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暑养生,冰雪在心!3000年前人们就这么做了,很有用!

  清泉 2016-07-21


明天就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了,这个节气起源于夏商春秋时期,距今已经3000多年,古人和我们现代人不一样,他们更加主张顺应天时,利用自然,自然健康


“冬养三九,夏养三伏”,大暑作为三伏天里最大的一个节气,古人强调“调息静心”,同时在衣食住行诸方面也有相应的养生招数。



调息静心,冰雪在心,打坐去邪


冰雪在心,这听起来可清凉,当然不是让大家喝冰水或者将冰块放在心口,而是说,通过静坐达到冰雪自在心的天人合一、自然健康境界。


丘处机在《摄生消息论》中称,夏季“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意思就是说:


静息调息,好像心中有冰雪一样清静,这样炎热、烦躁的感觉就会好一些,切记不要在炎热的天气里心情烦躁,这样会更热。



此外,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著述“六月行之”养生之法,教授大家“冰雪在心”之法:“跪坐,以两手据地回视,用力作虎视,各三五度,能去脾家积聚风邪毒气,又能消食。”


夏不敞胸,热不凉背,汗多亡阳


古人主张大热天不能穿得太多太厚,但又不能不穿,衣服也要勤换。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孙真人卫生歌》称:“夏月汗多宜换着。”另外,他在《千金要方》认为,“湿衣及汗衣,皆不可久着,令人发疮及风瘙”。


▲ 羞袒类似我们现在的背心,大暑时节我们也可以穿一件贴身,在空调房里记得还要穿一件薄薄的长袖哦!


古代有一种叫“羞袒”的夏装,它前挡胸,后挡背,在透气、吸汗的同时,还可最大限度地散出热量,减少出汗,避免“汗多亡阳”。古人的这些观点强调夏天需着衣保住身体的阳气。


省苦增辛,以养肺气


在饮食方面,古人主张夏天饮食应偏向酸辛。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表示,夏天饮食宜“省苦增辛,以养肺气”。


省苦增辛,即少食苦味,多进辛味。中医五行学认为,夏时心火当令,而苦味食物尽管有清热泻火、定喘泻下等功用,却会助心气而制肺气,因此不建议夏季多吃,以免心火过旺。



由于心火能够克肺金,而辛味归肺经,所以在夏季,尽管天气热,人们可以适当多吃些辛味的东西,如辣一些的萝卜,以及葱白、姜、蒜等,其有发散、行气、活血、通窍、化湿等功用,可补益肺气,尤其是肺气虚的人更应如此。 


古人还认为三伏天不宜多食太冷之物。孙思邈在《摄生枕中方》里解释,有人一到秋天容易生病,“皆由涉夏取冷太过,饮食不节故也”,这也是强调夏食不能贪凉。


夏不露宿,坐不当风


古人主张,“夏不露宿,坐不当风”。东晋陶渊明在夏天就很会睡觉,《四时幽赏录》记载:“陶潜于夏日,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明戴羲《养余月令》称,夏天“勿极热,勿大汗,勿暴露星宿”,否则“皆成恶疾”。


夏不露宿,冰雪自在心,大暑将至,最好的祝福送您,也给您的朋友送去一夏天的清凉~

节气养生助长寿:《皇家养生》这本书就集合了历代帝室养生长寿秘诀,非常宝贵!赶紧查看下方,来免费试读报名吧!



其他人在看

夏季不祛湿,百病难除!2个关键点,每次5分钟,湿气瞬间排~查看请点这里


睡前5片丹参,活血不怕堵!名医一首百字歌让你健康100分!赶紧看~查看请点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