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系统学习《医学十三经》

 为什么73 2016-07-24

《医道传承丛书》实际上在它的前言里已经给大家讲了如何学习中医,包括这套书如何用。

《医道传承丛书》它是分成四辑:第一辑是《医道门径》,第二辑《医道准绳》,第三辑《医道圆机》,第四辑是《医道溯源》。实际上这就是一个学习的方法次第。

第一辑《医道门径》就是真正入门基础的书。

我们已经跟大家学习过了,就是重要的四本:《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赋》、《医方集解》。希望大家把这个四本作为中医的入门基础的课程,一定要好好学。只有有了这个基础,才有可能学习中医的经典。所以大家如果真正想学中医的人,不但要努力地学习思考,而且该背的一定要背下来。“书到用时方恨少”,你不背诵的话,你想用的时候用不上太可惜了。你不背诵的话,想为别人解决一些健康问题,你就用不上啊。为什么呢?因为你没背下来呀。你比如说这个《药性赋》,中药常用的几百种药,它到底是干嘛用的,这一定要背下来。后边《药性歌括》四百味,是让你掌握的。《濒湖脉学》教大家诊脉,你要是没有这个理论基础,你诊脉,你也不知道诊出来是什么脉?光摸得多没有用!所以说在《濒湖脉学》基础上摸够一万人次,才能真正学会摸脉。

《医学三字经》是最根本的入门书,你从这里入的门是非常正的。《医方集解》就给大家讲中医的各种方剂。大家主要是背《时方歌括》。因为方子太多,《时方歌括》是给大家列举了时方里边常用的一百零八种方子。把这个方子背下来就基本够用了。方子不背方歌是很难记住的。因为它是中药的排列组合,这里边还有功效啊、适应症啊,你要是不背方歌,拿脑袋硬记是很难记下来的。所以方歌你一定要背。因为你要用这个方子的时候,你不太可能当时去查书。虽然现在手机计算机都很方便,网上也可以查,但是来不及。而且你如果现查的话,别人不敢吃你开的方子,因为觉得你没有掌握。你记在脑子里的,才是你真正掌握了,所以现查书开方子,是绝对不允许的。

而更关键的是这个方义。到底这个方子是什么意思?中医治病为什么用复方呢?就是因为人的病是复杂的。你用单味药,不可能把所有的病都治了,所以需要一个排列组合。这里边非常奥妙无穷。

第二辑《医道准绳》这是最核心的。我们学中医,当然最重要是学《国医十三经》,在这十三经当中,最核心的就在第二辑当中。《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金匮》,这就是我们中医说的四大经典,这是中医最核心的,这是我们中医说的四大经典,是我们中医最核心的,而且一切归到一起,《医道准绳》都在其中,也就是说你只有按照这四大经典去学习,去做学问,才是正确的,只要背离了四大经典,就叫离经叛道,就不是中医了。

你自己创造一门医学可以,但是你不能叫中医,因为你已经背离了四大经典。那么后世所有的医书都来自四大经典,就是它的思想不可能是没有来源的,所以我们后世这么多聪明人学习中医,但是他没有一个说真正是自己创的,即使像叶天士这样的高人,他也得承认他的思想来自四大经典。你可以丰富,你可以发展,但是你不可能是原创,原创是四大经典。所以它是自上古圣人研究了生命的规律,然后传承下来的,所以说这里边《内经》是最根本的经典了。《难经》等于是对《内经》的一个补充、丰富、解释。《神农本草经》,当然更古老,它是关于本草也就是中药学最根本的经典。《伤寒》、《金匮》这是我们医圣张仲景的著作,张仲景的伟大之处就跟孔子在中华文化的作用是一样的,他是传承者,也就是说没有他承前啓后,我们后世的人可能就学不到真正的医道了,就有可能《神农本草经》摆在这儿,你也不知道怎么看病,所以学问是需要传承的。这个书可能会留下来,但是谁也看不懂,那么这书早晚还得丢。张仲景作为传承者,他写了两本书:《伤寒论》、《金匮要略》,把这门学问真正地传承下来了,大家可以根据《内经》的理论,《神农本草经》的理论来治病,应用的就是这两本书《伤寒》、《金匮》。所以这两本书也列入四大经典之中,因为这也是非常重要,没有这些书我们绝大部份人不会看病。说,谁这辈子没看别的,完全就看了《黄帝内经》,最后成为一个良医,能看病,这可是很困难的,所以你学了《黄帝内经》再学习《伤寒》、《金匮》才得到真传。第二辑是我们最核心、最核心的,学完第二辑以后,说我已经精通了四大经典了。

