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外婆家吴国平称赞的味千拉面,到底有多牛?

 chengqiang022 2016-07-23

在自创品牌、加盟品牌之外,还有第三条道路:代理制。


味千拉面在中国的成功,是代理制的成功。


当初,潘慰以超强的“商业敏感”,把“味千拉面”引入中国。经过11年的经营,“味千中国”在香港上市。这个上市速度,仅次于小肥羊(9年)和湘鄂情(10年)。


外婆家吴国平称赞,“味千拉面是中国快餐连锁业的榜样”。但是,很多人却在低估了味千拉面的示范价值。


 

代理制就是用一个成功复制有一个成功


潘慰推崇代理制是有原因的。


在做味千拉面之前,潘慰做了10年的国际食品贸易。她把大陆南北方的各种土特产、水产、粮油食品,通过香港转口,卖到美国、加拿大这些地方

这种生意,从采购、运营、再加工、包装,然后跑海关、装船,运输到海外等,流程长、环节多,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后面的所有环节都可能延误,并造成亏损。


“这些环节都是非常紧张的,每个环节你都要做好。”


正是这种高强度的生意,把潘慰炼成了“铁人”,潘慰在经营企业时非常强调“规范”和标准化,因为这是把风险降到最低的办法。


而味千拉面工业化和标准化程度非常高,“没有那么多人为因素”。



味千拉面工厂


1996年,潘慰把“味千拉面”的技术引进中国,先在深圳建了工厂,然后再开门店。


现在,味千拉面在中国已经近700家店面。


除了店面经营,味千拉面另一部分业务是生产销售小包装拉面系列。目前,“味千”品牌袋装面在大陆已经有6000多个销售网店,遍布23个省份、直辖市100多个主要城市,甚至出口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



代理制代理的是一套成熟的体系


潘慰把味千拉面引进中国时,味千拉面已经在日本发展了三十年,他们学麦当劳已经学的很成熟了。那时,他们也要像麦当劳一样,让味千拉面走出日本,正好遇上潘慰。


而当时的中国餐饮,还在挑战麦当劳、肯德基。



荣华鸡店面


1994年,荣华鸡在北京开了第一家分店,并声称:“肯德基开到哪,我就开到哪!”


1996年5月,红高粱分店在北京王府井大街距“麦当劳”一步之遥的地方开张营业,“挑战麦当劳”、“叫板汉堡包”......


在中餐挑战洋快餐集体失败之后,创立荣华鸡的新亚集团的领导层曾对经营方式、竞争优势进行了一番反思。


他们发现,说到竞争优势,产品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在产品背后有很多深层的管理方面的东西。


此后,中餐才开始低头学习洋快餐的标准化和体系。


而潘慰,用“代理制”,直接把“味千拉面”一套成熟的体系引入到了中国。


味千拉面熬制骨汤都是自动化的,没有那么多人为因素,把骨头和肉吊到工业大锅里面,盖盖子,在里面熬制。熬好之后,把骨头和肉捞出来,再经过多次过滤只留下汤,然后再乳化、浓缩、包装。


这个汤的浓缩是抽调汤里的一些水分浓缩,变成了一种浓稠的股汤原液。在餐厅里,能够快速还原为一碗骨汤。


标准化让一切变得简单,变得容易操作。之后,潘慰以“代理制”的方式,取得味千拉面在中国的独家经营权。



代理制是一种趋势


马云说,抢钱的时代,哪有功夫跟那些人磨磨唧唧!


潘慰引进味千拉面时,也是一个抢钱的时代,市场有巨大的需求。


潘慰是香港人,从香港到内陆,巨大的落差,让吃饭都缺少“安全感”。


“进到内陆的一些餐厅,都害怕,到处都是黏黏糊糊,桌子上也是黏黏糊糊,真的是不敢吃,唯一敢吃的就是麦当劳,要不然就是下好一点的馆子,一般的店都不敢进去。”


后来,味千拉面从深圳开到上海,一个月的营业额100多万元。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上海一些规模很大的企业。 



现在,餐饮业又是一个抢钱的时代。


“三高一低”就像一个大扫把,打死一批餐企,为强势品牌扫出更多的市场空间。


商业体招商的政策优势,正在向全国性品牌集中。


总的消费人群是分化了,多元了,而不是减少了。


上述三个原因,造成餐饮业加速向强势品牌和全国性品牌集中。


在这个抢钱的时代,代理制的优势就是“不必重新发明轮子”。因此,代理制在品牌化之后,是更高、更快、更强的发展策略。


事实上,代理制在其它行业是最常见的模式,特别是当一个行业,品牌集中度较高时,代理制是最佳的方式,也为开拓者收获更多利益。


比如动向中国本来是KAPPA的中国经营方,在Kappa品牌母公司经营困境时,买断Kappa在中国大陆及澳门地区的品牌所有权和永久经营权。后来又收购了KAPPA日本公司。几乎成为KAPPA的全球拥有者。


在中国白酒行业,营销公司反向收购白酒企业也有很多案例。


这让我想起外婆家吴国平的话,他说“味千拉面是中国快餐连锁业的榜样”。




对话潘慰:


《餐饮王道》:做10年国际食品贸易,这为你后来做“味千拉面”积累了哪些商业智慧?


潘慰:我十年做贸易的过程中,你对市场的判断,你要懂得营销这些东西,有商业的头脑,还要对市场敏感,最后推销一些东西,你还有营销的手段,最后是诚信,你如何赢得客户的信任......


做国际食品贸易,流程长,环节多,还要统筹把握好每个环节,如果一个环节有问题,可能那一单生意就亏损了。


《餐饮王道》:怎么炼就“商业敏感性”?


潘慰:我觉得就是事事时时关注,你明白吗?你平常的过程中都是在留意的,时时留意是学问,你对什么事情你都会留意,你都会关注,这是一个学问,就是因为你好奇,你会问,然后你很多的时候把这个东西一下子就串起来了。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