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的午餐都是在下米线吃,米线在我们这里的家庭吃的不是很多,在外面的小吃摊上可能有各色各样的米线供应,我在外面也很少吃这样的食品,可能是饮食习惯问题。其实米线和米饭没什么两样,都是米做的只是加工程序不一样,同时给人吃的感觉也不一样。米线是一种很好的主食,在我们这儿的家庭里属于一种比较稀罕的食品了。记得那时候在蚌埠财院进修时,同寝室里住着一位云南同学,云南的饮食里对米线还是有特别的研究的。那时的我对米线全然不知,更没有吃过,有一次这位云南同学带着我,去蚌埠一家餐饮饭店里吃米线,她说这家饭店做米线的人是云南来的,特别有云南风格,也饱含着云南的风味。云南人把他们做的米线叫作“过桥米线”,何谓过桥米线就是在吃米线的时候,不能端上来就直接吃而先要过桥,过什么桥呢就是上米线的时候,还要上一碗经过特别加工制作的鸡汤,还要另加一个碗,吃之前要在鸡汤里过一下,从鸡汤碗里过到另一个空碗里,然后再吃这叫过桥,过桥米线就这样边过边吃。至今我仍然对那次吃的过桥米线有一种特殊的印象,首先是这种过桥米线好吃的程度,让我至今难忘,是我从来没有吃过的好东西。 说起来这件事已过去有三十年的时光了,三十年前我们的生活还是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落后和匮乏时代商品供应紧张,人们的生活除了正常的一日三餐外,没有其他任何东西可以充饥,到外面去吃一餐也是非常奢侈的事情,而且非常的稀少,因为各自的经济实力也不允许。所以能吃到一样新鲜的好吃的东西那就是开洋荤了。在那样的时候能吃上这么一顿美味的过桥米线,那个开心呀那个好吃的程度呀,真是我一生中难得的一种记忆,一种回味。再说那时候的餐馆也好饭店也罢,都是货真价实的,没有以次充好也没有假冒伪劣,这就更显得那种过桥米线的价值了。过桥米线好吃就是因为它的汤汁的制作,技术都体现在汤汁的制作上,这也是云南人的一个绝活,为什么那家饭店的过桥米线特别好吃,就是因为运用了云南人的特别制作,这种制作是别人模仿不了学习不到的绝活也叫秘制,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就是它的”核心价值”,可这些核心价值经过这么几十年市场经济的荡涤,可能完全面目全非了也说不定啊。 现在市场上的小吃摊上都有米线,但象那么纯正的带着云南风味的过桥米线,至今已无人提起,更没有哪家餐馆来经营,至少在芜湖没有那样的正宗过桥米线。这样说也许是我太孤陋寡闻了,但在芜湖我也算得上一个吃货,哪里有好吃的我不讲知道全部,那也应该是知道大部分啊,没听说过有这么美味的带有云南风味的过桥米线。我的这位同学每次寒暑假从云南回来,还带一样特别好吃的小菜,这种小菜全部是野山菌制作的,听她说是用油榨再用油泡,还放些其他什么佐料我就不记得了,只记得那种小菜特别好吃,也是我从没有吃过的味道。这种味道我特别喜欢,记得那年学校组织去云南玩,我就特别想买这种小菜带回来,可无论在哪都找不到当初那种风味的野山菌小菜来。云南市场确实有这样的小菜卖,但味道都完全变了,无论是原材料还是制作都找不到当年的味道了,是这几年生活好了吃的东西多了,还是云南的小菜制作偷工减料了,都很难说也许是也许都不是,也许两者兼而有之,可能还有更多的也许不得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