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技】光照和水分对马铃薯生育的影响

 雨神2014 2016-07-12

【农技】光照和水分对马铃薯生育的影响

2016-07-10 掌上农事


    光  照    

光照有两层含义,一是光照的强弱,二是日照的长短。马铃薯是喜强光作物,如较长期处于光照强度弱或光照不足的情况下,植株生长细弱,叶片薄而色淡,光合生产率低,块茎小,产量低。对日照的反应,我国栽培的大部分马铃薯品种都属于长日照类型,在马铃薯生长期间,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有利于花芽的分化和形成,也有利于植株茎叶等同化器官的建成,光合效率高,是高产的基础。

1)光对发芽的影响

光对块茎的芽伸长有抑制作用,度过了休眠期的块茎放于散射光下催芽,可催成粗壮、绿色短壮芽,播种时不易损伤,出苗整齐、健壮;生理年龄处于多芽期时,在散射光下催芽,可使每个块茎产生多个短壮芽,增加结薯数,获得高产,如进行种薯繁殖,可提高繁殖倍数。因此,在散射光条件下催芽,使种薯产生34厘米的大芽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催出的大芽基部,可见到有许多凸起的根点,播种后,当温度水分适合时,根点很快生根,吸收水分和养分,使地上部芽条早发棵、早结薯,为高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黑暗条件下,块茎发出细嫩的芽,极易折断,为减少播种时伤芽,应将芽块放于散射光下炼芽,待芽子变绿时才可播种。

2)光对茎叶生长的影响

马铃薯的幼苗期需要强光照、较短的日照和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发根、壮苗;发棵期在强光照、16小时以上的长日照条件下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植株生长快、健壮,茎秆粗壮,枝叶繁茂,形成强大的绿色体,是块茎膨大和产量积累的物质基础;结薯期强光、短日照、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块茎膨大和淀粉积累,有利于提高块茎产量。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的马铃薯,生长条件非常符合马铃薯各生育阶段理想的光照强度和光长,因此生产的马铃薯块大、干物质含量高、产量高。在强光、长日照条件下,有利于植株发棵、长叶,种植过密时,植株相互遮荫,光照不足,中下部叶片及早枯黄、落叶,降低光合生产率,造成减产。在强光照、较短日照条件下,同一品种的植株高度较长日照条件下矮,匍匐茎变短。在中原二季作区,秋播马铃薯处于日照变短的生长条件,应较春播马铃薯适当增加密度。  

(3)光对块茎形成和膨大的影响

日照长短不影响匍匐茎的形成,但短日照不但抑制植株的高度,而且抑制匍匐茎的长度,匍匐茎顶端膨大较长日照下早而快,熟期相应提前,有些品种在北方长日照的一季作区为中熟品种,而在短日照的南方冬作区,则表现为早熟,且芽眼有变浅的趋势。在中原春、秋二季作区,春作马铃薯生育期的平均日照时数较秋作马铃薯每日约多2小时,因此,同一品种的秋播马铃薯也表现了植株较矮、结薯期提早的规律。    

   水  分    

水是马铃薯生长不可缺少的物质,水是马铃薯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其他植物生理功能的介质。马铃薯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都必须溶解于水,成离子状态,才能被根系吸收,如果土壤中水分不足,施肥再多,也难为马铃薯根系吸收作用。水也是植株体内运输矿物质和光合产物的介质。保持马铃薯植株细胞膨胀和植株的直立性也要靠植株体内充足的水分。

马铃薯块茎是茎的变态,其与甘薯的块根不同,甘薯是根的变态,有很强的耐旱性,能种在干旱的山坡薄地上。马铃薯植株中约有90%水分,块茎中约有80%的水分,因此是一种需水较多的作物,当马铃薯植株的叶水势为—3.5巴(bar)时,则气孔开始关闭,蒸腾作用减弱。这与谷类作物在—10巴、棉花—13巴才开始关闭气孔相比,马铃薯抗水胁迫的能力显然要弱得多,特别是块茎开始形成和膨大期间,土壤中缺水时,会导致严重减产。当产量为667米22000千克,约需要160米3水,但需水量的多少与品种、生长环境条件都有密切关系。耐旱品种的根系活力强,有较好的保水能力,对水分利用率高,耗水量相对少些;耐旱的品种地上部绿色体生长快,能尽早覆盖地面,耗水量少。当空气相对湿度较高、风速小或太阳辐射强度较小时,则植株蒸腾量小,则需水量也少。  

块茎开始形成时,土壤干旱或忽干忽湿易导致普通疮痂病菌的侵染,影响块茎商品品质;在块茎形成阶段,即使短期的干旱都会影响马铃薯块茎的产量,甚至产生畸形块茎。干旱还能造成块茎的生理缺陷,如块茎内部的褐斑,特别是生育后期,茎叶枯落,土壤暴露在阳光之下更为严重,大西洋品种对干旱敏感,块茎内时有褐斑产生,降低了加工品质。当马铃薯成熟至收获期间,对水分的吸收虽然很少,但土壤应保持潮湿,有利于块茎薯皮的木栓化;如土壤过度干旱,产生裂缝,或形成坷垃,即不利于收获,还易损伤块茎。  

由于大雨或排水不良,可造成土壤中水分过多,导致马铃薯植株地下部分缺氧,影响根系发育,甚至根部腐烂,进而叶片黄化、脱落、植株早衰或枯死,严重影响产量。土壤水分过多时,新生块茎缺氧,皮孔细胞裸露,易感染细菌,造成烂薯,收获后的块茎也不耐贮藏;高湿度还易发生晚疫病,使植株、块茎感病,如再感染杂菌,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会引起块茎大量腐烂。

 土壤湿度变化频繁也影响块茎品质。长期干旱后降雨,可能造成块茎的二次生长,块茎两端粗、中部细的变形是较轻微的二次生长。严重时的二次生长,是在新形成的匍匐茎上形成子块茎,或者在第一次形成的幼嫩块茎的芽上再形成块茎。收获时,干旱可能产生明显的两种块茎类型,早结的块茎,薯皮较老,块茎中的淀粉转化成糖并将其转运到后结的块茎中,薯肉变成玻璃质。后结的块茎,具有新而薄的薯皮。


来源:山西省农村科技函授大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