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底是什么美食,馋哭了这位吃货大咖丨谈古论京

 沈维鑑 2016-07-11


本期作者:红小豆馆主(头条签约作者)

本期编辑:蔡蔡

本期栏目:谈古论京

内容发布:掌上北京(ID:beijingchihe)




老北京有句民谚,叫“六月六,鲜羊肉”,所指的就是烧羊肉。烧羊肉是老北京的名吃,同治年间的《都门杂咏》就有烧羊肉诗:

 

喂羊肥嫩数京中,酱用清汤色煮红,日午烧来焦且烂,喜无膻味腻喉咙。


夏天要吃烧羊肉




每年夏季午后各羊肉床子售卖烧羊肉,而且买烧羊肉的人,往往都会带一个空碗,买烧羊肉的同时,还要要一碗烧羊肉的卤汤,这汤格外的香,所以好多人都会用这个拌面条吃,这也是过去老北京夏季应时当令的美味。梁实秋先生在《雅舍谈吃》里也曾说过,夏天正是黄瓜、新蒜应季,用羊汤拌面,用黄瓜、新蒜当作料,真真“美不可言”。


味美烧羊肉




说到北京最著名的烧羊肉,过去有两家,一是月盛斋,再一个就是白魁老号。白魁老号的烧羊肉之所以有名,还得配上他们当年在隆福寺的街坊,灶温,灶温是个茶馆改的二荤铺,当年有一个品种叫“一窝丝”面,去白魁老号吃烧羊肉的人,总会让店里的伙计去旁边的灶温叫一个一窝丝的外卖,用烧羊肉的汤伴着吃。


久而久之,这两样东西,成了绝配,只可惜,灶温在60年代歇业后,一窝丝也成了绝响。好在这些年白魁推出了烧羊肉面,40块钱一碗,不便宜,味道不错,但也算对这种遗憾,找啵了一下。

 



说到我自己,是对烧羊肉有严重情结的。当年看朱家溍先生的《故宫退食录》,朱先生在抗战胜利之后,押送着故宫的文物,从重庆乘飞机回北平,飞机已至西直门,他看到飞机下面的四合院,正值夏日,就想着四合院里的人家,一定是坐在树下吃晚饭,一边吃烧羊肉,一边喝绿豆粥。


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我也是身在异乡多日,也是在从重庆回北京的飞机上,什么叫感同身受,看的我眼泪差点掉下来,一方面跟朱先生一样,是思乡之情,另一方面,是作为一个吃货的自我修养。


为什么夏天要吃烧羊肉





不过,一直有一个问题萦绕在我心头,老北京为什么讲究夏天吃烧羊肉?按理说羊肉并不是夏天的时令,尤其老北京人讲究不时不食,无论中医理论是怎么说的,但是一直认为羊肉会上火,那么爱吃涮羊肉,不到立秋都不肯吃,怎么就在三伏天讲究吃烧羊肉了呢?在采访了几位北京餐饮圈的老先生之后,我终于获得了答案。

 

原来文人有文人的见识,而商人有商人的算计。文人吃到什么,感觉好,就会记录在笔记中,成为历史文献,可他们毕竟不内行,大多只有现象,没有发掘内在。具体说到烧羊肉,原来是过去没有保鲜设备,天气又热,一般的羊肉床子(旧时将羊肉铺称为羊肉床子,猪肉铺称为猪肉杠)在夏天,过了中午,很多羊肉就开始出现变质的情况,这在其它季节是很少碰到的问题。


为了保卫财产,挽回损失,这些开始变味的肉就要赶紧处理,那么先入锅煮熟,捞出来,沥稍干,入油锅炸,炸到外表焦黄,再入大锅加料加酱油焖煮,煮到呈焦黑色,取出切条。因为各种香料多,口味比较重,就把原先不好的味道全都遮掩了,而因为其“料大”,所以吃起来味道极香。



 

久而久之,烧羊肉却开始流行了,不仅夏天做,而渐渐四季都在制作销售,很多大商铺也开始加入其中,以好肉烹调,形成了有品质的风味,就像月盛斋和白魁,烧羊肉都是他们的名品,不过“六月六烧羊肉”的风俗却永远记在了历史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