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个概念 1.血尿 2.蛋白尿 3.管型尿 一、血 尿 · 镜下血尿:红细胞>3个/高倍视野,需经显微镜才能确定者; · 肉眼血尿:尿液呈洗肉水样或血色者(1L尿中含1ml血)。 · 肾小球VS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冲刺简化版) 类别 | 肾小球源性血尿 | 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 形态 | 全程、无痛性血尿、尿中无凝血,可见红细胞管型,变形红细胞为主 | 尿红细胞表现为均一性,大小一致,形态相似 | 见于 | 肾小球肾炎 | 泌尿系统感染、结核、结石、创伤及肿瘤 |
尿三杯试验

二、蛋白尿 · 蛋白尿:>150mg/d; · 大量蛋白尿:>3.5g/d 1. 病理性蛋白尿(1)肾小球性、(2)肾小管性、(3)溢出性、(4)分泌性、(5)组织性(速记TANG:球管分溢组) 2. 选择性/非选择性? · 选择性——(1)微小病变性肾病;(2)早期糖尿病肾病。(速记TANG:选择小块糖) · 非选择性——其他肾小球疾病。 三、管型尿 (一)概念:蛋白在肾小管腔内凝固形成。 · 管型不一定代表肾小球有病变,正常人可偶见透明管型; · 管型尿——见到其他管型或易见到透明管型(>1个/低倍视野)。 (二)分类——【注意!冲刺更新较多】
| 见于 | 透明管型 | 健康人:0-偶见/HP,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发热时一过性增多。肾病综合征(1)、慢性肾炎、恶性高血压及心力衰竭。 | 蜡样管型 | 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CRF及淀粉样病变 | 肾衰竭管型 | ARF多尿的早期。CRF出现此管型——预后不良 | 颗粒管型 | 粗 | 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或某些药物引起的肾小管损伤 | 细 | 慢性肾炎、AGN后期 |
细胞管型 | 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 | ATN、AGN、慢性肾炎、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2)、肾移植后排斥反应 | 红细胞管型 | 肾小球疾病 | 白细胞管型 | 肾实质损伤性感染: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 |
【变动——可能的出题方式】 1-5题共用备选答案 A.透明管型 B.蜡样管型 C.细颗粒管型 D.红细胞管型 E.白细胞管型 F.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 1.正常人可见 2.多见于肾小球疾病 3.多见于肾盂肾炎 4.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 5.多见于肾移植后 【答案】A;D;E;B;F 【专题2】肾小球疾病——1+5 · 1个概述 · 5个疾病(急性、快速进行性、慢性GN、肾病综合征、IgA肾病)——冲刺重点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 (一)病因——β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A组12型等)感染。 (二)临表 · 多见于儿童。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表现,伴一过性氮质血症。 · 预后良好,常可在8周内临床自愈。 1.尿异常 (1)血尿:几乎全部有,40%有肉眼血尿,常为起病首发症状和患者就诊原因。 (2)蛋白尿:轻、中度。(3)其他:常有颗粒管型和红细胞管型。 2.水肿——晨起眼睑水肿或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起病的初发表现。 3.高血压:轻、中度。 · 补体C3下降,于8周内渐恢复正常。 (三)诊断 · 肾活检的临床指征: ①少尿1周以上,或进行性尿量减少伴肾功能恶化者; ②病程超过2个月而无好转趋势者; ③急性肾炎综合征伴肾病综合征者。 · 鉴别诊断
