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零售商们推出平板电脑,鼓励你消费各种媒体内容时,我们的焦点开始稀释,注意力开始消散——什么?我在说些什么?等一下,让我查看一下邮件,发一条微博。
不要误解我。在苹果数十亿的应用销售额中,我也贡献了不少钱。在iPad上阅读时,我发现自己经常从电子书应用中跳转到浏览器、Facebook 和其他各种各样的应用中。我在阅读器、纸书上的“单线程”阅读体验在这里被破坏殆尽。 在 iPad 上阅读很像在正餐之外吃零食。阅读时,大脑有一种神奇的能力,在我探索未知、苦苦思索书中的多重意义时,颞叶和顶叶会亮起——然而,在平板上阅读时,这两个区域暗淡无光,我会走神。我是个自制力很强的人,所以问题不在于我的意志力薄弱。 这些将成为明日阅读主角的多功能设备,会让阅读不再那么专注。 当然,这并非全无好处,如果阅读时我们适当跳转,其他应用可以作为我们查找生词、探寻隐藏含义和潜台词的辅助工具。但是,理想情况下,所有这些功能都应被无缝整合在阅读体验中,这样我们才不会有迷失自我,思考断线的危险。 所以,要么有更好的应用让我们在书中流连忘返,要么就管好自己——可能需要自我封锁,控制住自己不去神游书外查看电子邮件、网上冲浪,或者在阅读满一个小时后再去做。也许,未来的iPad系统会允许教师把它锁定为“电子书模式”,阻止学生去访问电子书之外的内容。这样的禁闭措施对我认识的一些成年人可能同样管用。 自我禁闭并不是我们唯一能做的。重温“数字生理课”、学习如何集中注意力对我们都有帮助。我们还要学习社交网络的重要意义。 美国杂志媒体协会的一项研究表明:年轻一代读的杂志比以往都多,虽然这可能与他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社交网络有关。所以,面对现实吧,电子书会走向社交化,它们会形成一种奇怪的共生关系,就像蜂鸟和兰花一样离开彼此就无法生存。电子书将与社交网络结成一个看似不可能的同盟,共同应对时尚潮流的不断变迁、科技的反复无常。 我喜欢Kindle、Nook等专用电子书阅读器,反感iPad等平板电脑的一个原因是,它们能让你专注于所读的电子书。就像读纸书一样,你可以获得无干扰的阅读体验——没有闪烁的指示灯,没有视频,没有在线约会的广告,没有等待回复的信息。我担心过多的干扰、语境的多次转换会成为未来阅读的常态。出于媒介环境学方面的敏感,这正是我想强调的。我认为我们——包括孩子在内——都应该致力于专注的体验,而非分神之物。 我们的设备正在缩短孩子们的注意力周期。在孩子们成长为阅读者,继而成为优秀思考者的过程中需要全神贯注,但高度媒介化的环境却让他们时时都有分心之虞。所以,孩子们在学习阅读、培养思考能力的过程中浅尝辄止、心不在焉。不管文化上能否接受,看书、看电视同时进行都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你的注意力必须有所侧重。 如今,有了iPad这样的设备,你可以在多任务之间自由切换,当书“啃”不下去时就去看视频。面对现实吧:我们的大脑好逸恶劳。任何一位认知神经学家都会告诉你,我们的大脑是一台逃避劳作的机器。而阅读是一项艰苦之事。阅读当然回报丰厚,但前提时你必须积极转动大脑。如果你不情不愿、浮光掠影地读一本书,脑海中留不下什么。如果你在阅读过程中全神投入,不时停顿、流连、 揣摩字里行间的幽默或讽刺,结果就会完全不同。 即便如此,也不是人人都能集中注意力。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会导致注意力缺失、分散和认知混乱,发病率正在不断上升。事实上,据估计10%的美国儿童有此症状。直到写这本书时, 医生们依然搞不清楚ADHD的成因是什么。但是大多数医生都不认可以毒攻毒,用分心来对付分心。患有ADHD的儿童应该尽可能让生活更有规律,避免分心。在iPad这样的多功能设备上零零散散地消费媒体内容只会雪上加霜。 ADHD不只发生在孩子身上。很多成年人也有此症状,人数还在不断攀升。我们随身到处携带如此多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我们每时每刻都与网络相连,聊天窗口、发光的数字在我们眼前闪烁。这种“ 失焦症 ”正在拖垮我们,如果不加遏制,我们有可能会变成“ADHD之国”,全民都无法集中精力,专注做事,理性思考。 出路何在? 简化,正念,专注,只要方向没错,就是单纯地无所事事也可以。 威廉·鲍尔斯在《哈姆雷特的黑莓》中描述了一种自创的方法,名为“瓦尔登区”。这是一间没有电子设备的房间, 在里面你可以像瓦尔湖畔的梭罗一样思考,你可以沉思冥想——理想状态下,你不会再想着《愤怒的小鸟》的下一关是什么,或者怎样超越上一次的分数。 在生活中我也会用同样的方法。我的屋子里总有一间没有电子设备的房间,每年我都会去一个不供电的地方度假几周。我试着重新找回自己。哪怕并未受ADHD的困扰,这一招对你也管用。 你还有其他保持专注的技巧吗?为什么不和喜欢电子书,却苦于分心之事太多的人分享呢?当音乐、电视、网络、信息都在争夺孩子们的注意力,你觉得他们还能成为好的阅读者吗? 作者/Jason Merkoski 翻译/张远 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下列 蓝色文字 查看精选内容 入行指南丨如何制定读书计划丨投稿说明|编辑生活范文|编辑手记范文|诗歌出版|从想法到成书丨书店范文丨电子书丨kindle|豆瓣阅读|知乎|离线|独立出版|刘瑞琳|李昕|谈页边距丨沈昌文|范用|汪家明|姜峰丨原研哉|朱赢椿|聂永真|杨林青|王志弘|诚品|PAGEONE|钱晓华|方所|万圣书园|理想国丨再谈编辑丨再谈电子书丨再谈读书丨我在单向街书店的日子丨2015中国最美的书书单丨Goodreads2015书单丨2015年《纽约客》年度书单丨那些在豆瓣上消失的书丨关于书籍设计的一些网站 |
|
来自: 真友书屋 > 《阅读 藏书 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