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说课稿

 化学论文藏馆 2016-07-21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说课稿

    说课的题目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1课时。本次说课为课后说课。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程序、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内容。

【教材分析】

  ㈠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六单元的课题3,本单元是初中最为完整地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从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来看,二氧化碳既联系到已学过的碳的单质,又联系到了碳酸、碳酸钙等重要的含碳化合物,同时为一氧化碳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课题内容为本单元的核心和纽带。

㈡教学目标[转载]《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说课稿

1、知识与技能:

⑴使学生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⑵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意义,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来认知事物。

⑵逐步树立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㈢重点与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学法分析】

    学生自学     实验探究
    由于二氧化碳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就有所接触,教材中关于二氧化碳的基础知识,学生大都能通过自学来掌握。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难于观察到和想到的,因此我是利用创设情景,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来突破此难点的。

【教法分析】

在学生自学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和验证

【教学程序】

㈠教学流程:

一、展示资料    获取信息

二、分组实验    表述信息

三、创设情景    实验探究

四、拓展延伸    关注社会

㈡教学程序及设计意图

 ⑴课前准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请学生通过网络、报刊、电视、书籍等媒体收集有关二氧化碳的信息,并及时向老师汇报。

学生通过网络、报刊、电视、书籍等媒体收集有关二氧化碳的信息,

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拓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⑵课堂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学生展示日常生活或学习中与CO2有关的信息。

交流发言、讨论。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在头脑中勾勒出对CO2的初步认识,将学生置于有意义的情景中,学习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

 

分组进行实验:

⑴向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⑵向有两只高矮不同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

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演示镁带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集体交流、讨论实验现象;

归纳所得到的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分组实验,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验证假设,并及时归纳所获得的知识。

 

情景展示: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可乐和雪碧被称为碳酸饮料而不是二氧化碳饮料呢?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使全球海洋变酸呢?二氧化碳、水和碳酸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实验导入:

 

[转载]《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说课稿                      

提出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呢?

 

组织学生实验探究。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猜测原因、设计实验方案。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验证假设。

组织学生交流、评价各小组的验证实验。

 

演示醋酸和盐酸与石蕊的反应。

 

 

猜想:

⑴二氧化碳使石蕊变红。

⑵水使石蕊变红。

⑶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后的产物使石蕊变红。

设计实验方案:取三枝干燥的石蕊小花,

⑴一枝放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⑵一枝喷蒸馏水;

⑶一枝喷蒸馏水后放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分组实验。

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做出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验证,真实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意识都得到了展现和提高。

 

 

 

 

最后通过视频和图片向学生介绍了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一种重要气体。同时介绍了温室效应的危害以及防治方法。另外向学生介绍了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阅读教材P—115,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归纳二氧化碳的用途。

引导学生用化学的视角看问题,感受和体会化学的价值。明白“性质决定用途”的道理。使学生认识到二氧化碳的利和弊,从而产生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板书设计:

 

[转载]《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说课稿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课前向学生布置的任务,通过媒体查询有关二氧化碳的信息,使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课堂上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文字等信息,学生这种高昂的学习气氛令老师振奋,这充分说明了主体作用发挥得好,课堂效益就会有明显的提高。由于采用了学生实验验证的方法,使学生的求知欲更强,这使我想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做规定的实验,老师还要多做创新性的实验来吸引学生深刻理解化学知识。通过课后测评,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掌握得都比较好,究其原因,在本节课中学生的主动学习得到了充分发挥。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对于无条件上网和资料匮乏的学生,课堂上表现得有些沉闷,我深感痛心和惋惜,使我想到以后应多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提供给他们,让他们也享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