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平稳有序做好全县义务教育学校阳光招生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坚持 “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原则,确保招生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规范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招生行为,较好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切实保障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和符合积分入学条件的新居民随迁子女相对就近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促进我县教育现代化建设。
二、重点工作
(一)制订招生计划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制订招生计划(含新居民随迁子女)。充分挖掘全县义务段公立学校,特别是武康建成区教育资源,尽可能增加武康建成区和周边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计划。在部分具备条件的乡镇义务教育学校继续实施小班化教育。按照教育现代化县标准控制班额,小学班额控制35人/班,初中40人/班,小班化教育试点学校小学班额控制30人/班,初中35人/班。
(二)划定施教区
根据区域特点、学校设置情况及便于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的要求,划定施教区。现有学校施教区暂不因县域内行政区划的调整而变化(即按2015年划定的施教区)。
1.武康建成区小学施教区划分
逸夫小学:祥和社区、群安社区。
实验学校:永兴社区、春晖社区、舞阳社区、塔山社区、塔山村、宋村村。
武康英溪小学:居仁社区、英溪社区、吉祥社区、振兴社区、城西村、丰桥村、千秋村、狮山村(户籍生)、兴山村(户籍生)。
舞阳学校小学部:施教区范围为东至高速公路、南至塔山、西至永平路、北至09省道范围内符合入学条件的学生。即规划中的五龙社区和城东社区(含格兰维亚、玫瑰庄园、五龙村、民乐小区、五龙嘉苑、美都御府、英溪桃源、保利小区等)。为了平衡建成区小学的生源,永平路与云岫路之间属于武康建成区的小区,今年继续确定为自选区,即学生可以到舞阳学校,也可以到原施教区学校就读。
莫干山外国语学校小学部:面向县内外招生。
2.武康建成区初中施教区划分
德清二中:祥和社区、群安社区、振兴社区、吉祥社区、居仁社区、英溪社区、永兴社区、春晖社区、千秋村、丰桥村、郭肇村、狮山村(户籍生)、兴山村(户籍生)、对河口村和毛竹市场经营户。
武康中学:三桥社区、上柏社区、舞阳社区、塔山社区、民进村、三桥村、五四村、城西村、塔山村、宋村村、上柏村、下柏村、龙凤村、山民村、灯塔村、城山村、太平村、长春村、双燕村。
舞阳学校初中部:与小学部施教范围相同。
千秋外国语学校:面向全县招生。
华盛达外语学校:面向全县招生。
莫干山外国语学校初中部:面向县内外招生。
3.武康建成区周边义务教育学校施教区划分
三桥小学:三桥社区、三桥村、五四村、民进村、郭肇村、毛竹市场经营户。
东风小学:对河口村。
上柏小学:上柏社区、上柏村、下柏村、龙凤村、山民村、灯塔村、城山村、太平村、长春村、双燕村。
开发区中心学校:秋山村、秋北村、龙山村、王母山村、龙胜村、狮山村(新居民)、兴山村(新居民)、新琪村、开发区企业和居民小区等。
育才学校:面向本县新居民随迁子女招生。
其他:居住在经济开发区,户籍挂靠在武康建成区社区的,由代管社区施教区学校录取。
4.全县其他乡镇各中小学校施教区为本乡镇划定的施教区范围。
(三)登记报名和招生录取
1.武康镇户籍学生申请就读办法
(1)招生对象
2016年6月30日前,户籍在武康镇各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施教区范围内的适龄儿童、少年,小学新生为年满六周岁(出生日期在2010年8月31日前)的儿童,初中新生为户籍在施教区范围内的小学毕业生。
(2)报名办法
今年继续采用新生入学预登记办法,5月4日至6月4日,家长登陆德清教育信息网进行预登记,未及时登记的在6月20日至6月30日进行补登记,7月3日到施教区学校验证审核。具体安排如下:
小学新生:7月3日,随带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学前教育登记卡》,及网上打印的《报名预登记》表(含登记码),由家长陪同,根据划定的施教区,分别到相应小学办理实质性审核登记。
