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学创新的意义第一讲

 乔良 2016-07-24

   哲学创新的意义何在?

                 (刘立群2016年3月11日20:30微信群“经济与生活”)

提纲:哲学发展史就是哲学创新的历史。自古至今许多学者殚精竭虑提出新的哲学问题并力图彻底解决之。1980年我在北大西语系读研期间提出自然、社会、认识、道德、审美这五类规律作为人类的认识客体这个哲学新假说,30多年来已成为相当完善的哲学学说,出版了两部哲学著作。区分哲学核心与外围领域,核心领域包括存在论、符号论、认识论;提出全新的四元存在论等等。哲学创新的意义就在于使哲学完全科学化,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的科学”。


微信群各位朋友好!

谢谢微信群的管理人员。很高兴再次和大家通过微信群进行学术交流。我报告题目是“哲学创新的意义何在?”,我先讲大约一小时,之后和大家互动半个小时。

简单自我介绍:我从1963年9岁开始学习德语,在北京外国语学校(白堆子),1972-1975年在北京二外继续学德语,1978年考入北大西语系读德国语言文学方向研究生;1981年北大毕业,到人民出版社国际编辑室当12年编辑;1993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做研究工作15年, 2008年到北外德语系任教,主要讲德国外交、国际政治方面课程;曾讲“哲学与国际问题研究”、“中西哲学比较”等全校通选课。

我的主要研究领域:一,国际问题,主要是德国,但也包括欧洲和其他国际问题,二,理论问题,主要是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哲学专著《超越西方思想——哲学研究核心领域新探》2008年增订版,《德国思想与文化:反思与创新》。我的凤凰网博客“刘立群北外”有“哲学创新”、“理论探索”、“宗教研究”等十个栏目。

我从初中开始就对哲学感兴趣,当时是14、15岁,1968到1970年,处于文革期间,学校搞所谓“复课闹革命”。读了不少当时能找到的哲学书和理论书,主要是马列毛的书。1972-75年我在北京二外读本科生期间购买了德文版《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对照中译本研读,当时18、19岁。1978-1981年在北大西语系读德语研究生期间更是读了一些中外哲学著作,结合我的硕士论文,在1980年提出一系列新的哲学观点,从那时至今36年始终不辍,出版了两部哲学书,写了一些论文,参与了社科院哲学所《黑格尔全集》课题组,作为第一译者翻译了黑格尔《历史哲学》,正式名称是“世界史哲学讲演录”,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目前哲学和哲学史入门书、通俗读物很多,专业性的书更多,包括翻译书和中国学者自己编写的,在我看来所有这类书籍都有或大或小的缺陷、不足,大家读后可能会有一定收获,不过总的来说会不满足,甚至可能更糊涂。可以说只有读我的书和文章才能越读越明白(我写了“人怎样才能活得更明白”,放在博客中,提出哲学应当是“明白学”)。

迄今各种西哲史、中哲史等各种学术书籍都有缺陷,主要是基本观点方面问题,都有待于重新改写、写出更好的。

我先提出几个大问题并先给出简单答案,后面再逐步展开讨论。

1,哲学是什么?迄今各家学者答案很不同,我的答案简单说是:哲学是理论科学、是科学的科学、是科学的皇冠。后面会细谈。目前英语国家不接受“哲学是科学”的提法,这在德语中就没问题。这就是德国人思维和英语国家思维有差异的一面。

2,哲学有什么用处及没有什么用处,能解决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什么问题?我的答案简单说是:了解科学的哲学即真正的理论科学之后就会心明眼亮,把十分复杂的重要道理都看得很清楚,反之则在许多大事情、大道理上糊里糊涂,或自相矛盾,见“人怎样才能活得更明白”一文。

3,为什么数学和自然科学已经成为严格的科学、而哲学和社会科学还不是?准确地说:一部分社会科学已经是比较严格的科学,但哲学则基本上还不是,因此需哲学革命,需要大创新,使哲学成为严格的科学。

4,哲学和社会科学怎样才能成为严格的科学?数学自然科学术语均为单义,其逻辑推理链条特别长且十分严谨;哲学术语几乎都是多义词,很多社会科学术语也是多义词,造成推理逻辑混乱、逻辑推理链条不长且不严谨、人们的认识不统一。

