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熟为中国藏书界 提供了标准”

 苏迷 2016-07-24
央视正在热播的大型电视系列片《书房里的中国》第一季《纸寿千年》,让全国人民对江南古城——常熟刮目相看,尤其是藏书的话题成为了社会热点。昨天下午,被誉为中国民间“第一藏书家”的韦力做客常熟图书馆《读书台》读者沙龙,与当地古籍善本藏书爱好者就《清代版本琐谈》进行了亲切交流。讲座之后,韦力接受了苏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他说——
“常熟为中国藏书界 提供了标准”
□苏报驻常熟首席记者
  商中尧

  他是中国民间收藏古善本最多的人

  当今民间藏书家,以韦力为翘楚。这位自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藏书爱好者”,1964年出生,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古籍,经30余年,至今藏古籍善本一万余部近10万册,其规模和“含金量”堪称当世无双,他也由此成为中国民间收藏古善本最多的人,被誉为中国民间“第一藏书家”。
  2008年在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中,有一部唯一来自民间的善本,就是韦力的《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疏》。这位“低调”“神秘”的藏书家自小雅好收藏。他引明人张岱的说法自励,“人无痴者,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癖者,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10多岁的时候,他偶然在一张旧报上读到郑振铎1950年去香港收购旧书的报道,由此引发了购藏古书版本的愿望。

  “常熟是名副其实的藏书之乡”

  中国三千年的古籍发展史源远流长、支系庞杂,藏书已经成为一个时代、一个地域的重要文化体现。在中国古典的藏书流派中,发端于常熟的虞山藏书派,是任何古籍学者都无法绕过的命题。韦力也不例外,他对常熟的藏书及藏书文化更是情有独钟。
  韦力的古籍收藏中有一部分是出自常熟明清及近现代的藏书楼(家),他几次亲赴常熟考察藏书楼,走访藏书家。韦力说,现在对于古代书籍的版本研究,一般言必称宋元,很少有人会谈到清刻版本。但是,按照严格古籍界定来说,目前的古籍九成左右是清刻版本,也就是说,清刻本占据现存古籍的绝大多数。
  而常熟的虞山藏书派始于宋代、终于民国,有史可查的藏书家超过500位,大多数是在明清时期,留有名字的藏书楼超过百座,所收藏
  的古籍无论数量还是品质,
  都在国内藏书界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的铁琴铜剑楼、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私人刻书家毛晋、中国第一部藏书理论著作《藏书纪要》,都诞生于此。“常熟是名副其实的藏书之乡。”韦力告诉记者,常熟古代藏书家的藏书绝大多数以稿、抄、校本为其主要特色。常熟的藏书特色、观念影响深远,尤其是明清以来,
  像毛晋、钱谦益等常熟藏书家更是在中国藏书史上独领风骚。纵观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一半以上是稿、抄、校本为主。其中,常熟各个时期藏书家的古籍善本占有很大比重。韦力是全国古籍评审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他说,完全可以说,常熟古代藏书家为中国藏书界提供了收藏古籍的标准。

  “今后,藏书与用书会相行不悖”

  当今已进入数字化时代,对此,韦力认为,藏书与用书有时候是统一的,有时候是两个体系,尤其是珍藏善本,更是如此。他说,如果只是为了阅读,那读影印本、读排印本、读新的点校本就可以了,用不着非要买原
  本。数字化时代更是如此,
  完全可以读新近所出的电子书,因为方便得多,成本也低。
  “但是,人们更喜欢有物理性的东西,因为它能够实实在在地被看到。”韦力认为,到了电子时代,藏书还会重新风行,就是因为人们还是要能抓得着、看得到的东西。而对于单纯的电子读物来说,那只是用于一般性的浏览。藏书,人们更多的是希望跟古籍与书香亲近。“所以,我觉得今后纸本书,它的未来会越发展越高端,而普通的书会越来越数字化。所以,这就变成了两个体系。”“今后,藏书与用书会相行不悖,各走各的路。”韦力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