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守:君主的坚守问题

 传统文化网站 2016-07-13

第十七卷

审分览

君守

君主的坚守问题

 

【原文】得道者必静。静者无知,知乃无知,可以言君道也。

故曰中欲不出谓之扃1,外欲不入谓之闭。既扃而又闭,天之用密,有准2不以平,有绳3不以正。天之大静,既静而又宁,可以为天下正。

身以盛4心,心以盛智,智乎深藏而实莫得窥乎!《鸿范》曰:“惟天阴骘5下民。”阴之者,所以发6之也。故曰不出于户而知天下,不窥于牖7而知天道。其出弥远者,其知弥少,故博闻之人,强8识之士阙9矣,事10耳目、深思虑之务11败矣,坚白12之察、无厚之辩外矣。不出者,所以出之也;不为者,所以为之也。此之谓以阳召阳,以阴召阴。东海之极,水至而反;夏热之下,化而为寒。故曰天无形,而万物以成;至精无象,而万物以化;大圣无事,而千官尽能。此乃谓不教之教,无言之诏。

故有以知君之狂也,以其言之当也;有以知君之惑也,以其言之得也。君也者,以无当为当,以无得为得者也。当与得不在于君,而在于臣。故善为君者无识,其次无事。有识则有不惫矣,有事则有不恢矣。不惫不恢,此官之所以疑,而邪之所从来也。今之为车者,数官然后成。夫国岂特为车哉?众智众能之所持也,不可以一物一方安车也。

夫一能应万,无方而出之务者,唯有道者能之。鲁鄙13人遗14宋元王闭15,元王号令于国,有巧者皆来解闭。人莫之能解。兒说之弟子请往解之,乃能解其一,不能解其一,且曰:“非可解而我不能解也,固不可解也。”问之鲁鄙人,鄙人曰:“然,固不可解也,我为之而知其不可解也。今不为而知其不可解也,是巧于我。”故如兒说之弟子者,以“不解”解之也。郑大师文终日鼓瑟而兴,再拜其瑟前曰:“我效于子,效于不穷也。”故若大师文者,以其兽者先之,所以中之也。

故思虑自心伤也,智差自亡也,奋能自殃,其有处自狂也。故至神逍遥倏忽,而不见其容;至圣变习移俗,而莫知其所从;离世别群,而无不同;君16民孤寡,而不可障壅。此则奸邪之情得,而险陂17谗慝谄谀巧佞之人无由入。凡奸邪险陂之人,必有因也。何因哉?因主之为。人主好以己为,则守职者舍职而阿18主之为矣。阿主之为,有过则主无以责之,则人主日侵,而人臣日得。是宜动者静,宜静者动也。尊之为卑,卑之为尊,从此生矣。此国之所以衰,而敌之所以攻之者也。

奚仲作车,苍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然而非主道者。故曰作者忧,因者平。惟彼君道,得命之情,故任天下而不强,此之谓全人。

【译文】得到道路的人内心必然平静。内心平静的人没有感知,即使感知也像没有感知一样,这样就可以言说君主的道路了。

所以说内心的欲望不表现出来称之为关上,外面的欲望不进入内心就称之为关闭。既关上又封闭,再加上天性的周密,那么有准绳也不能用来寻找平直,有法则也不能用来寻找公正。天性有大的平静,既平静又安宁,就可以成为天下的端正。

身体用以装载心,心用以装载智慧,智慧深藏后而没有人能够窥探。《鸿范》上说:“唯有上天荫庇安定下民。”所谓的荫庇,是让民众得到发展。所以说不出门户而知晓天下,不向窗外看而能知晓天道。外出走得越远的人,所知晓的就越少,所以广博听闻的人,尽力认识事物的读书人越来越少,专心致力于役使耳目、深思熟虑的事也就失败了,观察于坚白、考察无厚的辩论也就向外延伸了。不外出,就是为了达到外出的目的;不作为,就是为了达到作为的目的。这就称之为以阳气召来阳气,以阴气召来阴气。东海的尽头,水到那儿后就会返回;夏天的热气之下,转化而成为寒气。所以说天没有形状,而万物才能够得以成就;最精微的东西没有形象,而万物凭此才得以转化;最大的圣人无事,而千百官吏才能得以竭尽能力。这就称之为不教化的教化,没有语言的诏告。

所以要想知晓君主是否狂妄,就要看他的语言是否恰当;要想知晓君主是否迷惑,就要看他的语言是否得体。所谓的君主,就是以不恰当为恰当,就是以不得体为得体。恰当与得体不在于君主,而在于臣子。所以善于为君的人不要有知识,其次不要有事。有知识那么就会有不知疲惫的时候,有事那么就会有不能恢复的时候。不知疲惫不能恢复,就是官吏产生疑惑,而邪恶之所以来到的原因。如今要想造车,要等许多官吏努力才能造出,治理国家怎能像造车一样呢?治理国家需要集体的智慧和集体的才能,不能像造车一样只需要某一个物件一种方法。

