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海经解读答问(5)

 老刘tdrhg 2016-07-15

山海经解读答问(5

佛心俗人问:

有一个疑团,请教大树。上古时期,人类社会崇尚道德,上帝为何要毁灭他们呢?是有意为之,还是迫不得已?我认为后者的可能性要大点。

  我要心存信念,尽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探求心中的圣地,崇尚道德自然的社会。这种想法,可笑吗?

 

赵家大树答:

谢谢您,提供了很好的见解。

您的疑团,也是我的疑惑。我阅读大量的古文献之后,发觉人类社会的变化在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转化。物质和精神是一对阴阳,两者并非固定不变,而是永远变化着的。社会有时偏重于物质,有时偏重于精神。

和天地万物一样,社会的健康发展,也要阴阳平衡,偏离就不好了,不管偏向那一方,都是不好的。当阴或阳偏离了轴心,到达极限时,会物极必反。这是自然的规律,也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周期性变化,即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根本原因。

 

然而,也会有例外的,当人类疯狂起来的时候,几乎无法回头了。大约在五千年前,黄帝生活的年代,就曾经出现过一次只重物质,失去精神的状态。好在有黄帝力挽狂澜,创立天下,把社会拉回到物质和精神相对平衡的正确道路上,避免了一次大灾难。但一千年后,物质又泛滥,最终遭受大洪水的毁灭。

大洪水之后,有一段时间人们对自然产生恐惧,社会上对物质的贪欲大大收敛,非常注重精神的东西,对神灵十分敬畏,天下各地祭祀活动盛行。在夏朝,几乎什么活动都要占卜,请求神灵的批准。

到了商朝,祭祀活动逐渐淡化,接着,追求物质的风气又强盛起来,经过几次精神与物质的较量,物质始终占上风,最后走到尽头,由崇尚自然的周朝代替。

周朝回归自然道德,用礼仪约束人们的思想行为,物质和精神基本处于平衡状态。这就是老子、孔子等人赞美的理想社会。但两百多年后,追求物质享受的风气又起,结果战乱不断,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

此后两千年,中国社会的命运掌握在一群有智慧的人,即道、儒、佛三家的手中。这些智者有的在朝,有的在野,遥相呼应,统治了中国人的思想。在儒道佛三家的控制下,周期性变化,朝代更替,但随着道德水准不断下滑,到二十世纪初走到了尽头。

 

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为什么?因为中国出了个孙中山。

孙中山真是伟大呀!他看到了天下大势的转变,于是仿效黄帝,提出“天下为公”的道德理念,试图引领中国重新回归道德社会。眼看着中国重出生天,走上正轨了,但很可惜,孙中山早逝。这可能是天意吧!

怎么说呢,似乎时机未到呀!此时虽然东方文明已经腐朽到极点,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西方人却已捷足先登,正在兴起科学。科学技术给物质十分匮乏的世界带来了生机。科技处于上升时期,还没有到达其极限呢。所以,中国没有说话的机会,一切话语权在西方人手上。

 

科技突飞猛进,迅速向全世界扩张,今日的所谓文明,几乎都是科学的成就。不过一个世纪而已,科技已经无孔不入,从微观,到宏观,都达到了极致。个别科学家被捧为神。

然而,事物一分为二,有利必有弊,科学带来多大的成就,必然带来同样大的灾难。今日地球暖化等等灾难,都与科学有关。不必举例,相信大家都有深刻的体会。每个人都离不开科技,又时时刻刻受到科技的威胁,诚惶诚恐,不得安宁。

有人说,错不在科学,而在于人。貌似正确,其实偷换了话题。如果科学只是一种工具,科学是没有对错的。可笑呀!一把打铁的锤子,竟然被宣扬为一种思想,一种信仰,一切要以科学为准则。多么的不幸啊!我们的思想被科学统治,人人都成了锤子的奴隶。

 

物极必反。现在不反对科学迷信,更待何时?科学以探索自然开始,以唯利是图收场,实质就是贪婪。反对科学迷信是多么的迫切啊!但在当下,人们浸淫在科技带来的巨大利益和方便之中,无法自拔。这样下去,人类必然毁灭在科学的道路上。

怎么办?我们正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全人类灭亡,正如霍金所说,只有把个别人移居外星球,才能保持人类的物种。这不是危言耸听。二是和科学决裂,使科技文明消亡,有限度相信科学的工具作用,保持对自然,对神灵的敬畏。

我坚决反对科学迷信。虽然势单力薄,但我愿意做先锋。做反对科学迷信的先锋,是有风险的,需要无畏的精神和勇气。我无怨无悔。即使把我化为灰烬,也不会收回反对科学迷信的一句言论。

 

正如您所言:我们要心存信念,尽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探求心中的圣地,崇尚自然,回归自然道德社会。这是绝不会错的!

为什么?因为任何一个有智慧的,头脑清醒的人都可以预感到,科学文明时代已经到了尽头,一场新的人类文明正在孕育之中。这场新文明的本质不是崇尚科学,而是反对科学迷信,崇尚自然生态。只有崇尚自然生态,回归物质和精神和谐的自然道德社会,才是人类正确的选择。

观望和等待都是不可取的。或者放弃科学,保住人类,或者两者同归于尽。人类没有第三条路可走。时间将会见证一切。

欢迎大家留言见证。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