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外科为什么没有发展?| 解惑

 陈鑫医师 2016-07-09



大家一定很奇怪,据说在汉代华佗就为关羽刮骨治疗箭毒,还准备为曹操做开胪手术,为什么中医发展到现在就没有听说哪位中医做外科手术呢?原因就是中医不是以人体解剖为基础的,而是以人体的整体的功能状态为基础的。没有解剖基础,外科是不可能发展的

中医的诊疗操作都是原生态的,即在人体整体的自然状态下,全人工操作,对病人进行望、闻、问、切,根据对四诊收集到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判断,确定证候,针对证候采取治疗措施,通过消除证候来对人体进行调整。整个诊疗过程不破坏人体的结构,不借助任何器械,不知道人体具体结构的变化。

医学的参照体系是正常的人体,即没有疾病的人体,没有异常的表现,即没有证候。证候是人体疾病的证据,判断疾病的性质依据的是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


将人体的功能以五脏为核心划分成五大功能系统,根据脏腑的正常功能来判断脏腑的病变。如凡是食少纳呆、恶心呕吐、胃脘胀满、嗳气打呃等表现,都胃的问题,因为胃主受纳、胃气以和降为顺。其理论根据是“有诸内必形诸外”,方法是“司外揣内”。不打开人体,不依赖于解剖。所以,以解剖为基础的外科就不可能发展。不仅如此,凡是以结构为基础的学科都不可能发展。


虽然在《内经》中就有一些关于解剖的记载,但不可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解剖学。清代的王清任感到了中医解剖的缺失,试图对此进行探索,结果无功而返,《医林改错》没有给中医留下解剖学的成果,王清任得以成名的是几个逐瘀汤


解剖学不能发展的原因还和没有技术支撑有关,比如,没有显微镜,就不可能到细胞的层次。缺乏技术支撑,就没有向微观延伸的余地,清代的另一位医家吴又可根据他的临床观察,在病因学说上突破了六淫学说,提出了一种新的病因学的假说“疠气”,同样是苦于没有技术的支撑,“疠气”学说也只能嘎然而止,没能更进一步。直到西医微生物学的出现,吴又可的“疠气”学说才算有了解释。


与此相关联的还有如命门、三焦、膜原、半表半里等,都不可能找到确切的地方,也就不可能有定论。

有人说中医也能治疗外科疾病,比如阑尾炎、肠梗阻、胆囊炎等,都可以用中医治疗,有的疗效还很好。但是这并不等于中医的外科就好,这只等于外科疾病的内科保守治疗。

《黄帝内经》原文赏析


《黄帝内经.灵枢.经水第十二》

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气皆多血气,皆有大数。


《黄帝内经.灵枢.肠胃第三十一》

黄帝问于伯高曰:余愿闻六府传谷者,肠胃之大小长短,受谷之多少奈何?伯高曰:请尽言之,谷所从出入浅深远近长短之度:唇至齿长九分,口广二寸半;齿以后至会厌,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两,长七寸,广二寸半;咽门重十两,广一寸半。至胃长一尺六寸,胃纡曲屈,伸之,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大容三斗五升。小肠后附脊,左环回日迭积,其注于回肠者,外附于脐上。回运环十六曲,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三尺。回肠当脐左环,回周叶积而下,回运还反十六曲,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广肠传脊,以受回肠,左环叶脊上下,辟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肠胃所入至所出,长六丈四寸四分,回曲环反,三十二曲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