那一种方法能应付万种事情,没有方法也能专心致力于某件事,唯有有道路的人才能做到。鲁国边境有个人赠送给宋元王一个门闩的孔环,宋元王号令全国,让巧手的人都来解开这个孔环。人们都不能解开。兒说的弟子请求前往解环,只能解开一个,不能解开另一个,并且说:“不是可以解开的我就不能解开,这个本来就不可以解开。”于是询问那个鲁国边境上的人,那人说:“是的,这个本来就不可以解开,我做它时就知道不可以解开。如今不作为而能知晓不可以解开,就是比我还要巧。”所以就像兒说的弟子,以“不能解开”来解释。郑国的大师文整天弹琴而高兴,向琴瑟拜谢说:“我效力于先生,就是效力于不穷。”所以就像大师文这样的人,以野兽的无意识放在前面,所以才能符合弹琴的窍门。

所以思虑会使自己的心受到伤害,智慧缺少就会导致自己的灭亡,奋勇就会导致自己受到祸殃,拥有地位就会导致自己狂妄。所以最神奇的逍遥快乐往来匆匆,而不能看见它的容貌;最圣明的人改变风气转变风俗,而人们不知晓所跟从的是什么;离开世俗与人群,而没有什么不同;统治民众称孤道寡,而没有什么阻碍。这样奸邪的情形就能看到,而危险倾斜谗言巧言令色的人就没有地方进入了。凡是奸邪危险倾斜的人,必然是有所凭借。有什么凭借呢?凭借君主的作为。君主喜好自己作为,那么遵守职责的人就会舍弃自己的职责而迎合君主的作为。迎合君主的作为,有过错那么君主也不会责备,那么君主的权力就会被日益侵犯,而臣子就会日益有所得到。这就是说适宜行动却安静,适宜安静却行动。尊贵变为卑微,卑微变为尊贵,就从此产生了。这就是国家之所以衰弱,而敌人之所以进攻的原因。

奚仲造车,苍颉造字,后稷发明耕种,皋陶制定刑法,昆吾制造陶器,夏鲧制作城墙。这六个人,所发明创造的都很恰当,然而并非是君主的道路。所以说创作者很忧患,能凭借的人就平静。唯有君主的道路,就能得到命运的情形,所以担任天下而不会勉强,这就称之为完人。

【说明】本节《君守》主要探讨的是君主的坚守问题。君主,统治者,应该坚守什么呢?坚守平静。像天一样平静,无所作为而又无所不作为。按照作者的说法,统治者不要表现出有知识、有智慧,而要像大师文弹琴一样,以野兽的无意识放在前面,所以才能符合弹琴的窍门。对于这个问题,韩非子也论述了很多,他在《主道》中说:“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不自操事而知拙与巧,不自计虑而知福与咎。是以不言而善应,不约而善增。言已应,则执其契;善已增,则操其符。符契之所合,赏罚之所生也。领导人有许多技巧,这种技巧直到今天还有许多人不懂,他们事必躬亲,不信任、不放手让下属去干工作,下属们没有办法,只好不干。这种领导人其实是很笨的,很累的。当事者迷,旁观者清,领导人如果亲自去干每一件事,那么他就会迷陷其中,从而不能掌管大局。如果他冷眼观察部下干事,那么他就能看出很多问题,从而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赏与罚,历来是管理学中的法宝,在现代称为激励与约束。然而现代管理家们,总掌握不好赏罚的度,总会有偷偷摸摸而随便的赏赐,总会有可以赦免的惩罚,这其实是使自己失去威信,使下属有机可乘,使人们产生过多的侥幸心理。所以,坚守内心的安静,保持形体的安静,才能保证自己的名誉地位财富。

——————————————————

【注释】1.扃:(jiōng)关门。《左传·襄公五年》:“周道挺挺,我心扃扃。讲事不令,集人来定。”《文子·上仁》:“中欲不出谓之扃,外邪不入谓之闭。”归有光《项脊轩志》:“扃牖而居。”

2.准:(zhǔn)古代测量水平的仪器。《管子·宙合》:“怀绳与准钩,多备规轴。”《吕氏春秋·审分览·君守》:“有准不以平,有绳不以正。”《汉书·律历志上》:“凖者,所以揆平取正也。”

3.绳:(shéng)《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诗·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管子·宙合》:“怀绳与准钩,多备规轴。”《庄子·马蹄》:“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韩非子·孤愤》:“故智术能法之士用,则贵重之臣必在绳之外矣。”《商君书·开塞》:“王道有绳。”这里用为准则、法度之意。

