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借代修辞手法在诗词中的作用

 老刘tdrhg 2016-07-25

      浅谈借代修辞手法在诗词中的作用

浅谈借代修辞手法在诗词中的作用

 

古诗词对格律的要求十分严格,有时为了满足诗词平仄、对仗、押韵的要求,不得不改换事物的名称。因而,借代的修辞手法就成了最好的表现手段。下面就此浅显地说说借代修辞手法在诗词中的作用。

一、出于对仗的需要

古代诗文是很注重对偶(也称对仗)的。就唐代律诗来说,一般要求颔联、颈联都要求对仗。譬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而借代的修辞手法在对仗中的体现,主要是运用了借代这种修辞手法中借“乙义”代“甲义”来进行的。借代的修辞手法主要包含有借声、借物两种基本形式。下面我们用唐代杜甫的《曲江二首·其二》为例,看看借代在对偶中的所产生的作用。全是如下: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按照律诗要求,颔联和颈联是对仗的。在此,我们来看看颔联这一名联: “酒菜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其意思是说,(诗人)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的小事,人能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其中,“寻常”这里就不能仅仅理解为“平常”,而是从度量角度去理解。古代八尺为一寻,两“寻”为“常”。这样,诗人借 “寻常”这一义项与下句的“七十”相对应,形成规整的对仗。又如,杜甫的《恨别》,全诗如下:

         洛城一别四万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我们以诗歌的颈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为例,诗人就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其中,以“清”的读音与“青”字相同来对“白”字,这是用了借代中的借声。这样,诗句就构成了工整的对偶句,完全符合对偶中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的要求。

二、适应平仄的需要

诗词最是讲求音乐美。音乐是节奏的艺术。节奏就是音响运动中音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有规律的组合。在诗词中,主要体现在诗句中平仄的和谐运用上。我们在此以宋欧阳修《蝶恋花》为例,谈谈借代修辞手法在词中的作用。全词如下: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根据《诗词体制格律》的要求,《蝶恋花》为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句式均为七四五七七。其平仄普式为:

+ | +——| |+ |——句+ |——句+ |—— |+ |+—— | |++|——|

+ | +——| |+ |——句+ |——句+ |—— |+ |+—— | |++|——|

其中,“—”代表平声字,“|”代表仄声字,“+”代表可平可仄的字。词中,词人用“玉勒雕鞍”代“华贵车马及乘坐的人”。而按词的平仄格律要求,这句应为“仄仄平平平仄仄”。“玉勒雕鞍”就符合前四字“仄仄平平”格式要求,而“华贵车马及乘坐的人”的意思相同外,平仄要求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借用“玉勒雕鞍”来代替,就符合《蝶恋花》的体制格律要求。

三、为了格式的需要

古代诗词是讲求一定的格式的,特别是宋词和唐代律诗确实少不了一定的规律。这里,我们用宋朝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来说说借代的修辞手法在满足诗词格式的需要中产生的审美效果。《江城子·密州出猎》原词为如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根据《诗词体制格律》的要求,《江城子》为双调,共七十字,前后片各五平韵。上下片句式相同,均为七三三四五七三三,也有增一字,变三言两句为七言一句。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中为了适应这样的要求,在二三句中,以“黄”代“黄狗”、“苍”代“苍鹰”。这样,不但适应二三句中“三三”位置的需要,而且“黄”、“苍”与其前后的“狂”“冈”“郎”等字合韵,均押平声韵“七阳”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