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Auer小体

 mzljkly 2016-07-13


文丨菜根谈


Auer小体有真假之分,这里所说真假是指形态相同而性质不同者。


Auer小体是细胞形态学判断髓系还是淋系急性白血病的重要特征,然而,有文献报道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图1 、2 )、B细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滤泡淋巴瘤、幼淋巴细胞白血病、边缘区淋巴瘤以及文献早有记载的浆细胞骨髓瘤(图3)均发现过Auer小体样棒状体,其中以浆细胞骨髓瘤最多见。这些肿瘤细胞的Auer小体样物体大部分多种酶的细胞化学染色为阴性,其中部分通过电镜和免疫组化染色证实是免疫球蛋白聚集而成;而部分肿瘤细胞的Auer小体样物体α-醋酸萘酯酶、β-葡糖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阳性,有人推测可能是起源于溶酶体,由胞质中的嗜苯胺蓝颗粒聚集而成。有Auer样棒状体的骨髓瘤细胞常伴随κ副蛋白分泌或限制性κ轻链表达,推测κ轻链与Auer小体样物体形成有关,电镜下Auer小体样物体呈层纹状或线状、纤维丝状、晶体状结构。鉴于上述原因,这些肿瘤细胞中的Auer小体样物体被称之为假或类Auer小体,与真Auer小体在形态上分无法区别,但两者化学性质不同,真者POX+(图4),假者POX-。


淋系和浆系细胞出现假Auer小体虽为罕见,但却提醒我们,对于疾病的诊断,不仅要着重分析细胞形态,更要结合实验室其它检查、病理检查及临床表现综进行分析诊断。初步的形态学诊断固然重要,但有时也是不可靠的。因此实验室人员在遇到Auer小体样物体时,应作POX染色来决定其性质,不可贸然下结论,以避免主观片面,要抛弃以往的“见‘奥’即髓”的观念。


 来源:丁香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