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件罕见宋代名臣书法“神迹”,实在太冷了。。。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6-07-12

 

 

新认识的一位朋友对我说,今年苏富比香港春拍有4纸宋代张守,并想听听看法。

 

张守是谁?

 

我也不知道,写作间隙网上翻来覆去查,没有。

 

原来,拍卖系统录的名字,叫“张文靖”,不是“张守——“文靖”是他的谥号。

 

张守(1084—1145),字全真,一字子固,常州晋陵人(今江苏常州),宋徽宗时期的进士,做过枢密院事,建康知府等官,谥文靖,《宋史》有传。

 

图片点击可放大,下同


这个张守,年代那么高,而且是4张纸,字数也算密密麻麻的,目前网上一搜,也就只有个花枝招展的丫头,相比于其他今年出现的高古物件,价格(虽然山高了)还是矮着好几截,亦可谓今春最冷的古墨了。

 


我不敢保证这个张守是无疑真迹,主因所获图片质量一般。但大致可以给的结论是,如非钩填,墨色和一些疑问细节亦可对上,仅字形和写法,绝无元以来可能。

 

 

张守这4纸初看呆头呆脑,行笔有些像明代抄手。

 

其实,这看字真伪和好坏,跟看人一样,一个人言行花枝摇曳,乍看光彩夺目的,多数就是跟坑,我见过伪作不算多,但多少有点体会,一直觉得伪作问题都在这于“好好看”,什么意思?“媚惑”。

 

一件古墨,如果你第一眼看到“好好看”,完蛋了。唐朝有个书法家,叫做孙过庭,他总结书法有个规律,叫做“古质今妍”,意思是说,古代的都土里土气,现代的都发骚。实际也是说,辨古物,质朴的都真古。

 



这件张守给我的感觉就这样。

 

如果对字形过眼一遍,这就是中晚唐大骨骼、壮身躯、肉嘟嘟的典型,苏东坡的路子就是这种。甚至你从中挑某些字单独给人看,认到玄宗天宝上下,一点问题都没有。

 


 

来自拍卖行东倒西歪的资料整理提到一个张守对书法的一个看法,这段话是这样写:

 

董史《皇宋書錄》:“嘗讀張文靖公跋唐侍讀書雲:‘本朝以書名世者多矣,規模古人,皆守法度;自二蔡出新意作字,崇寧(1102—1106)以來,士大夫無持操者靡然從之,為傾邪柔媚之態,無復古人用筆意。’”

 

这里写的“唐侍读”没具体对古籍,像是说个人,或者唐朝什么鬼。不过对照张守多见的唐样字,也还是叫人感慨。

 

中国人差不多要改改只有大名人书法才是真书法的毛病,苏东坡书法之所以“好”,宋朝人就清楚——“名气大”!董其昌如何“好”,启功敢讲,“官大”。

 

你说,这件张守字样和写法好不好?

 


 

这件张守是陸心源的旧藏,没有什么著录和题跋,这也是这件书法“真实”年代的疑问。陆是清代藏宋代古籍最多的人,本身收藏宋元书画。

 


本来,有无著录和题跋,本质上不该成为断代的问题,只是说,有题跋著录,多少是个辅助证明的材料,仅此而已,马王堆挖出多少古典文献,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古代文献没有经过晋唐宋人研究,就怀疑真实性吧?

 

其实要这样想,对于煊赫的人物的作品,如果后边系着一大连串的题跋,这才真要提防的。买的永远没卖的精,而且事实证明,很多时候,越无人关注过的东西,越有可能是真正的“神迹”。

 

愿这件张守真实情况也不是小图反映的有些疑问吧,因为这很可能是一代名臣存世唯一的墨痕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