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暑假怎样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昵称34893530 2016-07-15

期盼已久的假期到了,孩子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不用每天再赶场似的早起、不用期待着最后一节课的放学铃声、不用每天按时完成必须上交的作业……孩子们欣喜着、雀跃着。可是家长们的烦恼却来了,近两个月的假期生活怎么安排?孩子整天睡懒觉怎么办?整天上网、看电视怎么办?不做作业怎么办?如何在暑假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其实可以参考司有和教授的早期诱发理念。


早期诱发,让孩子自我管理


有些孩子小时候智力平平,但为什么能长足发展?有些孩子小时候智力超常,但为什么入学后成绩并不突出?司有和教授35年来通过对中科大少年班学生的研究发现:决定一个孩子成绩的,除了智力因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比如:广泛而稳定的兴趣、很强的理想和抱负、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等等。正是这些优秀的非智力品质,诱发了智力因素的发展,让一些智力一般,并且错过早期教育的孩子得到了长足发展。在他发现这个教育规律后,开始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实践。当时儿子司晓东9岁,上小学四年级;女儿司晓春7岁,读小学二年级。


善待发问,诱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童稚时期,司有和的一双儿女并未表现出特别聪颖。儿子都快2周岁了,还没有开口说过话。后来终于开口说话了,还经常颠三倒四不流利;在农村上到小学四年级时,儿子转到了中国科技大学附小,插在三年级的班上。尽管退了一级,但考试成绩还是居全班下游。对于孩子的未来,司有和当时并没有什么奢想。


那时候,国内流行音乐已经渐成时尚,司有和看儿子喜欢唱歌,整天在家里哼哼唧唧的。心想,以后做一个歌星倒也不错。可是,很快他就否定了这一想法。因为他发现:儿子虽然喜欢唱歌,但是每一首歌都唱不到头,只唱前面两三句,后面的歌词就含混不清了。


司有和想让孩子学工,因为他本人就是学工的。大学里工科专业多,录取的比例大,毕业后也好就业。但孩子是不是适合学工呢?他准备“火力侦察”一番。


一天,他突发奇想把家里的一台半导体三管收音机丢给儿子,让他拆开。结果不到两个小时,半导体就被儿子拆成了一堆散乱的零件。他还发现儿子性格内向,喜欢看书,能够坐得住,这又是学理科最好的性格特征。从此,家庭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从这个方向出发。



如何引发儿子对理科的学习兴趣呢?考虑到小孩子爱发问、好奇心强的特点,他决定先抛开课本,从身边事开始激发孩子的兴趣。


一次,他和儿子一起坐公交车。途中,一位带拉杆箱的乘客上车,顺手把拉杆箱的横向方向和公交车前进方向相互垂直放着。结果,公交车稍一刹车,拉杆箱就往前倒。在倒了几次之后,司有和就伸手将拉杆箱提起来转了90度,将拉杆箱的横向方向和公交车前进方向相一致放着,于是拉杆箱就不再倒了,那位乘客对司有和笑了笑,表示感谢。


这件事让司卫东很好奇,为什么拉杆箱调换一个方向就不倒了呢?他悄悄问爸爸。听到儿子的这个提问,司有和很高兴,马上回答:“不奇怪,回家后我告诉你。”


回家后,司有和给儿子做了解释。在公交车刹车时,拉杆箱由于惯性会往前倾倒,在A种情形时,拉杆箱倾倒时重心下降,所以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就倒下了。在B种情形时,重心则会上升,自身的重力会把拉杆箱拉回来,所以不会倒。


在儿子学骑自行车时,司有和又让他感受自行车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从而获知相关物理知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回到乡下时,司有和带孩子们爬山钻溶洞,看钟乳石,然后讲山、讲古迹;和孩子进城的时候,在公共汽车上,有位子也不坐,带着孩子们站在最前面,看司机如何开车……总之,他尽量利用孩子们周围发生的,看得见、听得着、摸得到的事物引导他们对学科的好奇。


正是在这样一次次从身边小事的发问中,孩子们不知不觉中了解到课本里有趣内容,而这些有趣的内容又激发了孩子们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狠抓初犯,诱发孩子的自觉性


很多孩子因为对某些事物兴趣太浓,比如对电视、电脑沉迷,从而影响了学业。在这件事上,司有和的一个关键原则就是“狠抓初犯”。因为当孩子在某个问题上第一次出现不自觉行为时,只是偶然发生的,还未形成确定的习惯,若能及时教育,就容易纠正。


在司有和的一双儿女上初中时,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每天中午广播刘兰芳的评书《杨家将》,两个孩子被吸引住了。


他们家里原来有一个规定,中午做完部分作业,晚上可以早点休息,孩子们已经形成这样的习惯了。如果中午要听评书广播,作业就得挤到晚上,这样就会影响休息时间。因此,司有和就和两个孩子商量:爸爸妈妈同意你们听评书,但作业就要移到晚上,会影响休息。同样的评书内容,在下午课外活动时电台会重播,到那个时候你们再听好不好。两个孩子当时就点头同意了。



然而,一天中午,他和爱人外出有事,回来时,还没进门,就听见屋里的收音机正响着评书的声音。他一敲门,孩子们赶紧先关上收音机,然后才来开门。孩子们不能自觉遵守约定,虽然是初犯,但必须抓住不放。


进屋后,司有和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坐到孩子们的面前讲起道理来。从自觉的重要性,讲到自觉的作用;从少年大学生自觉学习的故事,讲到自己自觉地工作;从今天你是个孩子,只有不用父母督促,自觉地学习,将来在工作中,才能不用领导管,自觉地工作。


最后,讲得两孩子都难过地低下了头。


“爸爸,你别讲了,我保证以后中午不听广播了。”儿子伏在桌上呜咽着说。


“下回不听就是了。”女儿也嘟哝了一句。


教育产生了作用,但还没有达到根本目的。司有和说:“爸爸不是不让你们听,而是你们自己同意的事,就要自觉地去执行。不论干什么事都应当如此。”


这次教育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此后兄妹俩学习的自觉性大大提高。


司家兄妹由当初的成绩平平到后来取得的一系列成绩,都是来自父亲不露痕迹的诱发。通过诱发学习兴趣、自觉性、良好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最终诱发出孩子能够自我管理的好品格、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自力更生的好秉性。这种不露痕迹的诱发不同于“教导”,不同于“命令”,不同于“强制”“胁迫”,而是建立在尊重基础上的良好沟通,让孩子们能够真正做到自我管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