| 鉴别点 | 其他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后急性肾炎 | 临床表现较轻,不伴血清补体降低,肾功能正常 |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 | 急性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无自愈倾向。持续性低补体血症,8周内不恢复 | 系膜增生性肾炎(IgA及非IgA肾病) | 血清C3正常,无自愈倾向。 IgA肾病出现肉眼血尿,反复发作 |
(四)治疗——以休息及对症治疗为主。 · 不宜应用激素及细胞毒类药物 · 无需长期维持透析 二、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PGN) RPGN =肾炎综合征+ARF (一)病因 ①原发性——多为病毒感染; ②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如SLE); ③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基础上形成广泛新月体,转化而来。 (二)病理: I型——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型,血中存在抗GBM抗体。 Ⅱ型——免疫复合物型,血中存在CIC。 Ⅲ型——少或无免疫复合物型,血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 (三)诊断 · 早期明确诊断——急诊检测血清中抗GBM抗体和ANCA。 · 确诊——病理诊断标准——50%以上的肾小球有大新月体(新月体占肾小囊面积50%以上)形成。 (四)治疗 1.甲泼尼龙冲击——Ⅱ、III型。 2.细胞毒药物——常用环磷酰胺(CTX),Ⅱ、III型效果较肯定。 3.血浆置换——I型首选。对于威胁生命的肺出血,特别是III型,作用较为肯定、迅速。置换10次左右,抗体转阴。 4.免疫球蛋白:大剂量(0.4g/(kg·d),连续用3~5天)静滴。 5. 肾移植:病情平稳后半年。Ⅰ型应在血清抗GBM抗体转阴后半年方可进行。 三、慢性肾小球肾炎 (一)临床表现 · 多样性,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基本。 · 肾功能逐步恶化,进入尿毒症。 (二)诊断 · 蛋白尿和(或)血尿,伴有水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至少一种情况者; · 若为单纯性蛋白尿,尿蛋白>1g/d。 (三)治疗 · 积极控制血压——重要考点! (1)理想的血压控制目标:<><> (2)药物:首选ACEI或ARB(肾脏保护作用)。 四、肾病综合征 (一)诊断标准 1.尿蛋白定量>3.5g/d; 2.血浆白蛋白<> 3.水肿; 4.高脂血症。 · 其中1、2两项为诊断所必需。 (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鉴别
| 原因 | 主要特点 | 青少年 | 过敏性紫癜肾炎 | 皮肤紫癜,4周内发现血尿,伴蛋白尿,甚至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活检:以IgA沉积为主 | SLE | 多系统受累。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等阳性,补体C3降低。 | 乙肝病毒相关肾炎 | 肾活检有乙肝病毒抗原沉积 |
| 原因 | 主要特点 |
| 中老年 | 糖尿病肾病 | 糖尿病10年以上。最早表现:水肿和蛋白尿。 病史及特征性眼底改变可助诊。 |
| 肾淀粉样变 | 全身性疾病。肾活检有肾内淀粉样物质沉积。临床主要为持续性蛋白尿,严重者可达20g/d。 有肾外表现。 |
| 骨髓瘤性肾病 | 蛋白电泳有M带,尿本周蛋白可阳性。 |
|
|
|
|
|
|
|
(三)治疗=激素+环磷酰胺。 1.糖皮质激素——始量足、时间长、慢慢减(TANG)。 (1)开始用量要足:泼尼松1mg/(kg·d),清晨顿服。 (2)足量用药时间要够长:6~8周(短期治疗有效者,亦应坚持此期限),可延长到12周。 (3)治疗有效者要缓慢减药:每2周减药1次,每次减少10%~20%。当减到每日用药量为20mg左右时,每日或隔日减少2.5mg(半片)。总疗程不少于1年。 2.细胞毒药物:环磷酰胺。常与糖皮质激素合用。 (五)并发症的防治
