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希腊最有智慧的人

 老刘tdrhg 2016-07-16
    纵然死神在头顶盘旋,苏格垃底还是断然拒绝放弃他一生为之奋斗的信念。死亡表明:这种“不知的智慧”就是信念,而信念是一种美德——这就是哲学。
    苏格拉底说:“只有神是智慧的。他对我的回答旨在证明,人的智慧是微不足道的……人啊,最聪明的人,比如苏格拉底,知道他的智慧实际上一文不值。”一种凝滞了信念的哲学不为死亡动摇。是固执也可以称谓“爱”,“爱”是一种永恒。哲学作为一种“智慧”,可知而不可见;作为一种信念可见而不可知,然而正是这种“智慧”与信念使哲学成为一种永恒。
   “死亡”,只有苏格拉底知道它的价值。他不能亲身去实践它,但却使世人知道它。死亡使他的一种还称不上主义的思想,如此的引人瞩目,人们从中感知到道德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但遗憾的是他虽然知道智慧是一种“美德”,却没有机会去施行他居于这种“美德”的信念。至少在居于这种“美德”的礼仪制度产生之前,苏格拉底的思想可以称谓:中,作为世人普遍接受的一种思想,维系着那个质朴时代的晚期。
    苏格拉底年轻时就因为博学善辩而闻名于雅典,有一次,苏格拉底一个好朋友为了证明苏格拉底是最有智慧的人,便跑到神庙中向神请教。庙里的女祭司告诉他,没有人比苏格拉底更有智慧了。而苏格拉底对这一回答感到十分困惑,他说:“我充分意识到自己毫无智慧,但神为什么这么说呢?”
    为了证明神是错的,苏格拉底试图找出一个比自己更有智慧的人,因为他拜见了许多有声望的政治家,诗人和艺人,通过和他们交谈,这些人对自己的专业是精通的,但没有哪个人是全知全能的。因此苏格拉底认为,最聪明的人拥有的智慧也只是沧海一粟。于是,他开始奔走于世间,去学习各方面知识。也向人传播智慧的种子。
    苏格拉底以教授学生为乐。一天,他的一个学生问他:“尊敬的老师,请问什么是善行?”
    苏格拉底说:“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学生肯定的说:“恶性啊!”
   “欺骗敌人是恶性吗?把俘虏的敌人卖为奴隶是恶行吗?”
    苏格拉底又问:“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不是敌人。
    苏格拉底接着说:“照你说的,盗窃对朋友都是恶行。但是朋友想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
   “是善行。”
   “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战争中,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兵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兵,这种欺骗是恶行吗?”
   “这是善行。”
    苏格拉底通过一问一答方式,学生无形中受到了很大启发。苏格拉底称自己的对话方式为“助产术”,目的在于促进对话者“诞生”对真理的领悟。
 
   苏格拉底通过一生的研究,还提出了治国论。他认为各行各业,甚至国家政权应该让受过训练,有知识的才干之人来管理,而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民主。他说管理者不应该是那些掌握权利,以势欺人的人,不是那些由民众选举的人,而应该是懂得怎样管理的人。
    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所占的地位相同。多年来他被认为是反民主的、维护反动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哲学家,近来已有人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
   
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暑,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
  苏格拉底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的哲学主要研究探讨的是伦理道德问题。
  苏格拉底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有一大批狂热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对者。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