初中新生:为了加强学籍管理,落实新生学籍的移交工作,逸夫小学、实验学校、武康英溪小学、东风小学、三桥小学、上柏小学按初中施教区划分,分别造具《小学毕业、初中招生交接名册》,在6月30日前,连同毕业学生《义务教育登记卡》按施教区划分分别交德清二中、武康中学和舞阳学校,其中被千秋外国语学校和华盛达外语学校录取的学生由德清二中、武康中学和舞阳学校根据民办学校提供的录取名单,与民办学校做好学籍档案移交手续。上述6所小学毕业生,于7月3日由所在小学统一组织,随带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以及网上打印的《报名预登记》表(含登记码),按施教区划分分别到德清二中、武康中学和舞阳学校报名。
武康镇户籍在外地就读的小学毕业生,需在德清二中、武康中学和舞阳学校就读初中的,随带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义务教育登记卡》,以及网上打印的《报名预登记》表(含登记码),按划定的施教区,于7月3日到德清二中、武康中学和舞阳学校报名。
(3)招生录取
各校根据施教区划分核对报名学生的户籍,经审核后,打印学生名册,张榜公布一周,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无异议后,办理入学注册手续。
2.县内其他乡镇和武康建成区周边户籍学生(简称本县非)需在武康建成区学校申请就读办法
户籍不在武康建成区的学生,原则上回原籍就读。确因家庭迁居、家长工作变动等情况,需在武康建成区学校就读小学一年级或初中一年级的新生,家长可以在5月4日至6月4日期间,通过德清教育信息网新生入学预登记窗口进行预登记,因特殊原因未登记的可以在6月20日至6月30日进行补登记。在网上预登记成功后,于7月4日随带下列就读条件的原件和复印件,以及网上打印的《报名预登记》表(含登记码)到居住地施教区学校办理实质性登记审核,逾期不到学校办理的视作放弃。
(1)就读条件和材料。①户口簿和学生户籍所在地无监护条件证明;②学生本人为监护人直系子女;③在武康建成区有固定住所,监护人持有自有独立的住宅用房屋所有权证且居住;④监护人在武康镇有合法稳定职业,提供监护人与用人单位签订的1年以上劳动合同或1年以上工商部门的营业执照,在本县人力社保部门交满1年以上养老保险;⑤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提供相关证明材料;⑥提供户籍所在地学校同意转学的证明,《学前教育登记卡》或《义务教育登记卡》。符合条件的学生在意向登记时,只允许意向登记居住地施教区学校(根据登记情况和条件视招收能力,确定是否录取)。
(2)招生录取操作办法:一是政策性安置。根据国家、省、市、县有关政策规定,要求当地教育部门给予安置的学生,按相对就近原则统一安排,但必须出具符合政策规定的证明材料。人才引进:符合《中共德清县委德清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若干意见》(德委发〔2012〕75号)精神并出具人才办证明。拆迁户:拆迁户原则上到安置地施教区学校就读小学一年级或初中一年级,武康镇及开发区的拆迁户在拆迁过渡期,要求其子女在武康建成区学校就读的,应提供在建成区学校安置的政策性文件、拆迁协议、父母房屋所有权证或租房协议、户口簿等原件及复印件。其他:烈军属、台侨等需提供民政、侨办等政策性文件和相关证明。二是条件性安置。2016年本县非录取按以下步骤操作:①登记。新生先在德清教育信息网上预登记,预登记成功后,在7月4日到意向学校进行实质性登记。②审核。由招生学校和阳光招生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登记学生情况及相关证件,审核确认符合就读条件的学生名单。③摇号。根据各校预登记审核通过的本县非人数,视情决定录取方式。如果申报某校的本县非人数少于该校录取施教区户籍生、新居民计划数、政策性安置后的余额数,则全部录取本校;如果超出余额数,则由该校通过摇号录取余额人数,至班级满额。未录取的本县非学生视周边学校空余位置情况作统筹调剂。如果周边学校没有空余位置,则不再调剂。如果周边学校还有空余位置,则视情组织第二次摇号,摇号产生顺序号,获得顺序号的学生依序优先安排学校,至班级满额。摇号未获得顺序号的不再安排,学生回原籍就读。④认定。本县非最终拟录取名单报县阳光招生领导小组会议审核确认。⑤公示。拟录取学生名单在德清教育信息网和《德清时报》教育周刊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对举报被查实的,即取消录取资格。⑥录取。由录取学校通知学生在规定时间到学校报到。未被录取的学生回户籍所在地施教区学校就读。
3.县外户籍新居民随迁子女申请就读办法
依据《德清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清县新居民积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德政发[2014]50号)精神。2016年,我县继续实行义务教育段新居民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办法,所有申请在我县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就读的新居民(政策性除外),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必须参加积分制管理。
