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妈妈总结“教孩子”时常犯的5大错

 5veryhappy 2016-07-09
作为家长,我们都爱孩子,可有的时候,你会发觉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总是能气死人,自己总是轻易的就被他激怒,总会因为孩子教育在家庭中出现一些想不通解不了的难题。

我困惑了很久,在各种阅读与参加学习,并与孩子更深入的相处后,发现许多难题都是作为家长的我自己制造出来的,现在和各位家长分享一下常犯的一些错误。



一、想尽方法的让孩子符合我的期望


我想让孩子“好”,所以总想给孩子我“认为”好的东西。


我小时候有一段时间很羡慕别人能学习钢琴,特别羡慕能随意能表演的人。当自己有的孩子,内心其实特别期望她能这样。所以不论是什么乐器,但凡她不是特别反感,总想让她试试。


第一次学习是钢琴,当时女儿三年级,头一两个月是新鲜期,还能正常规律的练习,第三个月开始,她开始慢慢懈怠。


女儿总是这样,做什么事情都是新鲜劲的时候特别认真,试试以后就变得没有太大兴趣。我也特别不喜欢她这样的性格。为了这类事情,没少和孩子争吵。


后来才突然明白,想学习钢琴的是我自己,不是女儿自己的愿望。虽然她是我的女儿,但她的人生是她的,我不能把自己人生的遗憾强加到她的身上,强制让她帮我完成。


那一瞬间我才明白,在这件事上,我并不仅仅单纯的为她好,更多的是想弥补自己,“如果我的孩子拥有,就像我已经拥有一样”。

 


二、生气时用消极态度和情绪对待孩子


我与侄子关系比较好,小时候他特别乖,属于老师亲戚都夸赞的“好”“乖”孩子,特别听话。


初中后他逐渐叛逆起来,高中以后更是与父母关系特别差。变得特别“不听话”。他告诉我一件事情。


在他小学时,班里的男同学下课后都会聚在一起聊昨天看的一个日本动画片。他也很想融入,因为侄子平时就要帮着老师监督没有写作业的人,有些同学已经很“讨厌”他了。


那天他在吃饭的时候看了电视,正巧被回家的爸爸看到了其中“打架”的场景,还知道这是“日本动画”(侄子爸爸讨厌日本),并且还在吃饭的时候违规看了电视,十分生气的训斥了他。


当时他才4年级,印象却十分深。现在他喜欢的东西,如果知道父母不喜欢的,绝对不和他们提。


在我们看来,可能只是很小一件事,但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小事就是这么多,变成了现在孩子能更自由的时候,不再愿意和父母沟通,因为小时候孩子很需要我们理解和沟通的时,我们因为自己的不理解无法体谅,而用消极与情绪粗暴的对待了他们。

 


三、误读挫折教育


我们总容易误解挫折教育,在孩子最需要关爱和理解的时候,没有给他更多的支持。


“现在的生活压力大,竞争激烈,我们想孩子从小就能培养对抗挫折的能力,不能太脆弱敏感,现在这么脆弱,以后真的碰到大事该怎么办?眼见新闻媒体里考不好就轻易自杀的轻生学生,真是让父母担心。”


因为这样的想法,有时无意识锻炼孩子,让她多经历,想着小时候挫折多点,长大以后承受力就会更强。没想到这样的结果,不仅没有让孩子真的面对挫折,反而在碰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完全不想我在旁边。


比如有段时间,孩子学业跟不上去,记忆力总是不好,背古文总是忘,她一个人的时候还能好好的学习,但凡我去看看她的学习情况时,就很容易发火大喊大叫。

 


四、总以为严厉就是对孩子好


“严师出高徒”,“慈母多败儿”,“棍棒出孝子”。


我们从来不打孩子,不管多生气这点都会尽量控制,但还是深受“严厉”,“严格”的影响,在很多事情上,有的时候是装着硬着心肠,有的时候是真的硬着心肠逼孩子去做。


虽然孩子确实去做了,但当他真的拥有更多自主的机会时候,就会反叛。


侄子写得一手好毛笔字,以往过年春联都会由他写,备受邻里称赞,今年春节由于刚和他爸爸吵了一架,看到毛笔的时候愤然离去。


我硬拉着他陪我去买了一幅春联,趁机说起他以前很喜欢书法,为什么今天生这么大气?他冷漠的跟我说:小时候确实喜欢过,但自从家里规定每天一定要练习1个小时,风雨不改,还要参加各种比赛等等后,他就一点儿喜欢都没有了。


他问我:“写得好又怎样?”


我们的简单的严厉,有时能让孩子收获技能,但或许也缺少了对孩子的理解?

 


五、完全保护孩子免于悲伤,急于乐观快乐


孩子体会伤心和痛苦对他们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我们需要去学会如何处理悲痛。


当我还是学生时,曾经关系很好的一位邻居哥哥离世了,在外读书的我一点儿都不知情,还是到了假期,我才从其他人的聊天中知道这个事情。


我曾经问过父母为什么要瞒着我,他们解释说“人已经死了,告诉我的话只能是影响我的学习,而且每个人都会有这一天的,很正常”。因为这个回答,我甚至有些痛恨读书,因为这件事情,在面对“悲伤”、“逝去”的时候,我总显得手足无措,无法排解,内心十分痛苦。


面对悲伤:孩子们需要父母的帮助,倾听他的悲痛,接纳他的恐惧、愤怒及不解等等。这也需要父母自己能做到正面恐惧。相信我,当你真的正面了悲伤、恐惧以后,你也能很自然的回归阳光与平静。


总结一下:

1.不要用情绪对待孩子,如果不能理解孩子的行为,先处理自己的情绪,然后与孩子进行沟通。


2.严厉教育是弹簧,压得越紧以后反弹越高,彻底脱离你的掌握。


3.挫折教育不是让孩子去经历挫折、试图让他们麻木和习惯,没有父母的关爱。孩子不可能对挫折“习惯”。


4.孩子有孩子的人生,父母有父母的人生,擦掉我们脑海里“孩子应该是这样的”,认真的看看孩子。


5.学会让孩子接受悲伤,不要害怕他们暂时沉浸在悲痛之中,当你们一起正面悲伤、恐惧后,就能很自然的回归阳光与平静。


6.我们都是好妈妈好爸爸,只是也总是会犯错,会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