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家精要|浅谈“阿是穴”

 凡乐仙缘 2016-07-20



浅谈“阿是穴”

何树槐,男,诃北省正定县人,1937年出生于中医世家。1957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后留学院附属医院从事针灸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对辨证论治在针灸临床上的应用,对中风、头痛、痹证、哮喘,面瘫等疾病的针灸治疗均有较深的体会。在刺法灸法上,倡浅剌多穴法,扩展了华佗夹脊六、阿是穴的应用。撰写论文数十篇,并著有《针灸治疗学》(副主编),《针灸学》等著作。曾任北京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主任,针灸治疗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


“阿是穴”在临床上应用极其广泛,如能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取穴准确,刺灸法应用得当,确能收到良好效果。下面就阿是穴的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以供同道参阅,并请不吝指教。



1
阿是穴的概念和由来


阿是穴是腧穴的初步阶段,经外奇穴、十四经穴很可能就是由阿是穴发展而来的。在腧穴、穴中既无固定位置,又无固定名称,而是以压痛点或反应点确定穴位和位置著称作“阿是穴”。


有关阿是穴的论述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灵枢·经筋》篇中的“以痛为腧”,就是以压痛点作为阿是穴的最早记载,另外,《灵枢·腧穴篇还载有“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俞也”,说明阿是穴又是疾病的反应点,按压或针灸之,可使疼痛缓解,唐、孙思遍宗《内经》之旨,在《千金方》中正式提出阿是穴的名称,书云“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向孔穴,即得便快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意即临症检查病人时,按压或撮捏到反应敏感的部位,即产生疼痛或快感,病人会“阿”的一声,因此名曰“阿是穴”。因阿是穴无固定位置,所以到元代又有不定穴之称,如王国瑞在《玉龙歌》中说:“浑身疼痛疾非常,不定穴中细审详,有筋有骨须浅刺,灼艾临时要度量”,杨继洲注之,“不定穴即痛处”,意即全身各个部位的疼痛均可寻找压痛点进行针刺或艾灸。明·楼英因强调阿是穴是疾病的感应点,又称之为“天应穴”。


2
阿是穴的表现和检查法


由于医学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阿是穴的临床表现和检查方法,比原来的范围也扩大了。目前阿是穴的临床表现包括“阳性反应物”和“阳性感觉”两个方面。凡能触及的结节、索条状物,称为阳性反应物,结节物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大小不一,通常以黄豆大小者居多。索状物早条索状,长短粗细不等,一般约有5厘米长,圆珠笔心粗细,边缘清楚,用力按压,局部可有酸痛或麻木感。凡局部自觉疼痛、酸胀、麻木者称“阳性感觉”。疼痛即病人有明显疼痛,按压局部则剧痛难忍,如软组织损伤,枕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酸胀即按压局部呈酸胀或酸痛性质,多见于慢性疾病,如腰肌劳损、项背肌劳损、慢性胃痛、慢性妇科病等,可在背部、腰骸部找到酸痛点或酸胀点。麻木即局部有麻感,或麻感沿一定的方向扩散,如颈椎病、腰椎病等。


阿是穴的检查法,有体表按诊法和经络测空法。


体表按诊法:用拇指:腹沿一定的部位由次序地滑动或揉动,以探查阳性反应物或阳性感觉。检查时用力要均匀,并注意左右对比,一般先检查背部和腰骶部,然后再检查胸腹和四肢。也可根据病症确定检查的重点,如胃痛可重点检查腹部和背部,哮喘可重点检查上背部和胸部,上肢痛重点检查颈部、肩胛部和上肢,下肢痛重点检查脊柱、腰骶部和下肢等。


经络测定法:在反应点不明显,或用按诊法不能确定阿是穴时,可采用经络测定法。方法是用经络测定仪探测穴位的导电量,把导电量最高的点作为阿是穴。本法多用于内脏病或经络病的诊查。


