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椿萱”原来指父母

 老刘tdrhg 2016-07-08
 “椿(chūn)萱”,在传统文化中有约定成俗的含义,在特定的场合,椿、萱已经不是两种植物,而是代指父母。这种称呼,其来源在《庄子·逍遥游》中的一段话:“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这极长寿的椿树就被后人借用为长寿老人的代称。又由于在《论语·季氏》中,有孔子的儿子伯鱼“趋庭而过”,接受父亲教诲的记载,后人遂将“椿”和“庭”合起来,将父亲成为“椿庭”。“萱”就是“萱草”,又称“谖草”,萱草的花蕾就是金针菜,又叫黄花或黄花菜。由于在《诗经·卫风·伯兮》中有“焉得谖草,言树之背”的诗句,而按汉代学者对这句诗的解释:“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就是说,谖草是一种忘忧草,如果种在母亲所居住之处就可以令人忘忧。因此后人取其美好的联想意义,就把母亲称为“萱堂”,或简称“萱”。就这样,“椿庭”和“萱堂”成了父母的代称,有时候又将父母合称“椿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