积分条件。监护人申请积分入学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并提供相关材料。持有《浙江省居住证》或1年以上(含1年)《浙江省临时居住证》;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或户籍地公安机关开具的户籍证明、家庭关系证明(新居民子女);户籍地无监护条件证明;与本县用人单位签订的1年以上劳动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等工作证明;在本县累计缴纳1年以上社会养老保险证明;就读小学一年级提供《学前教育登记卡》,就读初中一年级提供《义务教育登记卡》(省外就读的提供原就读学校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积分体系。新居民积分管理指标由年龄状况、文化程度、专业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社会保险、居住年限、住所情况、计划生育、经营纳税、紧缺实用人才、科技创新、表彰奖励、社会贡献、组织关系等13个方面组成。申请人书面申请时填写新居民积分管理项目申请表,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申请程序。积分入学申请时间为2016年5月4日至6月4日(工作日),逾期不再办理。积分入学申请程序:①申请。新居民积分管理采取个人自愿、属地申请、分项申报、动态调整的模式。新居民本人在规定时间内到居住所在乡镇(开发区)新居民服务窗口提出书面申请。②受理。各乡镇(开发区)新居民服务窗口对申请材料不全或不符合规定的,当场一次性告知。对申请材料齐全并符合要求的予以受理,对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进行核对确认(原件退还,复印件存档),对材料原件扫描录入积分管理信息系统,提交至各审核部门进行审核。根据申请人提供的资料,审核部门审核后确定积分分值。③查询。申请积分管理的新居民,可凭本人身份证到居住地乡镇(开发区)新居民服务窗口查询本人积分情况。
积分入学。每年6月底前,所有积分申请资料全部审核完毕,积分系统将按乡镇(开发区)、学校进行分类汇总。每年8月10日前,县教育局会同各乡镇(开发区)、学校按新居民积分高低排名,以及当年各乡镇(开发区)提供的义务段新居民子女新生学位数,拟定准入学校拟录取名单,提交县阳光招生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并分乡镇(开发区)进行公示。经积分排名未能进入所申请公办学校的新居民子女,由居住地所在乡镇(开发区)根据积分排名和本区域其他公办学校空余学位情况进行统筹调剂,不服从调剂的,不再安排。经积分排名不能入读公办学校的,则自行到民办学校或回原籍就读。获得入学准入资格的申请人携带居民身份证及其他材料,在规定时间内按准入学校规定为子女办理入学手续,逾期未办理入学手续的,视为自动放弃。
(四)规范招生秩序
公办学校不得擅自跨施教区招收学生,公办学校在有余额的情况下,不得拒绝县阳光招生领导小组统筹调剂的学生入学。学校应严格执行招生计划,不得随意突破招生计划、缩班或扩大班额。确需调整招生计划的,由学校向教育局提交书面申请,批准后方可实施。为规范招生秩序,本县户籍到县外就读严格执行《德清县教育局关于规范中小学招生秩序加强学籍管理的通知》规定。
(五)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籍管理
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使用省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全国联网),各校要进一步规范与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转学、休学、复学等规定与程序,严格按计划控制学校招生人数,规范招生行为,严格学籍管理。
(六)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信息公告制度
1.招生政策公告。县教育局、各校在招生前将招生工作有关政策、办法以网络、报纸、社区公告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告,公告的内容包括:各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施教区划分)、报名时间地点和办法、需携带材料、招生录取办法等。各校在规定的时间内全县同步实施阳光招生。
2.招生录取结果公告。阳光招生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学校在规定时间向社会公布招生拟录取的学生名单。
3.县教育局咨询电话0572—8062284,8071284,8069705,投诉电话0572—8066783,投诉信箱:dqxjyjjjk@126.com。各校通过学校网页和学校公告栏向社会公布咨询、投诉电话和投诉信箱,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七)切实规范义务教育中小学收费行为
