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书法百人工程】向爱东(二十六)

 百了无恨 2016-07-14



湖北书法百人工程

——100名优秀书法人才培养计划


  向爱东 笔名向蹇,中国书协会员,湖北省中青年优秀文艺人才库成员,湖北省书协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书法院研究员,宜昌市书协副主席。

  作品曾参加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全国第六、九届书法篆刻展,第六、七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中国书协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千人千作展、五百人展,第三届中国书坛兰亭书法双年展等。




向爱东书法刍议


■杨 宁


  向爱东是宜昌书法走向全国的代表书家之一。他儒雅的书风、精准的点画、平和的气度,处处体现了目前全国书法创作水平的高级状态。

  向爱东书法有许多粉丝,热爱他的人对他三十年来的书法之路也曾作过探求。既有珠玉在前,我即不再赘述。我欲探讨一个话题,即书法水平到了相当的层级之后,下一个目标在哪里?比如说向爱东书法,下一步当如何去走呢?

  这里需要拿出品评书法的标准来作一个未来的规划。目前,社会上品评书法的标准很多,古往今来书法品评的标准也不尽统一,探讨起来令人头晕目眩。但我想,看事物看本质、抓根本,办法还是有一些的。通俗地说,书法要求又好又新。好是继承传统方面做得好,新是有新意,师古而出新。

  向爱东的书法继承传统相当好,明眼人自然可以看出,他来自于二王、《书谱》一以贯之的功力。对于传统,向爱东继承得纯粹、坚决,故而他的作品有清气,远离恶俗浊陋;他的作品有雅气,无哗众取宠的做作。

  向爱东的书法出新方面亦是可圈可点。精心点画,积有岁时。高明的书法家,没有不进行点画的自我锤炼的。向爱东对书法的态度非常明晰,对于点画的锤炼非常执著,他一手伸向古人,极力汲取所需营养;一手贯彻己意,不为外物所动。仅此,向爱东的书法即有了独创的基点,足以令那些抄袭君汗颜。向爱东为人率真质朴,故而他喜爱简练、干净,他的点画仿佛纯净的水,容不下丁点的污浊。

  一个又好又新的书法家,其书法自然在全国一流水平之列,向爱东名副其实。

  书法写到向爱东的程度,仿佛再向前一小步,都非常艰难。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曾经指出过一种现象,有许多过去青年时期在全国书赛中入展、获奖的作者,到了四十来岁水平都走了下坡路。真应了古人那句名言:“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向爱东对此十分警醒。倘若站在我的立场来审视向爱东的书法,我觉得有两点值得深入探讨:一是点画技法层面,王羲之笔法的丰富性、多变性、不可捉摸性,是他被尊为“书圣”的强大资本,向爱东完全可以全面挖掘、进而拓展。必须指出,王羲之笔法技巧之高超,功力较差的人是无法企及的,甚至看出王羲之笔法如何好都有困难。向爱东功力深厚,有攀登高峰的底子。点画洗练固然好,像贺知章小草,也很是简练,但苏东坡对点画的要求是精气骨肉血,缺一不可。有骨无肉可立身,有肉无骨似飘萍,书家当深察深鉴。二是,向爱东严谨方面已做得非常好,放逸之处还可以发展。书贵有逸气,黄山谷评羲献草书,说羲之草书如左氏,献之草书如庄周,后人也多以为献之草书要高妙一些,我觉得有道理,献之高就高在逸气。书法不必太认真,不可不认真,逸气就在似认真非认真之间。

  向爱东为人有右军耿介之骨,交友投分,诚挚谦逊,我很敬佩。今乘兴驭笔,班门弄斧,心中委实忐忑。




作品选刊

行书咏梅兰竹菊诗四条屏  规格102cm×26cm×4


局部



行书折得扇面 规格R34cm×68cm


行书书临画学联 规格138cm×30cm×2


扫二维码

关注更多作者信息




微商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