| 原因 | 防治 | 感染 | 蛋白质从尿中丢失致患者免疫功能降低 | (1)不宜预防性应用抗菌药:可诱发真菌二重感染; (2)不宜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 血栓和栓塞并发症 | 血浆白蛋白<> | 抗凝
| 急性肾衰竭 | 极少 | 支持疗法,必要时血液透析 | 心血管并发症 | 脂肪代谢紊乱 | 药物纠正 |
五、IgA肾病——反复血尿。 · 肾小球源性血尿最常见的原因。 1.血尿,突出,几乎100%有镜下血尿,40%有肉眼血尿。血尿程度常与上呼吸道、肠道感染相平行。 2.年轻人常见。上呼吸道、肠道感染后数小时至1周内出现血尿。 3.血IgA增高:一过性。
【专题3】肾功能不全 一、急性肾衰竭(ARF)

1.肾前性 2.肾性——ATN常见 3.肾后性ARF 二、ATN——急性肾小管坏死 (一)临床表现 (1)少尿期:5~7天。主要症状——少尿甚至无尿。 ①消化系统:最早出现; ②呼吸系统;③循环系统。④神经系统;⑤血液系统。 · 感染——主要死因之一 ;严重者:多脏器衰竭。 【血生化】 · 血肌酐、尿素氮上升,肾小球滤过率(肌酐清除率)下降。 · 电解质异常:①代酸;②高钾血症——少尿期的重要死因;③低钠血症; ④低钙高磷血症。 ·钾磷增高钠钙低。 (2)多尿期:【冲刺更新】尿增多,超过1000ml/d即进入多尿期。 · 每日可达3000~5000ml,持续1~3周。尿比重偏低。 (3)恢复期:肌酐清除率仍可偏低。仍易发生感染。 (二)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尿量明显减少+肾功能急剧恶化(血肌酐每日上升≥44.2μmol/L)。 (三)治疗——重点是少尿期 1.纠正病因。【冲刺强调】小剂量多巴胺可提高肾血流量。 2.【量出为入】:每天进液量=前一天尿量+500ml 。 3.饮食和营养:每日热量30~45kcal,蛋白质0.6~1.2g/kg。 4.高钾血症的治疗——核心考点! ① 钙剂:葡萄糖酸钙,稀释后静脉缓慢(5min)注射; ② 11.2%乳酸钠或5%碳酸氢钠静滴; ③ 50%葡萄糖50ml+普通胰岛素10U,缓慢静注; ④ 口服离子交换树脂。 ⑤ 透析。 5.透析指征 ①血钾≥ 6.5mmol/L; ②无尿2天或少尿4天以上; ③酸中毒:pH <><13mmol ;="">13mmol> ④急性肺水肿; ⑤血尿素氮≥ 21.4mmol/L,或血肌酐≥ 442μmol/L; ⑥血肌酐每日升高≥ 176.8μmol/L 或血尿素氮每日升高≥ 10.1mmol/L,血钾每日上升1mmol/L以上。 二、慢性肾衰竭 (一)慢性肾脏病(CKD)概念 · 指肾损害或GFR<60ml/(min·1.73m2)持续3个月以上; · 肾损害:指肾出现病理改变,或损害指标如血、尿或影像学检查异常。 (二)常见病因 我国: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和高血压。 国外:糖尿病、高血压。 (三)慢性肾脏病分期——K/DOQI指南
| 特征 | GFR(ml/min·1.73m2) | 1 | 已有肾损害,GFR正常或升高 | ≥90 | 2 | GFR轻度下降 | 60~89 | 3 | GFR中度下降 | 30~59 | 4 | GFR重度下降 | 15~29 | 5 | 肾衰竭 | <15>15> |
(四)临表 1.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 酸碱平衡失调:代酸最常见。呼吸深长、嗜睡甚至昏迷死亡。 · 水、钠:可有水潴留,也可有脱水。低钠血症。 · 钾:血钾增高,可致命。 · 钙、磷:血磷升高、血钙降低。 · 镁:高镁血症。 2.消化系统——最早出现。 3.心血管系统——严重! · 高血压; · 尿毒症性心肌病,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 心包炎和动脉粥样硬化快速进展。 · 可因冠心病而危及生命。 4.血液系统 ①贫血——正细胞正色素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减少。 ②白细胞和血小板功能受损——易发生感染并有出血倾向。 5.神经、肌肉系统 · 早期: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 · 尿毒症性脑病和周围神经病变:嗜睡、抽搐、昏迷,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异常,“不安腿”,肌无力等。 