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试读——巧言令色,鲜矣仁|任之堂文课第十四

 甘朔铭 2016-07-15

接下来又是孔子说的一句: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中性的解释,可以解释成好,令可以解释成善。在这句话里,巧是贬义,巧言就是巧诈、巧辩、虚伪的语言,就是花言巧语。令色,是指讨好的表情。形容虚伪讨好。令色,就是和颜悦色,这里是指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鲜(xiǎn)在这里是少的意思,发音是仄声里的拐弯声,不是发平声,如果发平声,意思就变成鲜美的鲜了,意思不同,发音也不一样,这是古汉语显著的特点之一。矣可以解释为了。仁,是孔子思想中一个非常核心的理念,在这里可以解释为仁心、仁德。仁,是孔子做学问的最高目的。接下来的文章里我们会有更为详尽的论述。鲜矣仁就是仁鲜矣的倒装。

孔子说:“满口说着使人动听的话,满脸装出和颜悦色讨人喜欢的脸孔,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在上一节里,有子的话里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表明了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这是从正面的阐述。这一节就一转而开始了对仁的涵义反面的阐述。论语的研究就是这么有意思!当我们把节与节连起来读的时候,就会找到类似文章脉络的清晰叙说思路。南师认为,论语的二十篇,每篇都是一篇文章。我们手里的书中,是宋儒人为的圈断,并演变成一条条教条。


孔子认为,巧言令色的人,很少有能真正达到“仁”这个学问境界的。历史上,但凡宠臣、弄臣、奸臣,几乎无一不是巧言令色之辈。孔子在鲁国短暂担任摄相时,在职的第七天,就诛杀了少正卯。而诛杀少正卯的五恶罪名中,有一条就是“言伪而辩”,也即孔子这里说的“巧言令色”。少正卯五恶兼有,“居处足以聚徒成群,言谈足以饰邪营众,强足以反是独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诛也”。孔子的这件事,原始记载是在《荀子·宥坐》中,以原文为“母本”,随后被诸多经史子集转述和引据,并时有发挥。后世在《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家语·始诛第二》、《论衡·讲瑞》中均有不同发挥的润色描述。

孔子的这句“巧言令色,鲜矣仁”,是对说话者进行的分析。从人性规律的角度来讲,为什么会有这类“巧言令色”之辈呢?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处于上位的人喜欢被拍马奉迎,就会出现处下位人的阿谀奉承。人都有虚荣心,或多或少都会喜欢被戴高帽子,即便有些修为较高的人,也会不知不觉间被戴高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长江后浪推前浪,马屁明暗滚滚来”比如左宗棠孤高耿介,也着了胡雪岩暗拍的道儿。即便不要名、不要钱,只讲学问或者艺术,于是就有人来跟你谈学问、谈艺术套近乎,自唐代以后官场上的“雅贿”便是例证。甚或那个东晋书坛一字难求的王羲之,也被因爱鹅的癖好被人投其所好,巧妙“鹅贿”换字,更何况各种财色名利之类的诱惑,古今中外的人性都是一样!


人有所求、有所喜、有所贪、有所恃,往往就会被这些求、喜、贪、恃所牵累,落入周遭投其所好的“巧言令色”所编织的迷惑陷阱。佛家有句话说:“只要三年不说假话,就可以识别世间一切是非真假!”

作为君子,能够有明眼识别“巧言令色”是一种能耐和修为,而自己能够坚持做到任何时候都不“巧言令色”,则是一种更高的智慧和修养。



开出一块块菜地,每一个来山庄住的同修都可以认领一小块,除草、松土,享受自己种出的蔬菜果实,回归田园生活。今天在做菜地认养牌,明天大家就可以看到了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