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胭脂刀 考古学研究生毕业,青铜器研究刚上路。希望大家能了解:文物不是离人很远的东西,而是鲜活有趣的历史;文物研究者并不严肃古板,他们可是很有趣的一群人……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作者新浪微博 @胭脂刀 这个题目……真是难写…… 种类复杂,类目繁多,数量庞大,而且好多厘定不清的(因此学界老师经常打架),所以今天要写的,也就是已经确定了,并且为广大人民群众即代表(也就是我)所熟知的。太偏,太特例的器型应该不会涉及,毕竟出现一个special的你的眼睛早就盯到展牌上去啦,哪还需要看我叨逼叨? 所以这篇文章里介绍的是【普遍大多数】的器皿(预防针已经打了三遍了,觉得自己没问题的可以往下看啦!) 另外,我觉着这个内容除了写器皿之外,更多的是想跟朋友们探讨一下:出现这么多饮酒器的原因。当然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个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答案,但是是否可以换个角度来看一看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有哪些青铜器酒器,认识一下分类。 按照现在的分类方法饮酒器一共有六种大类,分别是:
分了类了就代表,请不要在下面纠分类的错 ※ 本文依照容庚《殷周青铜器分类》一书分类 一、商周时喝什么酒?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酒在先秦时代到底是什么样的?在这个时代,自然不会有XX大曲。彼时,人们掌握技术的酒应该是果子酿的酒——毕竟这是大自然的馈赠。 在商代,有两种酒,一种叫做醴(lǐ),一种叫做鬯(chàng)。 先说醴酒。现在的解释,醴酒是甜酒。在甲骨文中记载的酿酒的东西叫做糵粟、糵来。糵(niè)——就是麦芽。 糵的制作方法。是将麦芽和谷物一起浸水过滤,放置一晚上,就得到了我们眼熟的一种酒——醴酒——没错,就是凤凰最喜欢喝的那种东西(酿一晚上酒味会多淡?) 醴酒不需要曲,而用曲这种真菌酿酒至迟在《尚书》成书的年代已经出现了,在晋代已经成熟。 还有一种就是鬯,这是一种香酒。一般来说香酒是由秬和鬯两种原料组成,秬是黑黍米,而鬯是香草。这样酿出来的酒特别香,加热之后香气四溢,升到天空,能够让神很高兴。 所以香酒的等级应该比醴酒要高,而且秬鬯还有专门的青铜酒器来存放,专门的酒器来盛装,后面会讲到。 (以上内容引自孙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二、商周时喝酒用什么酒具? 认识了商周时期的酒,才好认识商周时期的酒具。我们要看到,在先秦时期,喝酒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复杂、且仪式感极强,技术操作也有要求的事情。来看看先秦酒器的分类就知道了。 1、盛酒器 首先你要有地方储存酒。大的缸子、小的罐子、大大小小的坛子,这些储存设备被统称为盛酒器。 盛酒器可是青铜器中类别最多的,常见的有尊、觥、方彝、卣、罍、瓿、壶、鍾、瓶、缶等,我要讲也不能完全讲完,只能简单概述一下。 尊 尊是酒器大类。因为尊酒是进贤给天神的,再不济也是给贵族的,这些对象都是很高贵的,所以尊又衍生出尊贵,高贵的意思。 有些绕了对不对? 好说回来,尊的最普遍形态应该是个底大,中间鼓腹的形状。 像这种: 器型来源应该是陶尊,原始瓷尊。 进化版本:方尊。 比起圆尊来说方尊比较大气,看上去更像大国重器(我一直觉着圆尊有种闷声发大财的感觉)。 高级进化版本:动物形尊 所有的动物形状的酒器都被称之为xx尊了,像牺尊、象尊、猪尊、兔尊,为什么不叫xx彝呢?我也很疑惑。 罍 我第一次看到罍这个字的时候,是在《诗经》里。《诗经·卷耳》有一句: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翻译过来大概就是:攀那高高土石山,马儿足疲神颓丧。且先斟满金壶酒,慰我离思与忧伤。但是我一直以为罍很小,因为总觉得带着罍骑马上山的酒具再怎么大也就跟蒙古族囊壶一样大吧? 事实上,我错了!罍比我想象中大多了! 《诗经》误我!!!! 罍能装得下一缸子酒了! 那么罍的形态到底是怎样呢?就是这种广肩、深腹、小口的大坛子(我觉得有点像家里面的净水坛子)。 其实和尊有点点像不是?尊主要是广口,而罍主要是小口。 