我的基本方法是我发现的术语单义化方法,简单说就是把多义的学术术语变成单义的学术术语,这样不再有歧义,能够把道理讲清楚、讲透,使用多义的术语只能是越讲越乱。

现在初步介绍我的哲学体系(必须由粗到细、由浅入深,而且请大家去阅读我的书和文章,否则会比较陌生、听起来会比较吃力):

我把整个哲学分为核心领域和外围领域;核心领域包括三方面内容:存在论ontology(迄今汉语中大多译为“本体论”,不妥)、符号论、认识论;外围领域包括数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社会科学基础、伦理学和美学基础。

只有首先正确地提出和解决了核心领域的问题,才能进一步正确地提出和解决外围领域的问题,而不可能相反。在核心领域当中,存在论问题是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

什么是存在论?迄今学术界观点很不同,我明确提出存在论就是基本层次论theory of basic strata:什么是基本层次?科学研究、创新就是对万事万物进行系统的分类,这也包括分层。而基本层次是指不能再相互还原、最根本、最基本的事物分类,是最高的类,目前有多种不同的观点:物质一元论认为一切的一切都归结为、还原为物质,精神最终也是物质、要还原为物质,法国18世纪一批启蒙主义者主张彻底的物质一元论,认为精神、思想也归结为物质,认为人用大脑思考所得出的思想观点类似于口腔分泌唾液那样。

大家熟悉的“物质-精神”二元论就是一种存在论即基本层次论,认为只存在两个基本层次,一切的一切最终只能归结为或者是“物质”或者是“精神”。这种二元论主要来源于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另一种表达是“身心二元论”或者“灵与肉二元论”,在基督教学说中已经有。物质-精神二元论认为物质和精神二者并存、不能相互还原,是最根本的分类。

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卡尔-波普尔提出著名的“三个世界论”,这就是三元存在论,认为存在三个基本层次波普尔提出“三个世界论”即三元存在论。

我提出一种四元存在论,这四个基本层次是:对象世界、符号世界、定义内容世界、想象力世界。这四个基本层次完全不同,不能相互还原,是最根本的分类,其中人类发明的符号世界起着核心、关键的作用,它超越于个人、民族以及时空,或者可以说把古往今来无数个人、各个民族都联系起来,使思想、思考成为可能,也使不同民族语言之间的翻译、不同民族人们之间的沟通成为可能,使人类能成为高等智能生物。

存在论ontology的核心问题:世界到底应当归结为什么?一元论观点最简单;各种二元论、三元论观点等则复杂,还涉及到“这些不同基本层次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个问题;

符号论semiotics的核心问题:什么是符号?怎样对符号进行最基本的分类?符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认识论epistemology的核心问题:人们所能感知到的东西都是有限的,只能感知到有限的事物,为什么却能够认识到无限的事物?因此经验论(英美经验主义empiricism)观点就认为,人们只能认识到有限事物,哲学想去认识无限、想研究出有普遍意义的哲学理论是超出人的认识能力,因此是虚妄,是痴心妄想。相反,唯理论(=理性主义rationalism)的观点则认为人类可以认识到普遍事物,但经过两千多年的努力,哲学界迄今做出的论证却远不能说服人。一部哲学史就是哲学理论不断创新的历史,对前人所取得的成果不满意,因此力图另辟蹊径,达到完全满意的结果。当然不能只是自己满意,而要有尽可能多的人满意和接受,最后是所有人都满意和接受,就像目前数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成果那样。

狭义的“科学”(即英语国家所理解的“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所谓“工具理性”)既能造福人类,也能危害人类(其实是对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滥用,特别是用于军事目的),而最广义的科学(以真正科学的哲学理论为核心)则只能造福于人类,人类迄今之所以陷入很大混乱并出现大量问题,与缺少这种最广义科学直接有关。