3
阿是穴的临床应用


(一)诊查疾病

由于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皮肤,所以内脏发生病变时,可通过经络反应于体表,表现为自发性疼痛、压痛、感觉过敏,以及某些特殊的变化,如皮下结节、皮疹、以及皮肢色泽改变等,即“有诸内,必行诸外”。呼吸系统疾病常在肺俞、中府、孔最附近出现压痛、心胸疾病常在郄门穴附近出现压痛等,说明内脏与休体表有着密切的关系。临床上可利用这种特定的联系诊查疾病,正如《灵枢·本脏》篇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盖氏利用穴位压痛法诊查疾病,取得了显著成绩,对住院病人明确诊断的35种疾病,计2085例,进行了重点验证,其穴位压痛诊断与临床诊断的总符合率为96.64%。临床上根据阳性感觉和阳性反应物诊查疾病,以背部应用较多,如胸椎1一3两旁反应心脏疾患;胸椎1—4两旁反应上肢疾患;胸椎2一5两旁反应肺、支气管疾患;胸椎5—8两旁反应胃、十二指肠疾患;胸椎10—12两旁反应胃肠疾患;胸椎12 —腰2两旁反应肾、泌尿系疾患;腰椎1一4两旁反应下肢疾患;腰、骶椎部两旁反应生殖器官疾患等。


(二)治疗疾病

阿是穴的治疗范围相当广泛,既可用于内脏病的治疗,又可用于经络病的治疗,如胃痛可在胃脘部和背部出现压痛或过敏点,针灸这些点(即阿是穴)可以治疗胃病。阑尾炎可在腹部和阑尾穴出现压痛点,针灸这些痛点,可以治疗阑尾炎。阿是穴在治疗疾病时,既可单独使用,又可配合应用。在配合应用时要根据四诊,通过脏腑经络辨证,以确定疾病的部位和性质,然后选配适当的腧穴。如胃院胀痛,胸胁胀满,纳食不馨,时有暖气,郁郁不乐,脉象弦,征属肝气郁结,疏泄失司,横犯胃腑所致,治疗时除针灸阿是穴外,尚应配合足阳明胃经经穴足三里和足厥阴肝经经太冲。再如肩臂疼痛,抬举困难,活动受限,在肩内陵部位有明显压痛,证属风寒湿邪痹阻手太阴经脉所致。治疗时,除针灸阿是穴外,尚应配合手太阴经穴尺泽,才能获得良好效果。


(三)确定刺灸法

针灸阿是穴时,也要遵循针灸准则,根据病情、病位、虚实寒热选择应用,或用深刺、浅刺;或用单针刺、多针刺;或用补法、泻法;或用灸法、火针法,或用刺血法等等,酌情应用,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1、深刺和浅刺。针刺阿是穴必须根据病位以确定其深浅。病有在表在里、在脏在腑之分,也有皮肉筋骨的不同,所以针刺深度各异。《素问·刺要论》说:“病有浮沉,刺有深浅,各至其理,无过其道”。“意即病深则刺深,病浅则刺浅,要恰中病所才为适度,亦如《素问·调经论》所说:“病在脉,调血;病在血,调络;病在气,调之卫;病在肉,调之肉;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根据《内经》刺法,结合笔者临床实践,可以按以下5个方面灵活应用。


①病在表或表层,用浅刺法,常用的有毛刺和半刺法。毛刺是九刺之一,半刺是五刺之一,即在患处浅刺皮下,多用于感冒或皮部发冷麻木的皮痹证,象股外侧皮神经炎等,用此法治疗,多能获得良好效果。


②病在络脉,浅刺出血,用络刺法。络刺法是九刺之一,即浅刺络脉以出血的一种方法。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三棱针和皮肤针、滚刺筒重刺出血,以及刺络拔罐法等,都属于本法范畴。一般应用于络脉淤阻或邪热郁于血分的病证,如扭伤、红丝疗、丹毒等均可在患处点刺出血。


③病在筋,刺其筋,用关刺法或恢刺法。关刺法为五刺之一,是直刺进针,刺于肌腱附着处,针刺时要避免出血。恢刺是十二刺之一,是从肌腱的侧傍刺入,直对肌腱,多向刺入。临床上多用于肌腱病的治疗,如肱骨外上髁炎、岗上肌腱炎、髌韧带炎、膝关节副韧带损伤等。