和尊一样,有方尊,也有方罍。 很不幸四羊方尊和皿天全方罍都是我们的熟人。 皿天全方罍的个头特别大!绝对是镇国之宝,摆在祭台上面,应该没有人能从它面前挪开眼睛。 有没有发现,大国重器都是方形的? 没错,在青铜器中,方型器物一定是大型祭祀时才会用到的,级别和地位非常高,因此方形青铜器代表的是身份等级。在墓中的陪葬品中如果出现方形青铜器,那么墓主人的身份地位起码是诸侯王、王后以上。如果在土里出现的方型器,那八九不离十是湖南湖北这边的窖藏,用来祭祀天地山川的国家级祭祀用具。 缶 缶这种东西吧,我想很多人第一次见到它,肯定是因为这个! 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缶阵之缶 但是事实上缶和瓿和罍都长得很像。 至于怎么区分,一般是看自铭?(这个我不太懂,期待老师们来答疑解惑) 这又要说到一个概念了:什么叫自铭? 自铭就是这个器物自己身上原本的名字。我们现在称谓很多青铜器名称,事实上都不是商周之名,而是宋、清两代搞金石学的前辈们定的。因此很多器物就约定俗成,这个大类叫这个名字,就像兽面纹一直被称之为饕餮纹一样。但是由于时代限制,宋人定名不一定都正确。例如在觚身上,就有自铭同,谐音筒,但是由于一千来年这类器物都叫觚,所以现在暂时还没有太大的变化。 著名的曾侯乙方鉴缶(我习惯喊曾侯乙方鉴喊了好多年)事实上是由外面的方鉴和里面的方缶组成。 外面那个方形的鉴,就是当大铜镜使用的鉴。在这套酒具里,鉴主要是放冰块当冰箱使用,真正的装酒的是方缶,也就是里面的那个部分。 击缶而歌应该是坐在宴会上,敲打着面前的陶缶唱歌。So,奥运会上的击缶而歌的缶,其实是在打鉴。 一群人在击打冰箱。 长叹一口气,终于要开始讲小型盛酒器了,这类盛酒器(包括动物型尊)一般都比较的精巧,可能拥有祭祀和宴饮双重功能,(皿天全方罍和四羊方尊这种是宴饮用的我打死都不信啊!)因此看上去,造型,比较的独特。 觥 觥是一种单独类别的酒器,也就是专称。 在这里只介绍动物型觥。一般来说絖是头和背相连成为盖,身子是装酒的地方,四条腿正好是支撑酒器的足。 注意:觥与兽形尊不同,觥盖做成兽首连接兽背脊的形状,觥的流部为兽形的颈部,可用作倾酒。但是尊的口只开在背部,开口用勺子将酒舀出来。 有个成语叫做:觥筹交错。觥,就是盛酒器,筹是酒筹,形容的就是酒会上一会儿递觥一会儿递酒筹,相互交错,好不热闹的场景。 瓿 比起高个的尊和罍,瓿的特征是小口鼓腹矮圈足,瓿是真的称得上是矮、大、紧。没有脖子,盖子直接上到口上,形状也比较大,用来装酒,看上去就是很矮的样子。
卣 卣算是我最早认识的青铜酒具。 因为它最明显的造型特征,就是带提梁;二来是酒具里面很少有这种扁扁的形状的,所以基本上看到带提梁的,扁扁的,带盖(有可能盖会遗失的)基本桑就知道,诶是卣啦!(但事实上高筒、细脖的提梁卣也有,也不能一概而论) 卣在文献中记载是有专门用途的——就是用来装秬鬯(希望看到这里的时候你们还没有忘记秬鬯是个什么东西),所以可以说卣是最高级的酒具。甲骨文中就有记载“鬯三卣”这种。 但是卣是宋人定的名,所以到底卣是不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提梁的这种东西呢?是否我的三观将被颠覆呢?还等待更多的考古发现了。 方彝 彝,本身就是指的吉金器皿,所以很多青铜器铭文后面都是“子子孙孙作宝尊彝”,意思是为我的子子孙孙做宝物。 但是方彝的话,还是指一类器皿,长成这样——我一直觉得方彝特别像个屋子,还是庑殿顶的屋子(当然也可能有歇山顶或其他) 为什么会做成这样呢?你想想,连猪都可以成为装酒的器皿,那人们最喜欢的房子,是不是可以摆上桌呢? 壶 看了这么多千奇百怪的酒具,那有没有一款款式恒久远、造型永流传的酒具流传至今呢?答案是有的。 而且很简单——壶。 这是古代的壶,最重要的是瘦长的身材,有的有提梁,它的造型几千年来真的变化不大诶! 请看对比。 感觉上壶从造型、功能、使用手感等诸多方面全面超越其他的青铜盛酒器。我觉得正是由于壶造型美观大方、手感舒爽(像在摸妹子)、存储量大但是不占空间、方便携带等诸多特征,才俘获了人类的心。壶应该算是在商周青铜器里能拿工业设计奖的了吧? 而且这种造型还复制到了瓷器、木器、漆器等多种材质的器物里,让壶家族开枝散叶打开另一片新天地! 好了,我就知道酒具讲不完,这才讲了盛酒器的一些重要的器类,剩下的都还没讲,剩下几讲搞定呢?我也不知道,会不会继续出呢?就看有没有缘分了~ ●●● 注意,虽然我们并不从事古董鉴定 如果您是青铜艺术爱好者,或艺术从业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