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Response 阅读反馈表 1什么是Reading Response我们会发现,在国外的教育中,经常会用表格化、流程化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思维训练。这种方式的好处就在于能够规范孩子的思路,不会东抓一点、西抓一点的没有头绪。 比如,我们问孩子:“从这本书里你学到了什么呀?”他往往觉得无从回答。 但是如果我们问孩子:“这本书的主人公是谁?他遇到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你能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吗?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的回答就会变得有条理。 Reading Response就具有这样的功能。它可以帮助孩子思考:要从哪些方面、怎么样的思考顺序来“读透”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当孩子养成了这样的思维习惯,就会大大增加他的阅读效率和思考能力了。 2不同阶段的Reading Response当孩子刚开始进行Reading Response的训练的时候,我们可以让他先讲述“最感兴趣的部分”。让孩子逐渐习惯于阅读后进行思考。比如:我觉得最有趣的四个情节。 进而可以让孩子写下故事的题目,以及自己最喜欢哪些部分、哪个人物。 然后让孩子完整地讲出故事的题目、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我最喜欢的部分。 上述几种表格的侧重点都在于故事内容。接下来,我们可以慢慢训练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个表格让孩子在阅读之后,提出3个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能训练孩子的思维和想象力。孩子提出的问题“质量”越高,说明他对文章理解得越深刻,联想能力越强。 这张表格训练孩子表达自己对文章的观点,并且列出3条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训练孩子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最后还要做出结论。 很多孩子都觉得读后感很难写,干巴巴地说了几句故事内容之后就无话可写了。利用Reading Response,写读后感会变得容易很多哦! 在这个表格当中,我们可以通过几个固定的句式训练孩子概括故事要点、合理发挥想象,猜测故事发展、表达自己的观点、喜好和理由、联系实际生活、最后对文章做出评价。最后把这些内容组织成一段文字,就可以写出一篇非常棒的读后感啦! 对于非文学性的说明文或者议论文,也有专门的阅读反馈表。这需要孩子总结出作者的观点,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最后,来看看完成一张Reading Response可以抓住以下9个要点: (1)为什么选择读这本书? (2)用三句话总结本书主要内容。根据要求进行具体描述。 (3)如果你能问故事主角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 (4)你想邀请哪个故事人物到你家作客?为什么? (5)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对故事做出怎样的改动?为什么? (6)如果你要为这本书写一个续集,书名会是什么? (7)描述故事发生的环境和时代背景。 (8)你要为书中的一个人物颁发奖章,因为他有一个你认为非常不错的品质,你觉得这个奖是什么?为什么?
![]() 这套“Reading Response”阅读反馈表 旨在帮助孩子形成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而不是用来考查孩子的阅读结果。 因此,要让孩子循序渐进地进行相关练习,不断去做, 不要总是苛求孩子“答案正确”, 而是要鼓励孩子阅读之后多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思考。 为此,我特别准备了一套中文版的阅读反馈表供大家下载, 马上练起来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