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察思考】建筑产业化——孕育新的产业蓝海

 大红门16 2016-07-18

住宅产业化从本义来讲就是要实现住宅生产、供应等的工业化。住宅产业化的核心是住宅工业化,住宅工业化的核心内容就是预制构件的工厂化生产和现场施工的工具化模板作业。 

在美国,住宅产业化已经造就了价值数十万亿的庞大市场。从混凝土构件和制品、轻质板材、室内外装修,到安装这些制品的设备,品种达几万种,而几万种的产品都是分别由不同的设备提供商生产。这些构件的特点是结构性能好,用途多,有很大的通用性,也易于机械化生产。用户可以通过产品目录,从市场上自由买到所需的产品。由于专业化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也被压得非常低。 

相比美国,我国住宅产业化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万科、浙江宝业集团、浙东建材、远大住工、黑龙江宇辉集团都在住宅产业化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以远大住工为例,已发展成为集投资开发、设计制造、施工管理、技术输出、售后服务为一体的新型住宅工业化企业。远大新型工业化住宅制造体系包括:电气双能源家用中央空调装配线、整体浴室生产线、整体厨房生产装配线、门窗生产装配、收纳系统/简装家具等木制品生产装配线、预应力增强型树脂混凝土生产线、钢筋预制件生产线、成品混凝土生产单元、大钢模作业装备组装维护线、水电设备系统管网装配线、发泡水泥板/加气混凝土砌块/条板装配线、断桥式保温复合墙体装配线、模具开发生产线。 

根据研究,建筑产业化带动了50多个关联产业产品的技术创新,随着住建部绿色建筑、住宅产业化等相关规划政策的深入实施,建筑产业化的内涵和领域将不断扩展,一些融合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建筑产业化领域正在孕育新的产业蓝海。 

1、建筑钢结构产业链 

钢结构建筑已成为我国传统建筑产业向建筑产业现代化和新型建筑工业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由于钢结构建筑自重较轻,不仅较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基础造价上可节约30%,在软土地区优势尤其明显,而且建筑材料综合运输费用低。由于钢结构的强度高,相应其梁、柱等构件截面较混凝土结构小,可增加建筑有效使用面积5-7%;钢结构实行工厂化生产、装配工施工,品质得到保障,增加房屋内在价值。由于施工速度快,工期缩短40%以上,可使建筑更早投入使用,使房产开发商的资金周转加快接近1倍,同时资金使用成本也大大降低。 

2、混凝土预制件产业链 

PC是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通常是指是以混凝土预制构件为主要构件,经装配、连接以及部分现浇而成的混凝土结构。混凝土装备制造主要为建筑工业化提供专业设备保障,主要有墙板机、楼板机、立柱机、滑模机、檩条机、过木过梁机等混凝土预制构件成型设备、墙板成型设备。多功能预制成型生产线包括多功能预制构件成型机、多功能切割机、多功能清扫拉筋一体机、起板机等;建筑工业化生产线包括混凝土预制外墙模具、混凝土预制梁模具、大型立模墙板成型机组等。 

3、工业化装修产业链 

家装工业化利用工厂化制造和模块化的施工,整个家装环节中的产品成品化了,即提高了质量减少了工人现场手工误差,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劳动力和环境资源的浪费,提高了行业效率。由于迎合了80后、90后年轻刚需群体个性化、时尚化的装修需求,2010年以来,从定制衣柜、定制橱柜升级而来的定制家具持续高速增长,涌现出欧派、尚品宅配、索菲亚、好莱客等一大批10亿级年产值的品牌。2015年,雷军通过投资“爱空间”进入家装项目,通过资本的力量来推动家庭装修的模块化、流程化和工业化。 

4、整体厨卫设备产业链 

整体厨卫设备产业链涉及整体卫浴、整体家居、整体厨房、整体卧室、整体书房、整体衣柜、厨房电器、卫生洁具、餐厨垃圾处理技术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家居饮食环境的关注,厨房建设由功能型、配套型进入了生活舒适艺术型的发展阶段,设备也由简单的搭建进入到橱柜单元的专业化制作阶段。据统计,在我国约1亿户城市居民家庭中,整体厨柜的拥有率仅为6.8%,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35%,可以预计我国整体厨房产业的潜在市场空间非常大。 

5、建筑节能环保产业链 

除了绿色节能建筑材料及制品,主要包括节能门窗、幕墙遮阳、净化新风、太阳能等系统。节能门窗、幕墙遮阳系统涉及节能玻璃、铝包木门窗、木铝复合门窗、铝合金门窗、塑料门窗、玻璃钢门窗、玻璃幕墙、建筑节能玻璃膜及室内外遮阳控制系统等新型节能门窗及相关配套产品;空气净化新风置换系统涉及中央新风换气系统、换热器、地源热泵系统、中央空调、中央吸尘系统、恒温恒湿系统、空调清洗检测维修设备、室内空气检测与净化处理技术设备等。此外还有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取暖系统、太阳能外墙及屋顶组件、太阳能热水器及应用产品等。 

6、建筑智能化产业链 

我国建筑业产值的持续增长推动了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智能建筑行业市场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元之后,也以每年20%以上的增长态势发展,2012年市场规模达到861亿元。另外,在我国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的比例仅为26%左右,远低于美国的70%、日本的60%,市场拓展空间巨大。智能建筑产业链主要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一卡通系统、停车场系统、报警系统、楼宇对讲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等智能化系统。

我国建筑业产值的持续增长推动了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智能建筑行业市场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元之后,也以每年20%以上的增长态势发展,2012年市场规模达到861亿元。另外,在我国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的比例仅为26%左右,远低于美国的70%、日本的60%,市场拓展空间巨大。智能建筑产业链主要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一卡通系统、停车场系统、报警系统、楼宇对讲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等智能化系统。 (来源:新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