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点符号 (一)标点符号的定义与分类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表明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 标点符号一共有17种,主要分为两大类:点号、标号。 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停顿和语气。 点号有以下7种: 句号。 问号? 感叹号! 逗号, 顿号、 分号; 冒号: 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标号有以下10种: 引号“”和‘’ 括号( )和[ ]和 { } 破折号—— 省略号…… 着重号 连接号 – 和 ~ 间隔号 · 书名号《》 和 < > > 专名号 分隔号 / 现在我们来具体讲述几个重要的标点符号。 (二)句号 句号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陈述句结束之后的停顿。也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或疑问句。 例如: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 (三)冒号及引号 冒号用在提示性话语后面或总括性话语前面,表示停顿,起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的作用,提醒读者对下文注意,有时表示下边是说明。 例如: 我们最后得到的教训是:如果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引号: 1.首先来明确两个概念: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直接引语:直接引用说话人的话。 间接引语:转述说话人的话。 这两者的区别在于,直接引语意思是直接引用,一个字不漏地全部引用。而间接引语则是第三个人转述说话人的意思,不是一字不漏地引用,而只是表达说话人的意思。直接引语,引用的话要放在引号里面。间接引语则不用引号。 例如: 他说:“我要去上课了。” 这句话就是直接引语,引用他的话。 2. 直接引语中,说话人和所说的话有三种位置关系。这三种关系非常重要,要引起注意。 例如: 老师说:“同学们,明天记得带作业。” (四)逗号、顿号和分号 1. 逗号,表示句子或语段内部的一般性停顿。 例如: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 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 例如: 有的人渴望得到宫廷的青睐,把时间浪费在宫廷会议上,放弃休息、自由、美德,甚至是朋友。 3. 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 例如: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五)书名号 书名号的使用: 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书名号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 书名号一般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以及电视、电影、音乐、电脑软件等名称中。 例如: 今天,我们来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修辞手法 (一)比喻 比喻也就是打比方,就是把某一种事物或情境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境。 比喻包括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比喻的事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在这个句子里本体就是天上的星星,喻体是妈妈的眼睛。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与借喻。 所谓明喻,就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这里的比喻词有“像、好像、好比、似、如、若”等 简单格式:甲像乙。 例如: 生活就像一本百科全书,它会给我们许多启示。 暗喻:本体、喻体、比喻词也都出现,但是比喻词跟明喻就有区别了,不再那么明显,易识别了。暗喻的比喻词是“是、成、变成、成为、成了”等 简单格式:甲是乙。 例如: 啊!黄河!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 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如: 这轮晓日从我们民族历史的地平线上一跃而出,闪着万道红光,照临到这个世界上。”(杨朔《泰山极顶》) 比喻的作用。 有的时候,在阅读题中,会拿出一个比喻句来要同学们分析这句话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1. 用比喻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可以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2. 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表述,可以帮助人们深入理解。 3. 可使语言形象化。 4. 能给人丰富的想象。 5. 在作文中运用比喻,能使标题醒目动人。 (二)拟人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即把事物当做人,写得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 拟人句的运用形式: 1.动物拟人化 例如: 我家的小狗眨着眼睛,好像在跟我说:“你也想出去玩儿。” 2.植物拟人化 例如: 花儿们呼吸着夜晚的新鲜空气,都想谈谈心里话。 3.一般事物拟人化 例如:太阳露出笑脸。 拟人句的识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把物当作人来写,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只要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这些特征,那么这个句子就是拟人句。 (三)夸张和排比 夸张:就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手法,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表达效果。 例如: 天空中下起了豆大的雨点。 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内容意思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注意: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借以增强语气,说明道理,加深感情。 例如: 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四)其他修辞 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行解决。即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例如: 他的成功靠的是运气吗?不是,靠的是他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付出。 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例如: 勤能补拙,难道不是真理吗?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短语或句子组成一对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例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