定义:哲学是最高级的科学,是整个科学(最广义科学)的皇冠,哲学研究是最高级、最重要的科学研究。英文science一词通常不包含哲学,只是指实证科学(该词19世纪时中文译为“格致”,来自古语“格物致知”;日本学者在19世纪下半叶最先用汉字译之为“科学”,意思是“分科之学”,在19世纪末被中国学术界接受、引入),而把哲学归于“humanities人文研究”而非science,这暗含着哲学不可能达到公认为正确的地步;而德文词Wissenschaft一词除了实证科学之外还包含哲学。英文science一词只是指狭义的科学,德文词Wissenschaft一词是指广义的科学(主要始于黑格尔)。而在我看来,哲学研究就是最高级的科学研究,完全能够达到公认为完全正确的地步。这需要大胆思考、大胆创新,所以哲学应当属于科学,迄今英文science一词的内涵、定义是有缺陷的,这说明英语国家思想固然有务实的一面,但也有较为肤浅的一面。只有哲学能够从最深层面思想上把握和驾驭一切。(法语的science词义)

我在《超越》一书中提出一种新的科学分类法,就是把整个科学分为理论科学和实证科学两大部分,哲学是、或者说理应是理论科学(而宗教本身不是、也不可能成为科学),实证科学则分为工具性实证科学和经验性实证科学两大类,数学和形式逻辑学是工具性实证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则属于经验性实证科学。哲学研究是自上而下,因而站得最高、最全面;实证科学研究是自下而上,只对具体事物进行研究,并且永远不可能达到像哲学那样的高度。但是人类同时需要两者,两者对于人类来说缺一不可。但哲学有根本的重要性。可以说,哲学是纲,纲举目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哲学理应是人类最根本、最重要的精神家园,最根本、最重要的精神依托和心灵归宿,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大道理,可以指导其他各种比较小的道理。实证科学本身分为实证研究部分和基础理论部分,后者就是哲学外围领域。

自古以来西方哲学家创造出多个庞大的哲学体系并且对全世界产生很大影响,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以及后来的思想家朱熹、王阳明等也都有不少建树,对当代中国思想界和世界思想界都产生一定影响,但基本上没有创造出庞大而完整的哲学体系(这不等于说他们的思想观点没有任何系统性)。一般认为这是因为西方善于抽象思维而中国不善于抽象思维,为什么会是这样?这种差别会引出什么结果?简单地说,西方善于抽象思维与其使用本身无意义的表音字母有一定关联,在很长时间内,西方学术界没有明确区分开作为听觉符号的语音和作为视觉符号的字母,因此也没有明确区分开符号本身和词义,因此造成所谓“抽象思维”比较发达,而抽象思维又与其彻底的、抽象的有神论(抽象的一神论、单一的抽象上帝)有关,彻底的有神论又进而导致宗教战争(因思想信仰不同而发生的战争,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教派分裂、排斥异教以及目前亨廷顿所说的“不同文明的冲突”,即西方把不同思想的区别看得特别重;但使用表音字母也导致现代数学在西方诞生,进而导致现代自然科学在西方诞生,也导致作为抽象思维的哲学研究在西方十分发达以及现代语言科学诞生于西方;而使用意音文字即汉字的中国则几乎都与此正相反。

不过还要看到,虽然如此,西方哲学界迄今为止却并没有真正解决哲学问题,目前西方哲学界也处于严重混乱和危机之中。需要区分开传统哲学和当代哲学。西方传统哲学对哲学研究做出很大贡献(但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而西方现当代哲学界对哲学研究没有做出多大贡献,相反却盛行“哲学取消论”(尤其在美国,以罗蒂为代表)。

西方文字都是表音文字(俄文、阿拉伯文、波斯文等等也都是表音文字),在相互翻译时若遇到本语言中没有的语词可直接转写或只能转写,因此基本不可能解决历来存在的哲学术语多义的问题。而汉字则是表意文字(也称为“意音文字”),在学术术语翻译时必然主要采用意译而非音译,对本语言中没有的语词基本上不可能采用音译方法,迫使我们必须创造新词,自近代以来翻译介绍西方科学文化的过程中,中国和日本翻译界在不经意中对一系列多义的西方学术术语进行了单义化monosemising(我上次举过law分别译成汉语“法律、规律、定律”为例),这种特殊的中西文化交汇及改造为哲学研究产生突破性创新提供了条件,使得使用现成西方学术术语争论不清、讨论不清的问题,使用单义的汉语学术术语就可以讨论清楚。当然,必须同时从学理上、观点上有一系列全面的大胆创新和突破,发前人所未发,想前人所未想,在别人看不到相互联系的地方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我的《超越西方思想》一书就自觉运用单义化方法并进行一系列大胆观点创新。