4.盛:(chéng)器皿,如杯、碗之类,装载。《左传·哀公十三年》:“旨酒一盛兮。”《礼记·丧大记》:“食粥于盛。”

5.骘:(zhì志)《书·洪范》:“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玉篇·马部》:“骘,定也。”这里用为安定之意。

6.发:(fā珐)《诗·商颂·长发》:“濬哲维商,长发其祥。”《论语·为政》:“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这里用为发挥、发展之意。

7.牖:(yǒu)《书·顾命》:“牖间南向,敷重篾席。”《诗·召南·采》:“宗室牖下。”《老子·十一章》:“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说文》:“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段玉裁注:“交窗者,以木横直为之,即今之窗也。在墙曰牖,在屋曰窗。”这里用为窗户之意。

8.强:(qiáng)竭力、尽力。《左传·昭公七年》:“匹夫匹妇强死,其魂魄犹能冯依于人。”《墨子·非命下》:“彼以为强必治,不强必乱。”《礼记·学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表记》:“强焉日有孳孳。”《战国策·赵策》:“大臣强谏。”

9.阙:(jué缺)《诗·大雅·烝民》:“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管子·轻重甲》:“而上无阙者,前无趋人。”《论语·卫灵公》:“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列子·汤问》:“昔者女娲氏练五色石以补其阙。”《吕氏春秋·任数》:“耳目心智,其所以知识甚阙。”《水经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玉篇·门部》:“阙,少也。”这里用为缺少之意。

10.事:(shì士)《管子·君臣上》:“吏啬夫任事,民啬夫任教。”《论语·八佾》:“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荀子·正名》:“不事而自然谓之性。”《韩非子·解老》:“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史记·傅靳蒯成传》:“坐事国人过律。”这里用为使用、役使之意。

11.务:(wù雾)《书·康王之诰》:“富不务咎,厎至齐信。”《管子·轻重甲》:“务在四时,守在仓廪。”《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荀子·解蔽》:“法其法以求其统类,以务象效其人。”《吕氏春秋·察今》:“非务相反也。”《战国策·秦策一》:“欲富国者,务广其地。”这里用为专心致力于某件事之意。

12.坚白:春秋时期公孙龙在哲学上提出了著名的“离坚白”思想。他认为石头“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者,无白也”,因此,坚和白是不能同时属于石头的。他进而指出,坚在未与石物结合时,必定独立地是“坚”并自藏着的;白在未与石物结合时,也必定独立地是“白”并自藏着的。因此得出结论认为,这样的“坚”和“白”实际上只是和石这个物相分离而独立自藏着的精神实体。

13.鄙:(bǐ比)《管子·侈靡》:“国贫而鄙富,苴美于朝。”《晏子春秋卷七·外篇第七》:“县鄙之人,入从其政。”《左传·庄公二十六年》:“群公子皆鄙。”《盐铁论·本议》:“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这里用为边邑、边境之意。

14.遗:(wèi)《书·大诰》:“用宁王遗我大宝龟,绍天明。”《管子·五辅》:“此谓遗之以利。”《韩非子·五蠹》:“相遗以水。”《史记·魏公子列传》:“欲厚遗之。”《汉书·李广苏建传》:“置币遗单于。”这里用为给予、馈赠之意。

15.闭:(bì碧)门闩的孔环,类似连环结。《韩非子·主道》:“不谨其闭,不固其门,虎乃将存。”《吕氏春秋·审分览·君守》:“鲁鄙人遗宋元王闭。”

16.君:(jūn)《易·复·上六》:“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书·说命上》:“天子惟君万邦,百官承式。”《诗·大雅·公刘》:“君之宗之。”《管子·君臣上》:“是故君人也者,无贵如其言。”《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赏庆刑威曰君。”《老子·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荀子·礼论》:“君者,治辨之主也。”《说文》:“君,尊也。”这里用为主宰、统治之意。

17.陂:(bei)《易·泰·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书·禹贡》:“九泽既陂,四海会同。”《诗·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毛传:“陂,泽障也。”孔颖达疏:“泽陂谓泽畔障水之岸,以陂内有此二物,故举陂畔言之,二物非生于陂上也。”《管子·五辅》:“导水潦,利陂沟,决潘渚。”《尔雅·释地》:“陂者曰阪。”《吕氏春秋·辩土》:“其为晦也,高而危则泽夺,陂则埒。”《释名·释山》:“山旁曰陂。”这里用为倾斜之意。

18.阿:(ē婀)《管子·君臣下》:“从其欲,阿而胜之。”《楚辞·逢纷》:“行叩诚而不阿兮。”《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吕氏春秋·长见》:“阿郑君之心。”《国语·周语》:“弗谏而阿之。”《礼记·月令》:“是察阿党。”这里用为曲从、迎合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