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肠淋巴瘤

 微风溪韵 2016-07-14
66岁,男性;

  主诉:

  便次增多、双下肢水肿5月。

  现病史:

  5月前开始出现便次增多,3-5次/日,黄色不成形便,无腹痛、黑便、脓血便、恶心、呕吐、呕血等。同时出现双下肢可凹陷水肿。体重下降约7kg。

  外院检查:

  查血Alb 21.8g/L,hsCRP 7.2mg/L,余血常规、肝肾功能、尿蛋白、便OB、凝血、肿瘤指标、ANA等均阴性,外院诊断“炎性肠病”,予激素、美沙拉嗪治疗效果欠佳,间断好转。

  既往体健。

  查体:

  双下肢可凹性水肿,心肺腹(-)。

  02

  影像检查

  腹盆增强CT+小肠重建





  图1 轴位,A,C为平扫,B,D为增强




  图2 冠状位,均为增强

  03

  解读

  1. 该患者受累部位为:

  A. 第5组小肠

  B. 第3、4组小肠

  C. 第2、6组小肠

  D. 回盲部

  答案:C

  2. 主要影像学表现包括:

  A. 肠壁增厚

  B. 肠腔狭窄

  C. 肠腔扩张

  D. 浆膜面毛糙

  E.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答案:A C E

  该患者肠壁均匀增厚,强化均匀,肠腔扩张,浆膜面光滑,肠系膜上见肿大淋巴结。

  3. 最可能的诊断为:

  A. 克罗恩病

  B. CMUSE

  C. 小肠结核

  D. 淋巴瘤

  答案:D

  克罗恩病好发于回盲部,肠壁增厚可均匀,呈分层强化,浆膜面毛糙,可见梳样征,均与该患者不符合。CMUSE粘膜面强化更为明显,肠壁增厚不如该患者明显。小肠结核的炎性渗出性改变更为明显。淋巴瘤典型的表现包括肠壁均匀增厚,肠腔不窄而呈动脉瘤样扩张,炎性渗出不明显,周围有肿大淋巴结,因而该例患者的表现考虑淋巴瘤可能性大。

  04

  诊断

  小肠部分切除术,病理结果为:符合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II)型,肿瘤侵透肠壁基层达周围脂肪,两断端及环周切缘未见特殊,淋巴结显慢性炎。

  05讨论

  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Enteropathy-associated T-cell lymphoma, EATL)是一种罕见的外周型淋巴瘤。好发于50-60岁,男女发病率相当。该病与乳糜泻关系密切。EATL进展快,预后很差,中位生存时间为10个月。

  病理上,EATL容易与炎性肠病混淆。由于异型T淋巴细胞与炎性淋巴细胞同时聚集在溃疡处,若活检穿刺处以炎性细胞为主,则易被误诊为炎性肠病。

  由于EATL的发病率很低,有关EATL影像学表现的报道有限。而小肠淋巴瘤的表现可以多种多样,有时与炎性肠病难以鉴别,但当病人病情反复或者炎性肠病治疗效果不佳,尤其是影像学提示肠壁增厚,肠腔动脉瘤样扩张时,应考虑到淋巴瘤。


  作者简介:张古沐阳,医学博士,2014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院专业,现就职于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主要研究方向为泌尿生殖系统影像诊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