《超越》一书最关键的方法是由我发现(而非发明)并首次自觉运用于哲学研究领域的单义化([英]monosemysing,[德]Monosemierung)方法。可以说,科学化必然要求术语的单义化。什么叫做“单义化”,可以通过下面这个例子予以初步的说明:在西方各种语言中,[英]“law”一词(=[德]Gesetz,[法]loi等等)始终是一个多义词,并且被广泛应用于科学学术研究的许多领域,尤其是理论问题研究领域。但是自20世纪初以来由中国学者及翻译家译为现代汉语的过程当中,则分解其词义,逐步分别创译为三个单义的术语,即“法律”、“规律”和“定律”。由于术语多义必然造成观点上的含糊以及论证上的混乱,因此,用西方多义的术语讨论不清的一系列哲学即理论科学问题,用单义的汉语术语则有可能讨论清楚。仍以这三个汉语术语为例:“法律”一词专指由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并强制执行的行为规范,“规律”一词应当专指人类的认识客体(本书严格区分了认识客体与感知客体等等,详见“认识论”一章),而“定律”一词专指人们对规律的认识结果及其表达。例如,“牛顿定律”不应当称为“牛顿规律”,“自然规律”不应当与所谓“自然法”混为一谈,如此等等。用这些单义的汉语术语就可以把用多义的“law”等词混为一谈的问题区分开并且讨论清楚。

简介我的四元存在论:有四个基本层次,而不是只有“物质和精神”、“个别和一般”、“理和气”或“名和实”等两个,即:对象世界、符号世界、定义内容世界、想象力世界;简单说,对象世界就是可以被感知和被命名的一切(符号世界除外),接近于中国哲学史上所说的“实”;符号世界主要指人类发明出的两大类符号体系,语言文字符号体系(定性符号体系)和数学符号体系(定量符号体系),大体相当于中哲史中的“名”;定义内容世界是这两大类符号体系中语词术语的内涵,最简单的例子:3=2+1即“3”的内涵是“2+1”,2=1+1即“2”的内涵是“1+1”,接近于西方哲学史上所说的“一般”或“本质”;想象力世界包括使用符号体系的想象和使用图像的想象,前者又分为科研领域的大胆想象创新和在非科研领域使用语言文字,包括文艺创作,后者就是形象思维。这种四元存在论涵盖一切且有最强的说服力和解释力。从我的观点出发去看哲学史,迄今国内外哲学史教科书都需要重新改写。

从我的四个世界论出发去看名-实二元论或能指-所指二元论,就会发现:我所说的符号世界就是“名”、是“能指”,而对象世界可以说是“实”、是“所指”,但是仅有“名和实”二者显然还远远不够,远远不是用一个名词去指称一个实际事物这样简单,仿佛语词本身没有灵魂、没有内涵。或者说,“实”这个词没有区分开是只一个事物还是一类事物,可以说是个多义词,把单个事物和类事物混为一谈。而这个混淆是关键性的混淆。因此名-实二元论或能指-所指二元论都有重大的遗漏,远不全面。物质一元论、物质-精神二元论等等也都有类似的各种缺陷。这就是说,从不正确的哲学存在论出发不可能得出正确的语言学观点。而我认为我的四元存在论可以弥补这种重大遗漏。

科学研究、创造(所谓“建构”)科学知识体系就是对万事万物进行系统地分层和分类,最典型的是生物分类体系,有门、纲、目、科、属、种等层次,门是最大的类,纲是次一级的大类,依此类推。哲学研究不是像实证科学研究那样做具体的分层和分类,而是做万事万物做最根本的分层和分类。大家十分熟悉“物质-精神”二分法就是一种最根本的分层,这来源于自古就有的“身-心”方法。“个别-一般”二分法与此相近。但是都有缺陷。

为什么哲学难懂?就是因为有抽象性、有超越性。而实证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没有超越性,日常实际生活更谈不上有什么抽象和超越性。那么哲学的超越性是指什么?

