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白学养生|夏末秋初,最讨厌的就是湿气

 长沙7喜 2016-07-24

小白自述
海龟一只,三观正确的唯物主义西医汪,却混迹于各种中医养生圈。好奇心学习力超强,为了搞懂神秘的中医,决心从一名小白做起……

 ● 


今年的大暑节气是从7月22日~8月6日,虽然是热至极,但已经是酷暑的尾巴,此时满世界都是浓绿树荫和欢畅虫鸣,还有午后带来凉爽的雷阵雨。

——《活法儿节气邮件》


啊咧?果然没错,这夏天的尾巴,雨后热到爆!


这两天一直盯着全国天气的小白甚至发现局部地区高温40度,心疼你们。不过随着高温而来的福利可不少,比如步行街上的的小短裙,人行道上的露背装,可惜光着膀子下象棋的汉子没有八块腹肌……


呃,废话不多说。老白在催:「小白,大暑的养生也该学起来啦。」



大暑


凡不是顺势养生的中医都是耍流氓。」要学习大暑节气的养生方向,自然要先去了解下它的特点咯。


瞅了眼《月令七十二集解》:

「暑,热也...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翻了下民俗谚语:

「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

「大暑连阴,遍地黄金。」


总体总结就是: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北方桑拿,南方雨。



长夏


说起大暑,不得不提到长夏(夏末秋初)。因为大暑恰好就在长夏时期。这个季节的特点就是多雨潮湿,水汽上升,空气中湿度最大,所以湿邪生病会高发:比如外伤雾露,或者淋到了雨,甚至居住的地方潮湿,都会让湿邪伤身。所以在《理虚元鉴》也特别告诫说「长夏防湿」。大暑节气养生也不例外的重点也自然放在了祛湿。


其实不止是中医,现代医学也证实:当热环境或者空气相对湿度大的时候,人体的散热机能会体温调节障碍,常常出现胸闷、心悸动、精神萎靡、全身乏力。就是因为空气中的大量水分打破了通过皮肤的产热和散热平衡。


困在身体里排不出去的水份,听起来恰巧对应中医的内湿呢。是不是小白知道的太多了?!


湿邪


《素问·太阴阳明论》「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意思就是湿气最容易侵犯人体的下半身,感受湿邪而发病。最常见的就是一不小心就会拉肚子,一遇上阴雨天就腰酸膝盖痛,往往都是与进入身体的湿邪有关。


本身就湿热、痰湿体质的话,大暑这个又闷又湿又热的节气就更是难熬了。痘痘、腹泻、白带增多、疲乏懒动……都是此时常见的小毛病。


起居


对付湿气,首先房间需要做到空气流通,清爽,干燥。


小白是个海边的妹子,一到大暑物理除湿自然少不了:薰香、除湿机都是必不可少的除湿利器。另外爷爷也会在家中熏熏艾,或者艾条艾叶粉直接放在衣柜,鞋柜里,吸潮效果也是不错的呢,同时具有净化空气,驱除霉味的作用。


另外雨天闷热潮气多,本就容易发霉,自己住的小伙伴要记得勤劳的收拾家哦!




饮食


小白:咦,老白,前两天听到一个名词叫做「湿邪困脾」,之前还聊到「脾喜燥而恶湿」,所以湿邪入脾是不是会伤了脾的阳气?


老白:没错,长夏最容易伤脾,连日的阴雨天气很容易让湿气入体,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所以最近拉肚子,食欲不正,四肢冰冷都是比较常见的,所以饮食要清淡,易消化。


嗯,周五就有个姐姐说她聚餐后拉肚子,以身体的名义碎碎念她许久,才不会说是小白没有大餐吃嫉妒呢。


_?




老白旁边插话「还有,饮食不能过凉,寒凉的饮食会伤脾的阳气,造成脾阳不足。」恍然大悟,丘处机对于大暑的饮食建议就是「温暖,不令大饱,时时进之.......其于肥腻当戒」。要吃温暖的饭菜,不要吃太多,慢慢的吃。


除了丘真人大暑应食暖外,其实《黄帝内经》也有云「味厚则泄,薄则通……少火生气。」就是告诉后人,大暑时节天地之间的气偏湿,吃辣可以燥湿,虽应饮食清淡,午饭微微的辣也是可以的。但切忌过辣,或过饱过胀,容易让阳气发散太过,会影响之后的阳气收藏,人会因阳气不收浮於体表及四肢而感到烦热。小白觉得吃些葱、姜、蒜、茴香等辛味佐料,也可以帮助振奋阳气,健脾去寒湿。


运动


运动?想到这里,小白是拒绝的,本身天气闷热多雨,万不可过度的损耗身体的阳气,再加上小白这么懒,为什么要运动啊~ 躺在床上多舒服。


然后被老白碎碎念:「当然要运动!不过也有些需要注意的事情,比如避开高温的时间,比如清晨或者黄昏。比如运动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强度不宜过大。散步,慢跑,太极拳是夏季的理想运动。运动后,让身体自然的消汗,不要用凉毛巾擦寒,也不要喝凉水。


好吧,约两个小伙伴粘蝉去咯。




老白说


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若为湿所困,则运化失常,容易腹满腹胀,身体浮肿。」意思就是想要祛湿就要健脾。并教了一套五禽戏里的熊戏说是最佳健脾床上运动,让在办公室里做,说实话刚开始练习的时候真是迷之尴尬(喂!床上运动为什么要在办公室里做!),不过别说,动着动着,还找到了一点乐趣。




解说:做熊戏时,身体仰卧,两手抱着小腿,抬头,身体先向左滚着地,再向右侧滚着地,左右滚转各7次。然后屈膝深蹲在地上,两手在身旁按地,上体晃动,左右各7次。练熊戏时,要像熊那样浑厚沉稳,又富有轻灵。


小白说


之前后台有小伙伴问外湿与内湿和关系。这两个实在难分开。外湿是外在的影响因素,经常处在湿气重的环境中,容易「困脾」,脾出了问题又易生内湿。所以健脾和祛湿总是连在一起,对付湿气,脾首先得健运起来。


还有问也想学中医该怎么起步,小白在这里推荐《遵生八笺》和《黄帝内经》,前者有很多养生的小知识小妙招,特别实用。后者不用问了,大名鼎鼎的经典,无内经不中医。如果还是觉得难,那就每天记得看活法儿订阅号咯。


OK,最后打广告的事儿交给老白。




 ● 


别以为小白很纯洁不打广告,她就是懒!


说到祛湿十有八九都知道有个红豆薏米粥,我们找到了鹊草的粥料,特别叮嘱做了改良。加入了糙米、肉桂,平衡薏米的寒凉,又避免大米生湿,口感和功效都有优化。



赤豆薏米粥(配肉桂粉)

¥38.6 起


肉桂升级版


肉桂粉味甘性温,虚寒体质煮粥时加入,可以平衡薏米的凉,祛除湿气,味道更香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