给你。”于是又拿了两块干肉和数百钱币,然后就走了。过了两年,晋灵公想杀赵宣孟,派士兵埋伏在房中等待,然后请赵宣孟饮酒。赵宣孟知晓机关,饮酒中途就借故离开,晋灵公命令房中埋伏的士兵急速追杀。有一个人追得很快,率先跑到赵宣孟面前,说:“喂,先生快上车,我请求为先生返回死战。”赵宣孟说:“你的名字叫什么?”那人反身回答说:“何必打听我的名字?下臣就是在枯死的桑树下饿倒的人。”于是反身战斗而死去。赵宣孟于是才得以活下来。这就是书中所谓的“恩德没有大小”的意思。赵宣孟对一个士兵施予恩德,尚且救活自身,而何况对万人施予恩德呢?所以《诗经》上说:“他们是雄赳赳的武夫,是为公侯求取国家的人”,“有了众多支柱臣,文王因此得安宁。”作为君主为何不可以致力于爱护士人呢?士人是很难知晓的,唯有广博寻求才可以,广博寻求就能无所遗漏。

张仪,是魏氏的庶子。打算向西游学于秦国,经过东周。有个宾客告诉周昭文君,说:“魏氏族人张仪,是个有才能的读书人,将要向西游学于秦国,希望君主对他礼貌对待。”周昭文君会见张仪后说:“听闻客人要去秦国,寡人的国家太小,不足以留下客人。虽然是游学,难道必然会被秦王礼遇吗?客人如果没有受到礼遇,请为寡人而回到这里。我们国家虽然小,还可以与客人共同享有。”张仪退让,向北面再次拜谢。张仪要走,周昭文君送行并资助旅费。到了秦国,呆了一段时间,秦惠王喜爱他任命他为相国。张仪在天下所受的恩德,没有比昭文君更大的了。东周,是千辆兵车的国家,但超过了万辆兵车的国家,才会让秦惠王拜他为师。在逢泽的盟会中,魏王曾经作为昭文君的御手,韩王为车右,名号至今不忘,这就是张仪的力量。

孟尝君之前在薛国时,楚国人攻打他。淳于髡被齐王委派出使楚国,返回时,路过薛国,孟尝君派人礼貌接待而亲自到郊外送行,他告诉淳于髡说:“楚国人如果攻打薛国,先生不要担忧,我不会再次等待的。”淳于髡说:“恭敬听闻吩咐了。”淳于髡回到齐国,报告完毕后,齐王说:“你怎么看楚国?”淳于髡回答说:“楚国很是顽固,而薛国也是太不量力而行了。”齐王说:“这话怎么讲?”淳于髡回答说:“薛国不量力而行,而为先王建立宗庙。楚国顽固而攻打薛国,薛国的宗庙必然危险,所以说薛国是不量力而行,而楚国也太顽固了。”齐王听后脸色大变,说:“嘻,先君的宗庙还在呀。”于是派兵救援,因此薛国才得以保全。趴下又起来的请求,拜着恳请,虽然能得到但却很少。所以善于劝说的人,陈述其形势,言说其方法,使人见到急迫,就像自身处在危险之中,怎么还用得着极力强求呢?极力强求那么就会使人鄙视。劝说没有人听,责任不仅仅在被劝说的人,也在于劝说者。

【说明】本节《报更》,主要探讨的是回报是连续的问题。更:按《国语·晋语》:“姓利相更。”是连续、接续之意。意思是说,对别人施予恩惠,别人必然会连续的回报。作者举出赵宣孟、周昭文君和孟尝君的事例,旨在说明的就是这个问题。所以,后来就有了一句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也有接受恩惠而不回报的事情发生,但相比之下,毕竟是少数。但儒家思想也告诉我们,施恩不求回报。所以,在我们力所能及的情形下,像赵宣孟一样去帮助别人,那么回报终究是会得到的。

——————————————————

【注释】1.堪:(kān)《庄子·大宗师》:“堪坏得之,以袭昆仑。”《吕氏春秋·慎大览·报更》:“堪士不可以骄恣屈也。”《说文》:“堪,地突也。谓土之坟起者。”这里用为地面高起、高高在上之意。

2.之:(zhī支)《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文子·微明》:“居知所以,行知所之。”《韩非子·扬榷》:“咫尺已具,皆之其处。”《韩非子·十过》:“昔者卫灵公将之晋,至濮水之上。”《史记·项羽本纪》:“之沛公军。”《广雅》:“之,适也。”这里用为往,朝某方向走,到…去之意。

3.蠲:(juan)《书·多方》:“图厥政不蠲烝,天惟降时丧。”《诗·小雅·天保》:“吉蠲为饎,是用孝享。”《左传·襄公十四年》:“惠公蠲其大德。”《尔雅·释言》:“蠲,明也。”《荀子·王制》:“立身则轻楛,事行则蠲疑,进退贵贱则举佞说。”这里用为明示、显示之意。

4.餔:(bū逋)《管子·七臣七主》:“瑶台玉餔不足处,驰车千驷不足乘。”《楚辞·渔父》:“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这里用为食、吃之意。

