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之道》恰密大长老 行禅(walking meditation) 佛陀说:正念必须用在观察身体的四种姿势,也就是行、住、坐、卧。当你行走时,你必须如实观察你的脚步;当你站立时,你必须如实观察你站立的姿势;当你坐时,你必须如实观察你的坐姿;当你躺下时,你必须如实观察你的卧姿。因此,在每一种姿势中,都必须有正念。 我们教禅修者行禅和坐禅交替进行,以便他们能更专注,能深入了解走和坐的过程。行禅必定在坐禅前,因为行禅时,脚的移动比打坐时腹部的起伏更明显。当你的禅修更熟练时,你可能需要比行禅更长的时间来打坐。当你到了第六观智时,你坐禅的时间可能比行禅来得长,你可以坐两三个小时,而只走一个小时。在那个阶段,你的定力好,又深又强,足以看到名法和色法(身心)的消融;但是在开始禅修时,你行禅的时间必须比坐禅来得久,因为你还无法坐很久,然而却可以长时间行禅。与坐禅相比,你在行禅时更容易获得某种程度的定。 所以行禅时,首先你应该觉知你的步伐。当你迈出左脚时,标记「左」;当你迈出右脚时,标记「右」。以这种方法,标记「左,右,左,右」,或只是「迈步,迈步」。当你的心专注在脚的移动时,标记或称名并不如觉知的心重要;你应该强调觉知,敏锐地觉知脚的动作。 当你在行禅时,不可以闭上眼睛;你的眼睛必须是半睁半闭的;你应该看你的脚的前面大约四、五呎的地方。你的头不可垂得太低,如果你的头垂得太低,不久你会觉得你的脖子或肩膀紧绷,此外,你会头痛或头晕。你不可以看你的脚,如果你看你的脚,你无法专注在脚的移动。你也不可以到处看,一旦你到处看,你的心会跟着眼睛跑,那么你的定力会中断。 当你觉得有人向你走来,或在你的前面走过时,你可能有想要看的欲望或意向(tendency)。禅修者必须很专注的观察这「想要看」的意向,并标记:「想要看,想要看」,直到这想要看的念头消失;当想要看的欲望消失后,你就不会到处看。那么你的定力会持续,因此,请小心谨慎,不要到处看,如此,在行禅时,你才能保持定力,并在定力上有所进步。 你的手应该放在前面或后面;如果你想改变手的位置,你可以这么做,但是要保持正念。当你有意改变手的位置时,你应该默念:「想要,想要。」尽管如此,你应该非常慢的改变手的位置,而改变所涉及的每一个动作都必须观察到,你不可以忽略任何动作。当你已经改变手的位置时,你应该像以前一样继续注意脚的移动。 坐禅时亦然,那些有禅修经验的人至少应该坐45分钟,不变换姿势;初学者至少坐20到30分钟,没有改变姿势。如果初学者无法忍受剧痛,想要改变姿势,在改变姿势前,他必须观察想要改变姿势的意图,如:「想要,想要。」然后,他应该非常慢的改变姿势,并觉知改变姿势所涉及的每一个动作;改变姿势后,他应该如往常一样继续观察腹部的起伏:这是主要目标。 静静的觉知 在禅修营里,你不可以快速的做任何事或行动,你必须尽可能把所有的动作放慢,以便你可以正念观察身体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在家里,你毋须把所有的动作放慢,而应该正常运作,并且以正念观察每一个动作,所有的动作都必须如实观察到。这是一般在家时应有的「正念」。 在禅修营中,你必须放慢所有的动作,因为你没有别的事情可做,除了以正念观察所有的身心生灭现象。你们不可以讲话,除了在日常工作中必要的几句话,而且这几句话也应该慢慢的、轻轻的说,这样你的话才不会干扰到其它的禅修者。你应该尽量不出声或没有任何声音的做所有的事。你不可以步伐懒散、沉重而发出声响;如果你注意你的脚的移动,当行走时,你不会发出任何声音。 无论你的身心出现什么状况,你一定要很有正念的观察,你必须如实的观察你身心的任何生灭现象。当你在吃东西时,你必须以正念观察所有吃的动作;当你洗澡、穿衣或喝水时,你必须放慢所有的动作,并且观察这些动作。当你坐下时,你应该非常慢的坐下,并觉知坐的整个过程;当你站起来时,你也必须非常慢的站起来,并觉知站起来的每一个动作,因为我们要了知身心生灭现象的每一个过程。所有身心生灭的现象一直在改变,生起又消失。我们要了解身心生灭现象的本质,所以我们应该放慢所有的动作。 正念和定力会为观智的开展做好准备。当正念持续不断时,定力自然变得更深;当定力变得更深时,观智会自行进展;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培养持续不间断的正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