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收取或变相收取择校费,严禁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民办学校应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标准收费。
三、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5年12月
研究拟定本县阳光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县阳光招生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研究确定招生办法。
(二)实施阶段:2016年1月至9月
1.政策宣传。1月至4月份,通过德清教育信息网、《德清时报》、社区公告、学校公示、家长会议、招生工作联络员会议、预报名登记系统培训会议、新闻通气会、县行政服务中心14号教育窗口等宣传招生政策。
2.组织报名。①5月4日至6月4日教育局在德清教育信息网开放本县户籍新生义务教育阳光招生预登记系统,6月20日至6月30日开放系统补登记。②5月4日至6月4日,各乡镇(开发区)新居民服务窗口开放新居民积分登记。③7月3日通过预登记的本县户籍新生到施教区学校进行实质性登记审核。④7月4日通过预登记的本县非学生到施教区学校进行实质性登记审核。
3.组织摇号。7月15日前完成本县非学生材料审核及本县非摇号录取组织工作。
4.制定方案。7月30日前对非施教区户籍新生筛选分类,制定分类分批安置方案。包括政策性安置学生,本县非条件性安置学生,符合积分管理入学条件的新居民随迁子女。
5.会议确认。8月10日前召开县阳光招生领导小组会议,讨论确定拟录取名单。
6.结果公示。8月10日至16日,拟录取名单在网站、报纸公示7天。
7.录取报到。8月25日至30日由录取学校通知学生报到。逾期不报到者视作自动放弃。
(三)总结阶段:2016年9月
9月1日至9月10日,做好材料归档、走访检查、工作总结等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招生工作组织领导
今年继续推行阳光招生,由县政府分管县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德清县阳光招生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县委政法委、县监察局、县信访局、县公安局、县教育局、县物价局、县人力社保局、县建设局、县卫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新居民事务局、武康镇、武康镇街道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12345阳光热线办。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招生办法,监督招生行为,切实维护招生工作公开、公平、公正。阳光招生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统一协调招生工作,具体由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操作。
(二)制定维稳预案
城市化进程使城镇人口快速增加,群众要上学、上好学的强烈愿望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招生工作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阳光招生领导小组办公室必须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定维稳预案。招生学校做好安保工作方案。认真调研,精心规划,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组织管理,严明组织纪律,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要从全局维稳的角度,精心安排招生过程中的每一环节,保证招生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把握政策,坚持原则,注重细节,及时化解矛盾,确保招生工作顺利完成。
(三)落实场地人员
全县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招生期间应当做好招生政策宣传、落实报名登记场地、提供电脑及其他设施设备等工作。各乡镇(开发区)文卫办确定一名工作人员,各招生学校确定一名中层以上领导作为招生工作联络员,具体负责本乡镇(开发区)和本学校的阳光招生工作,同时安排好责任心强、熟悉招生政策的教师和保安作为招生工作人员,在教育局和乡镇(开发区)统一领导下做好集中登记、筛选分类、统计协调、招生录取、学籍管理等组织工作,确保阳光招生工作公开、公正、公平、稳定、有序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