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例讨论| 浙二神外周刊(第50期)--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成功治疗脑干出血一例

 神外小白 2016-07-18

“浙二神外周刊”半百了!


 各位亲!

 

“浙二神外周刊”自2015年8月创刊以来,至今巳走过近一个年头并发刊50期。在此,我代表“浙二神经外科”、“浙二神外周刊”向关心、支持和帮助我们的各位领导、同道致以衷心的感谢;向为“浙二神外周刊”付出辛勤劳动的科室各位编者、审稿者,特别是病理科、影像科和放疗科等兄弟科室的同道致以深深的谢意。

 

“浙二神外周刊”作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微信公众号,以每周一期(每周一发表)刊出如病例讨论、手术视频、会议信息、热点研究、学术讲座、疑难解答和简讯等临床实用问题,旨在加强和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促进相互学习,以期共同提高。

 

“浙二神外周刊”作为浙二神外的品牌之一,经过近一年的成长,深受同行的认可和好评,在国内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在此,真诚希望大家能一如既往地给予支持和帮助,希望有更多的同道来参与,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把“浙二神外周刊”办得更精、更好。加油!!!


张建民


病史简介


患者:男,54岁,因“左侧肢体麻痹不利伴神志不清1天”入院,急诊CT检查提示“脑桥出血破入脑室”,急诊以“原发性脑干出血”收入重症监护病房。

 

入院查体:血压190/95mmHg, 昏迷,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GCS=1+T+2,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3.5mm,对光反射迟钝,双侧巴氏征阳性。

 

辅助检查: CT:小脑、脑干后部血肿,破入第四脑室及两侧侧脑室后角。按多田氏公式计算血肿量(体积=π/6×长×宽×层面数×层厚)约为20ml(图1)。



图1. 入院CT检查示桥脑出血,血肿约20ml。


入院时因病情危重,暂予保守对症治疗。至入院第3天,病情尚稳定,家属希望手术再请神经外科立体定向组会诊,会诊意见认为可行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并告知手术风险及预后等。家属经协商后决定手术,于入院第4天在全麻下行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图2,视频1)。



视频1:术前体检



图2. 术前CT,血肿大小基本同术前。


手术计划:CT三维图像评估血肿长轴,入颅点选择右枕下中线旁,靶点距离长轴最远端10mm(图3)。



图3. 立体定向手术计划。

 

术中所见(视频2):术中抽出血肿约15ml并血肿腔灌洗。术后动态复查CT评估血肿残余量及脑室扩张情况(图4,图5),分别于术后第1、3天予3万单位尿激酶灌注溶血。术后第4天复查CT示血肿排空满意,脑室无扩张(图6),予拔管引流管并暂停镇静药。随后患者呼之能应,点头或摇头配合,右侧肢体遵嘱能动,术后第11天转回普通病房,术后2周病情稳定(视频3),转康复治疗。



视频2:术中抽吸


视频3:术后2周的录像



图4. 术后当天复查CT,示血肿明显缩小。



图5. 术后第二天复查CT,示血肿进一步减少。



图6. 术后第4天CT,显示血肿排空良好,脑室大小正常。


讨论


原发性脑干出血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出血,多数与高血压病有关,占所有颅内出血的5-10%,其中桥脑出血约占90%[1]。具有发病急、迅速恶化、并发症多、预后差等临床特点,病死率约30-90%[2]]。


原发性脑干出血导致的神经功能损害主要有两方面:

  • 血肿挤压造成的扭曲、撕裂、移位等原发性损伤;

  • 脑脊液循环受阻、血肿分解代谢产物毒性所致的脑干水肿、缺血、颅内高压等继发性损伤[3]


国内报[4]80例脑干出血的保守结果:血肿量5.1~10ml病死率76%,大于10ml的7例全部死亡。


理论上清除血肿有益于减轻脑干的继发性损害,但是缺乏有力的临床研究证据[5],Fewel等人[6]发表于2003年的综述分析了9个关于自发性脑出血治疗措施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认为原发性脑干出血行手术清除并无获益。鉴于出血部位特殊,手术难度、风险极大,成功率低。既往研究认为手术的治疗价值有限,总体倾向于保守治疗[5-7]


李浩等[8]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采用分层分析的方法发现,保守与手术的死亡率虽无明显差异(P>0.05),但小血肿组的死亡率低于大血肿组,大血肿组的手术死亡率(18.2%)则明显低于保守(75.0%),两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有学者分析认为,既往的研究在病例选择上存在明显偏倚,病情重、出血量大的病例常选择手术,而病情轻、出血量小的病例则多选择保守,从而得出保守治疗较手术治疗预后好的结论[8,9]