为什么还要学习第三辑?第三辑叫《医道圆机》,也就是说你得会灵活运用,所以我们中医,中国文化的学问是非常园通的,就是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运用,所以我说虽然我们是后世的人,但我们可以在医道上有丰富的发展。因为这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无限地发展,并不是说中医是墨守成规的,只不过他的规矩准绳是不能改的,你在规矩准绳之内,你可以无际地发展,你可以有个人的风格,这内头就叫圆通,叫圆机吧。这内面主要选择温病学的著作,清代温病学有叶、薛、吴、王四大家。叶天士是开创者,薛雪是同时代的人,吴鞠通写了《温病条辨》,王孟英写《温病经纬》,这四大家在我们第三辑里都选了,为什么要选他们的著作?因为温病学是中医的医道灵活应用的一个范例。温病学就是四大经典的医道在清代的灵活运用。正是因为明清之际出现了很多大医,深入研究医学经典,所以才有了后世的这种灵活运用。因为大家知道,明朝人不是太重视经典,自宋朝以后,中国人对经典的态度并不是很重视,所以宋、元、明,中国人就是比较尚艺,不太重视规矩,到了明清之交的时候出现了很多了不起的人,不管是儒学也好还是文化、中医,他们通过对中国文化进行反思之后,特别尊经、崇古,这就回归了我们中国文化的本意,所以就产生了很多真正的高人,大儒、大医。明清之交,甚至于佛学界也有几大高僧,晚明的四大高僧,都是那时候出现的,所以这种文化的反思非常重要。那么你尊经、崇古,你才能可能真正的发展中医。正是有了清朝初年的这些大医们的尊经崇古,所以在中医界就产生了一个飞跃的发展,就是产生了温病学,温病学给大家开了一个方便之门,也就是说你能够更容易的运用中医的这种方法,所以温病学绝对不是光治温病的,他是开了一条方便之门。所以你学了四大经典以后,一定要学温病学,而且温病学对于我们当今这个时代非常重要,因为当今这个时代温病学应用实在是太广泛了。

第三辑学完,第四辑最要紧的一本书就是周易本义,因为医道同源、医道相通,中医学就是易经在生命健康学方面的运用,我们说的是易经,不是周易,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当年伏羲创的中华文明,画了八卦,创立了易经,所以易经是总源头,一切的学问都是易经的运用。当然我们现在只能学到周易,别的易经是读不到了。大家最熟悉的周易注释还是《周易本义》,朱熹老先生写的,最后一本书大家念周易本义,对易经,对大义、义理有一个深入的理解,不学易,不足以成为大医,这是古代名医们的说法。你把前面这十二本书都学会了,最后一定学《易经》,将来才有可能成大医。既然它是医学源头?那么为什么你第一本不学易经?你第一本学易经,你将成为一个易经专家,你不会再学中医了,所以放在最后学。

我们这套书有22本,也有其他很重要的内容像五行大义、洪范,五行的理论都在里头,中医最根本的理论就是阴阳五行,我们大家把《医学十三经》,整个四辑全都学下来,那你可不得了了。因为《医学十三经》是一条迅速成长为良医的光明大道,这就是捷径。你按照《医学十三经》去学,最后你就成为一个良医,能不能成为大医,那是看你的天赋和你的努力,这些都有关系,不见得人人都成为大医,但人人皆可为良医。你把《医学十三经》好好学了,不管你是什么职业,你干不干医生这个行业,这都没关系。我们讲医道,不是让大家都去当大夫去看病,而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医道就是大道,一定要继承下来,因为这是关于生命、健康的学问。人人都需要生命和健康,你自己的父母也需要健康,你的儿女也需要健康,你本人也需要,所以“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这就是医圣张仲景告诉我们学习医道,有这样大的好处,生命和健康能够有所保障,这是任何人也无法给你的,你的父母也无法给你健康,你如果不懂的话,你自己也给不了自己健康,你可以足吃足喝,山珍海味,但是不知道怎么叫健康?大家现在看微信、网上传的很多东西都不知道对不对,也不敢照着做,因为你不通医道,你通了你就明白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你对父母怎么才是好呢?你也不知道。所以不通医道的人是非常可怜的,你没法尽孝,也没法慈爱儿女,因为不知道怎样去养育儿女,所以大家必须得通医道,医道有这么大的好处。

《医学十三经》就是你迅速驱入医道,迅速传承医道的一条捷径,我是非常希望大家能够按照《医学十三经》的顺序而且跟着我们的进度学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