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侠小说中的长啸与内功

 梦泽赤子 2016-07-14

   记得阅读武侠小说中常常描写大侠们修炼神功会出现很多奇异举止,比如长啸,提到长啸不得不提金庸先生的《神雕侠侣》,小说描写杨过内功初成长啸的段子里提到个例子,即“明朝之时.大儒王阳明夜半在兵营练气,突然纵声长啸,一军皆惊”。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史书上记载平叛宁王之时,王阳明随军为司马,于某夜炼气有所得,盈满而不可宣泄,中夜之时,长啸军中,声震三军而绵延竟夜。其实这段例子不仅仅《神雕侠侣》上提到,与金庸齐名的梁羽生先生也在自己的作品上也提过,下面我们不妨将三部有类似描写的小说列举出来: 

【金庸《神雕侠侣》》(1959年5月20日—1961年7月8日) 】 
   坐了约莫半个更次,突然间眼前似见一片光明,四肢百骸, 处处是气,口中不自禁发出一片呼声,这声音犹如龙吟大泽,虎啸深谷,远远传送出去。 
  黄药师当他起身穿衣,早已知觉,听到他所发奇声,不料他内功竟然进境至斯,不由得惊喜交集。 
  原来一人内功练到一定境界,往往会不知不觉的大发异声。后来明朝之时.大儒王阳明夜半在兵营练气,突然纵声长啸,一军皆惊,这是史有明文之事。此时杨过中气充沛,难以抑制,作啸声闻数里。程英、陆无双固然甚是讶异,连山后李莫愁听到也是暗自惊骇,但她料想定是黄药帅吞吐罡气,反正他不会出手,却也不用惧怕。哪料到杨过既受寒玉床之益,又学得《玉女心经》与《九阴真经》的秘要,内功积蓄已厚,日前黄药师为他疗伤,桃花岛主内功的门路与他全然不同.受到这股深厚无比的内力激发,不由自主的纵声长啸。 

【梁羽生《联剑风云录》(1961年7月3日—1962年11月25日)】 
    激战之中听得乔北溟的练功静室之内突发奇声,有如龙吟大泽,虎啸空谷!霍天都夫妇不约而同的停下手来,长啸中忽又听得“..”然一声,突然中断,厉抗天又惊又喜,低声说道:“霍天都你还不赶快逃命!” 
  霍天都深通武学,一听得乔北溟的啸声,便知道他是在静室之内练功,即将到了功德完满的境界。原来静坐练功,必要经过“风、喘、气、息”四个大关,练功之初,幻觉特多,静坐中会突有“万窍洒洒生清风”的感觉,是为“风”关;在这一阶段,最易走火入魔。到了第二阶段,真气充满四肢百骸,练功者自然会发出深长而急促的呼吸,是为“喘”关;到了第三阶段因喘急而发奇声,像此时乔北溟的发为长啸,便是已过了“气”关。乔北溟的怪喘还不算骇人,相传明代理学名家王阳明在军中静坐,一夜声气俱发,万马皆惊,那更是骇人了。在通了气息之后,转为宁静和平,便是过了“息”关,大功告成了。(按:友人何小孟君在所著的《武林见闻录》中,曾有一篇谈及“静坐与武功”,对“风、喘、气、息”这四大关有详细解释,可以参考。) 

【梁羽生《狂侠天娇魔女》(1964年7月1日—1968年6月23日)】 
    就在此时,忽听得禅房内有异声发出,初起时宛若游丝袅空,音细而清,忽而一个拔高,竟似龙吟大泽,虎啸空谷! 

  驼背老人大吃一惊,原来这是闭关练功功行圆满前一刹那的预报。静坐修练上乘内功,有四个境界。第一关是“风”,静坐中陡觉“万窍洒洒生清风”,这是真气开始在体内畅通的阶段。第二关是“喘”,练功者觉得真气充满体内,处处是气,便自然而然地要发出深长而急促的呼吸,但与普通的喘气不同,并无 难受之感,而是喘得安适愉快。第三关是“气”,坐中因喘急而发奇声,这便是气达重关,功行将满的境界。清诗人龚定庵有夜坐诗云:”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说的大抵就是这个境界的迹象与感受了。 

  驼背老人大惊之下,顾不得再去追击慧寂神尼,便要闯进禅房。蓦地“砉”然一声,啸声突然中断。禅房中的明明大师已过了第四关通“息”的阶段。所谓通息,即是神功已成,转为和平宁静的气息。 

    修练内功完成前大吼一嗓子的描写三段文字极为类似,其中前两段都提到王阳明,根据小说连载时间来看梁羽生的《联剑风云录》在后,有可能借鉴过金庸,梁羽生在自己的作品中也做了一些更“专业”的补充,根据友人著作《武林见闻录》提出风、喘、气、息四个大关(佛门坐禅调息便是这四种相)。之后的创作中梁羽生还将这个桥段再次用到《狂侠天娇魔女》中。 
    何小孟先生的《武林见闻录》本人并未阅读过,但“静坐与武功”既然提到四大关必与佛门静坐修行中有关内容相关,这里不妨附一篇:
 
    初入禅调息法者,息有四种相,一风、二喘、三气、四息。前三为不调相,后一为调相。云何为风相?坐时则鼻中息出入,觉有声,是风也。云何喘相?坐时息虽无声,而出入结滞不通,是喘相也。云何气相?坐时息虽无声,亦不结滞,而出入不细,是气相也。云何息相?不声、不结、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隐,情抱悦豫,此是息相也。守风则散,守喘则结,守气则劳,守息即定。坐时有风、喘、气三相,是名不调。而用心者,复为心患,心亦难定。若欲调之,当依三法。一者下著安心(即系心脐间或脐下);二者宽放身体;三者想气遍毛孔出入,通行无障。若细其心,令息微微然,息调则众患不生,其心易定。是名行者初入定时调息方法。举要言之,不涩不滑,是息调相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