近年来,随着精准外科(立体定向、导航)、显微外科、神经内镜等微创技术的提高,许多学者尝试用各种方法降低脑干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国内华西医院李国平等[10]对21例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手术清除血肿,无手术相关的死亡。术后11例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改善,5例症状加重持续昏迷,5例死亡。术后随访6~18个月,9例生活基本自理,7例长期卧床。Hara等[11]回顾性分析37例原发性桥脑出血的病人,比较手术和保守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手术组18例行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保守组19例。于发病后3个月比较两组意识恢复情况,结果显示,手术组72.2%明显改善(13/18),而保守组仅有42.1%(8/19),并且手术组的肢体偏瘫情况也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立体定向技术具有如下优势:

  • 术前精准设计穿刺路径,避开脑干重要传导束和核团,损伤最小;

  • 三维评估血肿空间形态,沿血肿长轴排空与引流,清除效率高;

  • 同样也能兼顾解除脑积水及颅内高压[3,10]

  • 与开颅显微手术或内镜比较,更加微创、且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本例患者行立体定向穿刺引流,采用无伪影固定钉,CT后颅窝结构显示清晰,路径设计精准,术后第4天神志转清,效果明显。


原发性脑干出血常常病情危重,手术耐受性差,死亡率高。采用微创技术,因地制宜开展外科治疗是值得研究的方向。基于立体定向技术的特点,我们认为原发性脑干出血的手术指征:

  • 血肿量5ml以上且偏向一侧或脑干背侧;

  • 有明显的意识障碍或进行性加重;

  • 破入脑室、伴有脑脊液循环受阻;

  • 家属有强烈的手术意愿。


禁忌症:

  • 意识障碍与神经受损体征较轻者;

  • 双瞳散大,血压下降、心跳不稳定等脑干功能衰竭征象者;

  • 其它不宜手术的情况。


近年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对脑干、丘脑等深部复杂性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采用立体定向穿刺技术,优化穿刺点及工作通道,特别对有些不规则形状的出血采用双通道多靶点技术,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已成功治疗好多例重症脑干出血病人,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总结。随着精准、微创技术的发展,原发性脑干出血由过去的保守治疗占主导,将逐渐向保守、手术治疗综合应用,并朝向个体化治疗的方向发展[12]


参考文献


  1. Takeuchi S, Suzuki G, Takasato Y, et al. Prognostic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brainstem hemorrhage. Clin Neurol Neurosurg. 2013 Jun;115(6): 732-5.

  2. Jang JH, Song YG, Kim YZ. Predictors of 30-day mortality and 90-day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primary pontine hemorrhage. J Korean Med Sci, 2011, 26(1): 100-107.

  3. 陈立华,魏群,徐如祥等,原发性高血压脑干出血的微创手术治疗,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12(5):349-353.

  4. 曹雄彬匡良洪宫丽等,80例原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与预后分析,卒中与神经疾病2014,21(1):43-45

  5. Nishizaki T, Ikeda N, Nakano S, et al.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outcome of pontine hemorrhage in the absence of surgical intervention. J Mod Neurosurg, 2012, 2(2): 17-20.

  6. Fewel ME, Thompson BG Jr, Hoff JT.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 review. Neurosurg Focus. 2003 Oct15; 15(4): E1.

  7. Sutherland GR,Auer RN.Primary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 Clin Neurosci,2006,13: 511.

  8. 李浩,刘文科,林森. 高血压相关性脑干出血的治疗探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3,29(4): 339-341。

  9. 潘新发,赵希坤,詹仁雅,等. 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4,19(6):325-327

  10. 李国平,李浩,游潮,等。高血压脑干出血显微手术治疗。华西医学,2010,25(1):107-109。

  11. Hara T, Nagata K, Kawamoto S, et al. Functional outcome of primary pontine hemorrhag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r stereotaxic surgery. No Shinkei Geka. 2001 Sep;29(9):823-9.

  12. Huang KB, Ji Z, Wu YM, et al. The prediction of 30-day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pontine hemorrhage: a scoring system comparison. Eur J Neurol, 2012,19(9):1245-1250.


(本文由浙二神外周刊原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郑建整理,刘凤强主任医师审校,张建民主任审校并终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