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诗 宋代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医学等诸多因素影响,迎来了历史上的黄金养生时代,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没有不热衷养生的,尤其是文人,形成了宋儒养生流派。中医中药是中华文明的宝库,将诗文与中医药联系在一起,就形成了风格独特、匠心独具的“中药诗”或“中药文”。 苏轼提出“安”与“和”养生观 陆游提出“固有元气”养生观 欧阳修提出“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的理论 王安石提出“保命养形”养生观 辛弃疾以“淡泊名利,知足常乐”为养生主旨 中医中有六邪 :风 寒 暑 湿 燥 火 夏天湿气最盛,我们处在比较湿润的环境当中,此时如果正气不足,抵抗力弱,就容易湿邪致病,也就是最容易感受外湿侵犯。中医认为脾主长夏,主运化水湿,喜燥恶湿,湿邪过盛,最易困脾生湿。 当然如果湿邪长期停留在体内,往往可以导致一些不利的后果,最常见的就是湿邪可以使疾病的病程延长,而且中医认为肿瘤的形成与痰、湿、饮密切相关。 寒湿的症状 畏寒肢冷、腹胀腹痛、得热减轻大便稀溏、小便清长、倦怠乏力 专家告诉我们,湿邪属于阴气,阴气最容易伤脾阳,容易出现脾虚水湿运化不行,造成湿邪的内停,湿邪寒化。 针对寒湿,专家推荐健脾化湿方,此方由木春、砂仁、藿香、佩兰、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组成。 砂仁的历史能追溯到唐朝,出自东南亚,越南,泰国等地,印度很早就开始使用它,后来唐朝引入。最早传入中国确实当香料来用的,后来发现其气味芳香、能化湿开胃,可以温暖肠胃、健脾消食,所以用来入药。砂仁辛温化湿而不太燥,行气调中而不伤正气,被称为是“醒脾调胃要药”,是用来祛湿的中药之一。 砂仁 5克面粉 1斤鸡蛋 1个 小葱 适量 盐 适量 油 适量 【打粉】将砂仁去壳打成粉 【面糊】把打好的砂仁粉和入面粉中加入适量的水和匀成面糊状这时再将鸡蛋、葱碎、盐放入面糊中搅匀 【摊饼】等待油温四层左右时下入面糊,摊成荷叶的形状等面饼的一面成型后再翻面表面焦黄后盛出 肝火旺盛的人慎食 湿浊的症状 脘腹痞满(胀满)、周身困重、不思饮食关节疼痛、大便臭秽、小便浑浊、倦怠乏力 湿邪的第二个特性叫做湿气重浊,就是湿邪停滞在一个地方不走了,停滞在肌表就会表现为发胀;停留在关节表现为关节的疼痛。专家告诉我们,湿浊是湿邪最重的一个阶段。 针对湿浊的情况,专家推荐健脾化浊方,此方由党参、木瓜、菖蒲、陈皮、法半夏、党参、土茯苓、苍术、生甘草八味药组成。 菖蒲对湿浊有非常好的帮助,菖蒲植物还有净化空气的作用。 ![]() ![]() ![]() 饮用菖蒲酒来预防湿浊 ![]() 菖蒲 10克冰糖 50克 米酒(白酒) 500毫升 ![]() 菖蒲打碎后加入冰糖和米酒放置在阴凉的地方半个月到20天左右即可饮用 ![]() 一天不超过一两 阴虚的人比如口干口燥容易口腔溃疡、手脚心发热的人慎饮 ![]() ![]() 痰湿的症状胸膈痞闷、不思饮食、痰多色白恶心呕吐、倦怠乏力 湿邪的一个特性:湿性黏滞,就是说津液在体内停留的时间长了就会化痰。痰湿、寒湿和湿浊可以相互之间转化。 痰湿在夏季容易发作的原因有:①贪食寒凉,很容易伤脾胃 ②饮食不节,暴饮暴食,体内的废物代谢不出去 针对痰湿的情况,专家推荐健脾化痰方,此方由陈皮、半夏、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化橘红、炒薏米组成。 化橘红、炒薏米有祛痰湿的作用。半夏性温,归脾肺胃三经,有燥湿化痰、消痰涎、降逆止咳的作用。 ![]() |
|
来自: litianhe_001 > 《医学健身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