④病在肉,刺其肉,用浮刺法、分刺法、合谷刺法。浮刺为十二刺之一,是斜刺进针,向肌肉透刺的一种方法,临床上多用于肌肉拘急引起的疼痛症,如急性腰痛,确定阿是穴后,用2一3寸长毫针,向脊柱方向斜刺,使针体横穿痉挛的肌肉,多能收到良好效果。分刺是九刺之一,是用毫针直达深层肌肉,多用来治疗肌肉酸痛症,如慢性腰痛、肩部痛、髋部痛、关节痛等。合谷刺是五刺之一,刺入肌肉后,针向几个方向针刺,形如鸡爪。所以又称鸡爪刺,多用于肌痹的治疗,如肩关节周围炎、岗下肌键炎、腰肌劳损、臂上皮神经损伤等。


⑤病在骨,深刺之,用输刺法和短刺法。输刺法是五刺之一,是直进针,直出针,深刺至骨骼的一种方法,用于治疗骨痹。短刺法是十二刺之一,是在进针时稍加摆动,深刺直达骨部,并在骨骼处上下提插的一种方法,用于骨痹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多用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疾病,如取脊椎旁阿是穴治疗须椎病,肥大性脊柱炎,取髌骨旁阿是穴治疗髌骨软化,深刺至骨,得气后上下提插数次,多能取得良好效果。


2、单针和多针:根据阳性反应物的大小、压痛的范围,可采用单针刺或多针刺。单针刺即独针刺,也就是在阿是穴处刺一针,适用于阳性反应物和压痛点较小的病证。多针刺即在病变部位或压痛点刺二针以上,常用的方法有齐刺法、傍针刺法、杨刺法、赞刺法、豹文刺法等。齐刺法是十二刺之一,即直刺一针,再在两旁各刺一针的一针的方法,傍针刺是十二刺之一,即直刺一针,再在旁边斜向刺入一针的方法,用刺于压痛面积较大的疼痛证,如臂上皮神经炎、梨状肌损伤、岗下肌健炎等。扬刺法是十二刺之一,是阿是穴中心直刺一针,四斜周向中心横刺四针的一种方法,又称围刺,用于治疗病变部位较浅而范围较大的病证如肱骨外上髁炎、腱鞘囊肿、腱鞘炎等。赞刺法是十二刺之一,豹文刺是五刺之一。都是多针刺入血脉以出血的一种方法,临床上多用于丹毒、痈肿等血分郁热的病证,在病变部位刺血以泻热。


3、缪刺与阻力刺法:缪刺法是左病刺右,右病刺左的一种方法,如在人体的左侧寻得阿是穴,在其左侧相应的部位、也可以是上肢和下肢相应的部位,其中刺络脉者为缪刺法,刺经脉者为巨刺法。如果是左右、上下肢交叉寻找阿是穴,进行针刺者称“同经相应取穴法”。本法常用于扭伤和局限性疼痛症的治疗。


阻力刺法:由于外伤或外邪侵袭,使经络气血淤阻,引起肌肉痉挛,肢体疼痛活动受限。限制肢体活动的力量称之为阻力。治疗时令患肢运动,至出现疼痛的最大限度为止,寻其痛点进行针刺,称之为阻力刺法。此法也是暴露痛点和寻找痛点的一种方法。本法常用于扭伤或外邪痹阻经络引起的疼痛症,治疗时如能行以雀啄术,则功效卓著。


4、艾灸和火针:艾灸和火针主要用于寒证、慢性虚弱性疾病及风寒湿邪引起的疼痛症。灸法是阿是穴上频频施灸,方法与一般灸法相同,不再赘述。火针多用于关节痛和某些外科病症,如瘰疬、良性囊肿、赘疣、色素痣、腱鞘囊肿等。

阿是穴的针刺方法很多,除以上方法外,穴位注射法、穴位封闭法、埋针疗法、火罐疗法、磁疗法等均可酌情应用。


4
小结


阿是穴的由来己久,并被历代医家所重视,阿是穴的临床表现是阳性感觉和阳性反应物。阿是穴在临床上的适应证广泛,疗效显著,但在应用时应辨证论治,根据病位、病性,遵照针灸补泻准则,配用适当的腧穴,采用适当刺灸法才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读而思

duersi

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本文摘自《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4(Z1):82-85,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培训中心(微信公众号wfas-edu)整理编校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投稿邮箱:wfasedu@qq.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