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朝堂之上,君臣之间是如何对话的?丨壹读知道

 汉青的马甲 2016-07-27


图片来自网络


这些偶尔会困扰你的问题,请回复提问+问题来向壹读君出招,除了数学不好之外无所不知的壹读君(微信:yiduiread),必定会施展平生所学,在这里见招拆招,帮你答疑解惑。


当过推普小标兵的值班壹读君 | 一万


牛仔裤:

一度军,古代皇帝都是怎么上朝的?比如河南的皇帝怎么跟广东、四川的大臣交流?

 

壹读君:你们真的以为,到了古代就不用学普通话了? 真是图样图森破!

 

当然,这个“普通话”在历朝历代的名称是不一样的。

 


成熟于周朝的雅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普通话”。春秋时候贵族参与会盟等礼仪,必须会说雅言,作为各国官方交流的通用语。当时,各国民间语言差异过大,容易造成误会,在正式场合的交流也就有赖于雅言了。

 

壹读君(微信:yiduiread)附送一个方言差异导致误会闹出人命的小故事:

 

东瓯(今天温州一带)的房子容易着火,那里的方言“火”和“虎”发音一样,他们听说晋国有个勇士叫冯妇,善于打虎,就误以为他会灭火,把他请到国内。一次东瓯的市场着火,民众簇拥着冯妇赶往火场,结果冯妇就被烧死了。

 

与今天的普通话类似,这种雅言也是要学习的,孔子就在教学的时候使用雅言。《论语·述而》记载:“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我国保存完整的最早的词典是《尔雅》,成书大概在战国到西汉之间。

 

后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大动荡的民族融合时期。为了稳固统治,北魏孝文帝改革,其中规定“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也就是说,如果当时三十岁以下在朝廷当官的鲜卑贵族,不能及时学习以洛阳话为基础的“正音”,就会被降职,可见当时官方推行“正音”的力度之大。

 

隋唐时期,中国再次大一统,同时对外交流不断升级。为方便交流,唐朝政府把隋朝陆法言所著的《切韵》作为官韵颁行于全国。宋朝也颁布过《广韵》、《集韵》这样的官方韵书。

 

到了元明清时期,由于长期定都北京,逐渐形成了以北京话为基础的“官话”。清朝初年,福建、广东两省就设有正音书院,教授官话。


值得一提的是,雍正皇帝特别注意官话的推广。“雍正六年,奉旨以福建广东人多不谙官话,着地方官训导,廷臣议以八年为限。举人、生员、贡监、童生不谙官话者不准送试,福建省城四门设立正音书馆。”

 


但即使如此,由于科举选拔的官员多成长于地方,当地口音往往仍然十分浓重。

 

太平天国起义后,湖南人曾国藩上书咸丰皇帝批评时弊。他不仅上了书,还在朝堂上当着咸丰的面读给大家听。他一着急,说话就快,口音也重,咸丰听不懂,只好频频打断他。等到曾国藩放慢语速,一字一句地说给咸丰听了之后,咸丰才算听懂,然而也因此勃然大怒,斥责曾国藩狂悖,差点治了曾国藩的罪。

 

广东人梁启超见光绪皇帝也是如此,梁急着宣扬自己的变法主张,光绪听得一头雾水,谈完话,光绪只赏了他一个六品顶戴。

 

由此可见,想当官,学好普通话是非常重要的。


壹读知道,只谈科学,不谈感情。情感问题,请出门右转找“壹读君有后台”,或者找“趣你的”→“人间指南”。


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请给壹读君点个赞;公众号转载,联系我们并取得授权


日常生活中的百科、文艺背后的历史,热点深处的冷知识。用轻幽默、有情趣的方式一起涨姿势、正三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