哲学研究的问题(即哲学问题)具有以下特点:1,终极性、彻底性:刨根问底,力图找到(归纳出、概况出)终极的事物、提出终极的问题、得到终极的(永远正确的)答案;2,普遍性:力图创造出涵盖一切、无所不包、具有最高级最普遍意义的知识;3,超越性transcendence(=康德的超验性;《周易·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指超越于可感的物质世界之上,与“抽象性”意思接近,就事论事当然不可能去涵盖一切,只有具有超越性才能去涵盖一切以及具有终极性;4,思辨性speculativity,甚至诡辩性(悖论等),思辨性和超越性有关联,可以说是讲出抽象的、思路严密、逻辑性强的道理。(我听到有人说:现在的大学生写文章缺少思辨性。这主要指思路不大开阔、缺少讲道理的能力,尤其是讲出比较深刻、难度比较大、比较复杂的道理,而不是简单化、就事论事,因此需要多读一些哲学)。5,力图以简驭繁,以尽可能少的原理去概况和把握一切的一切。这些特点显然都有内在联系,不是孤立的。这些也造成哲学研究的难度特别大、最大。

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和基本脉络:一部分哲学家强调追求“纯粹理性”、彻底的一元论(包括一神论),另一部分强调心理主义(传统哲学的内省法,注重区分心内和心外即主观-客观二分法,与现代心理科学尚未诞生有关),20世纪现代哲学倾向于形式主义(英美分析哲学);把二分法绝对化、泛化;从中世纪上帝决定论转为近代以来的规律决定论(黑格尔“辩证法规律”),再转为其反面即唯意志论(叔本华、尼采)。

中国传统哲学突出特点:强调“实践理性”(实践理性主要与日常生活有关,纯粹理性主要与科学研究和思考有关),宗法-人伦(重人际关系),天人合一,合二为一,名实二分法;文言文表达模糊、一词多义阻碍思维精确化,现代汉语才克服此弊病。

西方人际关系较松散,亲属关系及观念较淡薄,为维护社会秩序必须强调法治;中国则相反,在相当大程度上采用人际关系来维护社会秩序。

这些是中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的区别。一百多年以来,尤其是这30年以来,经过反复磨合碰撞,传统思维方式的区别已经有所减退,而且进一步趋向于缩小和趋同。

我的《超越西方思想(增订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一书完全跳出二分法的束缚,提出一系列全新的基本分类,包括:区分开四个基本层次(对象世界、符号世界、定义内容世界、想象力世界)、三类语词(专名、类名和理论术语)、三类词义(内涵义、外延义和字面义)、符号世界两个基本原则(区别原则与省力原则)、严格区分开感知主客体及认识主客体、人类的认识客体是五类基本规律(自然规律、文化社会规律、逻辑规律、道德规律和审美规律)、区分并论证了三类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等。这就是说,哲学研究应当依据最广泛的事实做出最根本的概括和系统完整的分类,并力求讲清楚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些内容就是我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或者说框架。要了解细节必须仔细去读我的书。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有一句名言:“哲学是来干什么的呢?哲学就是要让自然显出它原本的样子来。哲学不是改变世界,哲学是描述世界。”在我看来这句话有根本缺陷:哲学研究就是要改变人类的思想,通过改变人类思想去间接地改变世界、推动世界进步。即便是自然科学研究也远远不只是描述世界,而是创造科学知识体系,哲学研究更是创造理论知识体系,然后把这些科学知识传授给大家,使大家能够按照科学知识去行动,认识是有错误,行动是也必然犯错误。

可以说,人类的行动有两大部分,一类行动是遵循科学知识(物质生产、经济管理、社会管理),另一类和科学知识本身没有直接关系,比如日常生活活动、文艺创造和欣赏等等,没有任何科学知识照样可以做到这些。目前常说“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其实此语表达有问题,应当是按照科学即正确的认识结果办事,其中包括定律,是按照定律办事,而规律只是人类的认识客体。在西方学术界看来,“Law”的意思是人类通过科学研究发明出来的定律,是主观的而没有什么“客观的Law”。这是目前中外文涉及到有关“规律、定律、Law”这些重要术语时的基本的、深层次的混乱。

