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如何教子?出镞教子,陶母责子,陆游家训……

 启程的男孩 2016-07-12


李存审出镞教子

【原文】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馀。”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子孙皆诺。

 

【翻译】李存审出身贫穷卑贱,他曾经训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带一把剑离开家乡,四十年里,地位到达将相之高,在这中间,九死一生的情况绝不止一次,剖开骨头从中取出箭头的情况有上百余次.”于是,他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令他们收藏起来,说:“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应该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孩子们都答应了。

 

【注释】李存审出(出身)于寒(贫困)微(地位低下),尝(曾经)戒诸子曰:“尔父少(年轻时)提一剑去(离开)乡里(指家乡),四十年间,位极(达到)将相。其间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剖)骨出镞(zú,箭头)者凡(一共)百余馀。”因(于是)授(授给)以所出镞,命(命令)藏(收藏)之,曰:“尔曹(你们)生于膏粱(指富贵人家),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子孙皆诺。

 

【启示】教育孩子富贵来之不易,需知艰难创业;在安逸的生活中不可丧失斗志,应多多历练,有所作为。忆苦思甜。李存审的子孙称得上高干子弟,吃得好住得好,可他们不知道父辈是如何艰苦奋斗的。因此李存审要告诫他们,并把从身上取出的箭头让他们好好保存。只是一种忆苦思甜的教育。孩子们,大多生活在安乐窝里,有父母的呵护,作为长辈应该让他们知道往日的艰苦,作为小辈也应多听听长辈艰苦奋斗的家史。



陶母责子

【原谅】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一坩鲊饷母。母封鲊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翻译】陶侃青年时代做管理河道及渔业的官吏,曾经(派官府里的差役)把一坛糟鱼送给母亲。陶侃的母亲将送来的糟鱼封好交还给差役,写了一封回信责备陶侃,信中写道:“你身为官吏,把官府的物品赠送给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还增添了我的忧愁啊!”

 

【注释】陶公(对陶侃的尊称)少时,作鱼梁吏(主管河道渔业的官吏)。尝以一坩(盛物的陶器)鲊(经过加工的鱼类食品)饷母。母封鲊付吏,反书(回信)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表示他人的行为涉及自己)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启示】世上的父母都希望子女孝敬他们,但孝敬要公私分明。把公家的财务送给父母,这是不对的。陶母没有收下腌鱼,不贪图小便宜,并回信严肃的批评了儿子,这是母亲的教育有方。陶侃后来终成国家栋梁之才,这与母亲的教育有关。

 

陆游家训

【原文】后生才锐者,最易坏事。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翻译】才思敏锐的年轻人,最容易学坏。倘若有这样的情况,做长辈的应当把它认为是忧虑的事,不能把它认为是可喜的事。切记要经常加以约束和管教,让他们熟读儒家经典,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就这样十多年后,他们的志向和情趣会自然养成。不这样的话,那些可以担忧的事情就不会只有一个。我这些话,是给后人防止过错的良言规诫,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留下遗憾和愧疚。

 

【注释】后生才锐(才思敏捷)者,最易坏事。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约束),令熟读经学(指儒家经典,诸子百书),训以宽厚恭谨(恭敬,谨慎),勿令与浮薄者(轻浮浅薄的人)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指一个方面)。吾(wú)此言,后生之药石(指良药,规劝)也,各须谨之,毋(wú)贻(yí留下)后悔。

 

【启示】家长要注重对天生聪明的孩子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对孩子加强行为规范上的良性约束。如果孩子小时候表现得很聪明,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能总是表扬他,久而久之孩子会自我膨胀,自以为很聪明,家长要从小加以管束。让他多读书,教导他要宽厚谦虚,不可以浮夸。这样坚持下去,孩子就会本性好。不然的话,值得忧虑的是将会有很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