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至丨白昼最长的一天,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泰茗医讲堂 2020-06-21
泰茗医讲堂:纯正中医,医养结合。


夏至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或22日。《恪遵宪度抄》上说:“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谚“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就是最热的火气了。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礼记》中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说明这一时节可以开始割鹿角,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夏至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就进入盛夏了。高温酷暑大气时常出现,气温有时可达40℃上下。俗话说“夏至一阴生”,就是说在此节气中,尽管天气炎热,可阴气已开始生长,致使人显得极其脆弱,容易患各种疾病。所以,这一节气中,合理的养生保健非常重要。

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跳,皆非所宜。

嵇康在《养生论》中说:“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告诉人们在炎热的夏天,应当调整呼吸,运用气功,使心神安静,意念中想心中存有冰雪一样,才不会感到天气极其炎热了;不应当被炎热扰乱心神,使心境烦躁,这样会使身体感到天气更炎热。这种“心静自然凉”的做法,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过了夏至,出汗量大大增多。中医有“血汗同源”之说,认为汗液为津液所化,血液唾液同出一源,而血液为心所主,故又有“汗为心之液”之说。《素问·六节藏象论》具体说到:“心者,生之本.....为阳中之阳,通于夏气。”夏季多汗则易使心气涣散。因此为了更好地度夏,这个节气应用饮食养生,必须把握时令与脏腑的关系,有目的地补充心脏所消耗的能量,以保护心气。


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从阴阳学角度看,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正如《颐身集》所说:“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因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未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

夏至时节,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晚睡早起。“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以避免炎热之势,恢复精力。



小编提醒:今天是父亲节!

他或许相貌平凡,但对你露出的笑容总是溢满宠溺;他或许谈吐并不优雅,但絮絮叨叨的都是对你的关心;他或许自己勤俭节约,但却从不对你吝啬……他就是这世上最爱你的男人——父亲!

我们长大的过程,也是父亲历经衰老的过程,他的背渐渐不再直挺,双手再也不能把你举过肩!然而不论时间如何流逝,曾经为你遮风避雨的港湾,他始终守候在原地,等待你的归来!

父亲节悄然来临,让我们在这个感恩父爱的节日里,勇敢地跟父亲说:“爸爸,我爱你!”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