他的另一句名言:“陷入哲学困境就像这样一种情况:一个人在房间里想要出去,却又不知道怎么办。想从窗户跳出去,可是窗户太小;试着从烟囱爬出去,可是烟囱太高。然而只要一转过身来,他就会发现,房门一直是开着的!”这是个比喻,想说明哲学研究的关键是找准路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他看来似乎这个正确的路数并不难找。其实正相反,这个正确的路数绝不是摆在那里等待人们去偶然发现,而是必须反复研究思考,反复尝试、反复创造。“创造”的基本意思是“从无到有”。物质不可能真正从无到有,整个宇宙不可能从无到有,但是语词符号、思想都是真正的从无到有。鲁迅名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前半句符合人类对符号和思想的创造就是从无到有,后半句可以解读为符号和思想都是人类共同创造出来的,尽管最开始必然是一个人或少部分人最先创造出来,然后大家共同去发展完善。

现在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耐心!

欢迎大家互动讨论,任何问题都可以交流。


哲学和国际问题的接合点:国际问题两个关键因素是利益和价值观(观念问题);利益是实的、实际问题,价值观是虚的、观念性的;价值观问题的解决最终靠哲学(指完全科学、完全正确的哲学理论)。

解决人类社会中复杂的利益问题主要靠制度建设和对制度的不断调整和改革,而要做到这点,需要达到尽可能多的共识,为了达到共识就需要进行学术研究和讨论,就要涉及价值观问题,而这最终就涉及哲学问题。换言之,哲学研究和创新对于解决利益问题没有、也不可能有直接作用,但无疑会有间接作用。只有懂得正确的哲学,才能把整个问题链条看深、看透、看准。

价值观(观念)可以分为浅层次和深层次。哲学处于深层次,最终起最大作用。目前在浅层次和深层次上都有许多差异和混乱,深层次问题解决后,浅层次问题较容易解决。只有彻底解决哲学问题,才能最终彻底解决国际关系中的重大矛盾。

我提出一个新观点:现在讲提高生活质量,而生活质量可以分为物质生活质量(衣食住行等)和精神生活质量。这些都包括很多方面,而正确的哲学理论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生活质量,如果对哲学没有任何兴趣,或者是只知道不大正确的哲学而不知道正确的哲学作为指导,都会影响精神生活的质量。换句话说,提高精神生活质量的最重要、最关键因素是要有正确的哲学理论。对于每个人来说是这样,对于整个人类来说更是这样。这就是哲学的用处之一,准确地说是真正正确的哲学的用处。

依照反映论,无法解释为什么它不适合于动物,动物也有大脑,为什么就不能“反映客观世界”、创造出科学知识?人类创造知识远不只是“反映”世界,说“能动的反映论”也不准确,而是创造出语词去表达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结果,而且很可能创造出错误的知识、得出错误的认识结果。用反映论就无法解释这种情况,或者说过于简略、粗糙,很不严谨、不科学。毫无疑问,迄今各种唯心主义学说也有各自严重的缺陷和混乱。不过把哲学史称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因此有很大缺陷。

“唯物主义”反映论混淆了两种不同情况,第一是可以通过视觉在大脑中显现出外界的图像,这是严格意义上的反映即反射、照镜子,第二则是人们通过语言来表达出眼睛所看到的图像或者情况。第一种情况不需要语言符号,因此动物也可以做到;第二种情况则只有人类能够做到,因为只有人类发明出以命名为基础的语言。人类语言的形成及有关的道理要复杂得多,远不是反映论所能讲清楚的。当然,指出唯物论的反映论有缺陷不等于承认各种所谓“唯心主义”学说是正确的,正相反,迄今各种哲学学说都有其或大或小的缺陷,需要通过哲学创新来得出全新的理论认识。


我写了“把二分法绝对化是西方学术理论的最大误区”放在博客中,论述“把二分法绝对化是迄今为止包括哲学理论在内的整个西方学术理论在方法论上的根本缺陷和最大误区”。这里“存在-意识”也是一种二分法,似乎符合事实,其实有很大缺陷。可以说,没有任何理由能充分论证二分法为什么能有特殊地位、为什么应当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原理和方法,对二分法的崇拜堪称一种迷信、误区,包括陷入了反义词和对立联想的误导。必须打破这种迷信,才能取得哲学研究的大进步。正确的办法应当是根据实际情况和问题去进行划分和分类,哪种分类符合实际就采用哪种分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