6.肾性骨营养不良 · 表现:纤维性骨炎、肾性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最终肾性骨硬化。 · 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缺乏活性维生素D3有关。 7.呼吸系统 · 代酸时——呼吸深而长; · 水潴留和心力衰竭——肺水肿; · 尿毒症肺——胸片可见肺门两侧出现对称型蝴蝶状阴影。 8.内分泌系统 ①肾脏分泌EPO减少——贫血;活性维生素D3分泌减少——肾性骨病;降解和排出激素的功能降低——胰岛素在体内蓄积。 ②甲状腺及性腺功能受损:如体温偏低、怕冷、闭经、不孕。 9.代谢紊乱 ——全面紊乱! ① 蛋白质:分解大于合成——氮质血症和严重的蛋白质缺乏。 ② 氨基酸:必需AA减少,非必需AA相对升高。 ③ 脂肪:高脂血症(甘油三酯、低及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④ 糖:空腹血糖正常,但糖耐量降低。 10.其他 皮肤瘙痒,面色较暗且萎黄并稍有水肿感。 (五)非透析疗法 1.营养治疗:热量摄入:足够(每天每千克体重30~40kcal);蛋白质的摄入原则:优质低量。每天每千克体重为0.6g,其中优质(动物)蛋白质应占50%。血肌酐增高更多者,应再减少。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 · 每天盐入量3g左右。 · 当血钾>5.5mmol/L时,可用聚磺苯乙烯口服。 3.控制高血压:ACEI及ARB 。 (六)透析指征——尚不统一。 · 开始过早或过晚对患者均不利。 · 目前多主张——肌酐清除率降低到l0~15ml/min,开始维持透析。 泌尿系统——数据 ARF多尿期标准 | >1000ml/d,可多达3000-5000 ml/d | 肾结核围手术期治疗 | 术前抗结核治疗不少于2周;术后不少于6个月 | 慢性肾脏病开始透析的指征 | 肌酐清除率降低到10~15ml/min。 | 肾损伤病人保守治疗 | 绝对卧床休息2~4周。恢复后2~3个月不参加体力劳动 | 血尿 | 红细胞>3个/HP | 蛋白尿 | >150mg/d | 大量蛋白尿 | >3.5g/d |
急性肾盂肾炎中段尿培养 | 杆菌含量≥105/ml或球菌≥103/ml有诊断意义 | 急性肾盂肾炎治愈标准 | 疗程结束后一周及一个月后复查尿菌阴性 | 慢性肾盂肾炎诊断标准 | 反复尿路感染半年(6个月) | AGN血清补体C3下降、病情恢复的时间 | 8周 | 慢性肾小球肾炎理想的血压控制目标 | <><125/75mmhg)>125/75mmhg)> |
肾病综合征 | 诊断标准 | 1.尿蛋白定量>3.5g/d。2.血浆白蛋白<30g/l。3.水肿。 4.高脂血症。="">30g/l。3.水肿。> | 治疗——蛋白的补充 | 1g/kg/d | 治疗——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 (1)开始用量要足:1mg/kg/d; (2)足量用药时间要够长:6~8周(短期治疗有效者,亦应坚持此期限),必要时可延长到l2周。 (3)缓慢减药:每2周减药1次,每次减少原用药量的10%~20%。当减到每日20mg时,每日或隔日减少半片即2.5mg。总疗程不少于1年。 |
急性肾衰竭(ARF) | 血肌酐每日上升≥44.2μmol/L | ARF少尿期的治疗 | “量出为入”。 每天进液量=前一天尿量+500ml | 肾结石的治疗 | <><0.6cm:药物溶石;0.6-2.5cm:体外冲击波;>2.5cm:经皮肾镜或手术 0.6cm:药物溶石;0.6-2.5cm:体外冲击波;> | 肾结核膀胱挛缩标准 | <50ml>50ml> | 前列腺增生手术指征 | 最大尿流率<15ml/s,残余尿>50ml |
急性肾衰竭透析指征 | ①血钾≥ 6.5mmol/L; ②无尿2天或少尿4天以上; ③酸中毒:pH<><13mmol>13mmol>; ④急性肺水肿; ⑤血尿素氮≥ 21.4mmol/L,或血肌酐≥ 442μmol/L; ⑥血肌酐每日升高≥ 176.8μmol/L或血尿素氮每日升高≥ 10.1mmol/L,血钾每日上升1mmol/L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