5.女:(nǚ钕)《诗·魏风·硕鼠》:“三岁贯女。”《诗·大雅·大明》:“于周于京,缵女维莘。”《诗·商颂·殷武》:“维女荆楚,居国南乡。”《管子·戒》:“女焉闻吾有行也?”《论语·公冶长》:“女,器也。”《荀子·宥坐》:“吾语女其故。”《集韵·语韵》:“女,尔也。通作汝。”这里用为代词,表示第二人称“你”之意。

6.宦:(huàn)《左传·宣公三年》:“宦三年矣。”《韩非子·说林上》:“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礼记·曲礼》:“宦学事师。”《礼记·杂记》:“宦于大夫。”《说文》:“宦,仕也。…犹今试用学习之官也。”这里用为学习官吏的事务之意。

7.朐:(qú曲)屈曲的干肉。《吕氏春秋·慎大览·报更》:“宣孟与脯二朐,拜受而弗敢食也。”《礼记》:“以脯朐置者,左朐右末。”

8.遗:(wèi)《书·大诰》:“用宁王遗我大宝龟,绍天明。”《管子·五辅》:“此谓遗之以利。”《管子·侈靡》:“交觯者不处,兄遗利夫!”《韩非子·说林下》:“而道难不通,乃铸大钟遗仇由之君。”《韩非子·五蠹》:“相遗以水。”《史记·魏公子列传》:“欲厚遗之。”《汉书·李广苏建传》:“置币遗单于。”这里用为给予、馈赠之意。

9.舆:(yu)《易·小畜·九二》:“舆说辐,夫妻反目。”《诗·秦风·权舆》:“于嗟乎,不承权舆。”《管子·轻重甲》:“今每战舆死扶伤如孤。”《老子·八十章》:“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论语·卫灵公》:“在舆,则见其倚於衡也。”《荀子·王制》:“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考工记》:“舆人为车。”《说文》:“舆,车舆也。”这里用为古代的大车之意。

10.德:(dé得)《书·多方》:“尔尚不忌于凶德。”《诗·小雅·车舝》:“匪饥匪渴,德音来括。”《诗·大雅·崧高》:“申伯之德,柔惠且直。”《韩非子·二柄》:“二柄者,刑、德也。”《战国策·秦策》:“是不敢倍德畔施。”《史记·项羽本纪》:“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乐府诗集·长歌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这里用为恩惠、恩德、庆赏之意。

11.赳:(jiū纠)威武雄壮的样子。《诗·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尔雅》:“赳赳,武也。”《史记·司马相如传》:“沛艾赳嗅。”《说文》:“赳,轻劲有才力也。”《广雅》:“赳,材也。”

12.干:(gàn)《书·多士》:“尔厥有干有年于兹洛。”《诗·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诗·小雅·采芑》:“师干之试。”《诗·大雅·旱麓》:“岂弟君子,干禄岂弟。”《管子·法法》:“忠臣不诬能以干爵禄。”《论语·为政》:“子张学干禄。”《庄子·徐无鬼》:“其欲干酒肉之味邪?”《孟子·公孙丑下》:“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泽也。”《荀子·议兵》:“皆干赏蹈利之兵也。”《韩非子·说难》:“伊尹为宰,百里奚为虏,皆所以干其上也。”这里用为求取之意。

13.城:(chéng)《诗·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诗·邶风·击鼓》:“土国城漕。”《左传·庄公二十八年》:“邑曰筑,都曰城。”这里用为国家之意。

14.济:(Jǐ挤)《书·大禹谟》:“济济有众,咸听朕命。”《诗·邶风·匏有苦叶》:“匏有苦叶,济有深涉。”《诗·小雅·楚茨》:“济济跄跄,絜尔牛羊。”《诗·大雅·文王》:“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诗·周颂·载芟》:“载获济济,有实有积。”《管子·形势》:“济济多士,殷民化之,纣之失也。”这里用为众多之意。

15.务:(wù雾)《书·康王之诰》:“富不务咎,厎至齐信。”《管子·轻重甲》:“务在四时,守在仓廪。”《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荀子·解蔽》:“法其法以求其统类,以务象效其人。”《吕氏春秋·察今》:“非务相反也。”《战国策·秦策一》:“欲富国者,务广其地。”这里用为专心致力于某件事之意。

16.哀:(āi)古通“爱”。《诗·豳风·破斧》:“哀我人斯,亦孔之将。”《管子·侈靡》:“国虽弱,令必敬以哀。”《管子·形势》:“见与之友,几于不亲,见哀之交,几于不结。”《吕氏春秋·报更》:“人主胡可以不务哀。”《淮南子·说山》:“各哀其所生。”这里用为爱护之意。

17.颠:(diān)古通“蹎”。《书·盘庚上》:“若颠木之有由蘖,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诗·大雅·荡》:“人亦有言,颠沛之揭。”《管子·宙合》:“高为其居,危颠莫之救。”《左传·宣公十五年》:“杜回踬而颠。”《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这里用为仆倒、倒下之意。

18.蹶:(jué掘)受惊而疾起的样子。《庄子·至乐》:“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吕氏春秋·孟春纪》:“多阴则蹶,多阳则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