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 学》导学

 昵称29987688 2016-07-17

学习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为了充实自己,为了提升自己,为了更好地去运用权力、为民造福。孟子早就讲过,“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意思是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适合在高位,凶狠残暴、贪婪无德之人在高位,就会将他的恶言恶行传播给民众。

《群书治要》作为唐以前中国政治智慧的集大成之作,为我们的领导干部提供了绝佳的学习材料。“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为了迅速把握这种政治智慧,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国学问的一个根本性特点。

宋代有位大儒曾经说过:“学者,所以学为人也。”中国的学问以人为中心,这是一个突出的特点,特别是在西方学问的对照之下,这个特点更是明显。国史大家钱穆先生认为,中国传统一直认为,“学属于人,而非人属于学”,“人为主而学为从”。中国非常有名的教育学文献《学记》就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意思是说,再美味的食物,如果不亲口品尝一下,我们是无法真正知晓它的美味的;再美好的大道,如果不亲自学一学、行一行,我们是无法真正体会到它的美好的。做学问和吃饭,确有可比性,因为二者皆无法代替,只能自己亲力亲为,再好的饭,别人吃了是别人的,自己无从饱饫;再好的道,别人行了是别人的,自己无从提升。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活着是为了什么?行道。让生命合乎道义,从而尽己所能,让更多的人行道,这就是生命的价值。所谓“仁者,人也”,仁义之道就是使人成为一个人的依据。另外,吃饭是为了将天地之精气——万物皆为天地一气所造化——滋养己身,学习是为了集往圣先贤之智慧滋养己心。

学问既然以人为中心,意思就是,一切的学问都是为了成就人本身,用西方哲学的话来讲就是,人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工具,不是为了达到某一个目的的工具。孔子有云:“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时候的人学习是为了成就自己,而不是将自己当成工具、将学问当成手段,最终他们也能为人类做出贡献;而那些一上来就是为了功名利禄而学习的人,只是将学问作为敲门砖,门敲开了就将砖头扔到一边。学问既然是为了成就人本身,那么,这种学问必然强调通人之学,而不是仅仅成为专家,汉儒所谓“通天地人曰儒,通天地不通人曰伎”,意思是说,学问能够贯通天地人三才的就是儒者,仅仅知道一些器物、科学道理的只能说是有技能的人。《淮南子》上有句话说得很好:“遍知万物而不知人道,不可谓智。”我们教会了学生科学理论,可谓“遍知万物”了,在这方面,一个中学生所知道的知识就比古代的一个大学问家知道的知识要多,但是,我们是否教会了学生“人道”,是否教会了他们做人的道理是什么,是否教会了他们应当如何扩充自己本具的仁心,从而有益于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乃至于自然的和美,这是一个大问题。天文地理无所不晓,独不晓人道何谓,这也是有人批评中国目前的教育为“有教育而无教养”的主要原因。中国历来的教育理念是,先成人,再成家,具体地说,就是先学习如何做人,然后再成专家。通人之学说起来似乎很难,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通人之学是更符合人性的,正如不偏食更符合常人之养身一般。古人说一个人博学,常常会说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而懂得做人的规矩、通晓世道人心是更为根本的。有一次孔子跟四科十哲之一的子贡讲:“你以为我是学习得多了才一一记住的吗?”子贡疑惑地说:“是啊,我就是这么认为的。难道不是吗?”孔夫子意味深长地说:“非也。予一以贯之。”意思是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根本的东西把它们贯彻始终的。这个一以贯之的主线很重要。就像满屋子的铜钱,如果没有一根线贯穿起来,那么就会乱七八糟,徒乱人心,要用的时候也不好找到合适的取出来用,这时候就凸显出条理性的重要。但是,这根线如果来自外在的强加,就像今天很多做学问的人随便生搬硬套一种西方的思潮来断章取义、胡乱剪裁中国古人的思想一样,这是没有力量的。在孔子看来,这根线不是别的,就是“仁”,是根植于我们每个人内心的“仁”。有了对“人皆可以为尧舜”的信心,有了对自己的尊重,有了对父母的孝心,有了对天下苍生的仁爱,我们自然就会调动起智慧来学习,这就是中国的以仁统智、以慈悲统摄智慧的学问,而不是西方哲学所谓的“爱智”的学问。“成家”只是某一方面的“智”,而“成人”则是“仁”,仁可以统摄智,智无法统摄仁,所以,要先成人,再成家。

这个公式运用到政治上来,那就是,先做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政治家,这个道理很重要,不明乎此,则不可能明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不可能明了“国学”。孔子将他的三千弟子分为四科也就是四个大类: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德行科高居各科之首,而且,孔子最为器重的弟子颜渊就位居德行科之首。这里的四科并不是并排的关系,而是以德行科为主,统摄其余三科。孔子一生汲汲以求的目的有两个:第一个目的就是教育那些没有资格读书的平民子弟学习知识,涵养德性,将既没有德行也没有官位的“小人”化为有德无位的君子;第二个目的就是交给这些有德无位的君子为政的方法,使之成为德位兼备的君子。孔子自己有德无位,他也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种种乱象,看到了在位者的种种丑行,但他并不鄙薄在位者(因为任何时代任何地方,只要有人群的地方,总会有政治,总会有在位者,无政府主义只是空想而已),而是通过教化的方式,为这个民族转化新鲜的血液,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也正是孔子的伟大之处。

本章所选,有孔子自述为学之方的,所谓“我欲仁,斯仁至矣”,躬行仁道并不困难,人人可行,当下可为,人们只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这是孔子作为老师引导学生们主动学习。有讲述孔门最得意的弟子颜子好学之事的,孔夫子对其好学内涵的阐述是,“不迁怒,不贰过”,特别是“不贰过”,这是何等的精神!我们清夜扪心自问,自己有多少过错是在不断重复的?倘使我们能学习颜子这种不贰过的精神,那么我们的学行就会迅速提升,我们的百姓也就有福了。另外,学问学问,学而不问何以成为学问,所以我们要尊师重道,所以我们要学无常师、不耻下问,这对在位者来说尤为难能可贵,所以孔子会对节义有所亏的孔文子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非常推崇。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古人所说的学问兼知行而言,所谓“非知之艰,行之惟艰”,道理知道了一箩筐,一条也不照着去做,只是拿来炫耀自己的博学,只是拿来要求别人,这就不是“为己之学”,所以,中国人历来推崇那种躬行君子,推崇那些虽然木讷但是刚毅、行胜于言的有德之人,鄙视那种巧言令色、能说不能干的人。


群书治要公众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