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安门为什么是五个洞

 云中公子 2016-07-29
一种广为流传的解释是,皇宫内的数字多为“九”、“五”,如天安门城楼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五个门洞也是为了体现帝王的“九五之尊”。这种说法靠谱吗?

    身份等级的规范

    门洞数为五个,确实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天安门只能放在皇帝的家门口,而皇室亲王、封疆大吏和藩属国国王家的大门,都只能有三个门洞。

   

   

   

    ▍北京恭王府大门、保定直隶总督府大门和首尔景福宫光化门(由上至下),都是三个门洞

    这五个门洞也各有用处,以清代为例:中间最大的券门只有皇帝才能走,两侧稍矮的券门供宗室王公使用,外面两侧的门道则供三品以上官员通行。

    用门洞数规范身份等级的办法并非中国独创,欧洲绝对主义王权兴起后情况类似。如普鲁士为纪念七年战争胜利修建的勃兰登堡门同样有五个门道,中间的门道专供王室和国王邀请的客人使用。直到 1918 年霍亨索伦王朝覆灭,平民才能随意穿行。

   

    ▍命运多舛的勃兰登堡门,后来又有数十年不让任何人穿行

    不过,五个门洞和“九五之尊”的联系,很可能是后人的牵强附会。

    从目前的文献和考古发现来看,与天安门同为五个门道的城门在中国历史上寥寥可数,只有唐长安城郭城南侧中门明德门、大明宫南侧中门丹凤门、北宋汴梁宫城南门宣德门、元大都宫城南门崇天门以及明南京故宫午门、明清北京天安门、端门和午门。在唐以前,都城正门和宫城正门多为三门道,唐代两座五门道城门是为了彰显皇家气象,不属常例。

   

    ▍《大明宫》纪录片中的丹凤门

    自宋徽宗重修宣德门起,五门道才成为皇宫制度性标配,但这并不是象征“九五之尊”,而是不学无术的蔡京拍皇帝马屁造成的误会。

    北宋宫城的宣德门本为唐代汴州鼓角门,只有两个门道,形制简陋。直到宋太祖扩建汴梁城,才将城门扩建为三门道。宋徽宗即位后大规模营建宫城,工程由蔡京主持。据陆游《家世旧闻》,蔡京坚持认为《礼记》中载“天子五门”,而此时宫城正门只有三个门道,太过简陋,便大兴土木扩建。

   

    ▍北宋大晟钟其中一枚表面有扩建后宣德门的形象(该枚钟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改建后的宣德门平面图(选自:尹家琦,《北宋东京皇城宣德门研究》,2009,河南大学硕士论文,该图由作者绘制)

    但《礼记》中郑玄所注“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指的是天子所居有五重城门,而不是一道门有五个门洞。蔡京的门客还牵强附会,援引唐代大明宫丹凤门也是五个门道的先例。最终,五门洞成为定制,一直延续至明清。

    门洞与城市规划

    实际上,不用说五门洞,三门洞的城门、宫门最初也很稀罕。

    据考古发现,最早的史前聚落遗址中,城门多是一门一道的形式。直到夏商交际时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国最早的多门道大门才出现。这座大门是二里头一号建筑的南大门,建筑整体是一个带有大殿和庭院的宫殿式建筑,由主殿、围廊和大门组成。商代中期的洹北商城一号宫殿遗址与之类似,有一个两门道的大门。

   

    ▍二里头一号建筑平面图与复原图(图片来自:徐龙国,《中国古代都城门道研究》,《考古学报》2015 年第 4 期)

   

    ▍安阳洹北商城一号宫殿遗址平面图(图片来源:徐龙国,《中国古代都城门道研究》,《考古学报》2015 年第 4 期)

    在距离中原地区较远的西部,周人在发源地建筑的大型公共建筑仍是一门一道。周原凤雏甲组建筑被认为是西周早期的宫殿遗址,极有可能是周代的祖庙,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中轴对称建筑。在建筑的大门设计上仍采用一个门道的形式。

   

    ▍凤雏西周建筑基址平面图(图片来源:徐龙国,《中国古代都城门道研究》,《考古学报》2015 年第 4 期)

    目前考古发掘尚未发现三代时期的郭城城墙,故无法判定此时的城门形制,少有的几座宫城城门则显示此时城门还是一门一道。

    三代时期宫殿庭院大门的门道多样变化,技术上源于中国传统土木建筑的结构。三代时期的宫殿建筑已经出现了木结构雏形:对称柱网和抬梁组成房屋的基础结构,然后再筑墙、铺顶。柱网结构的特点就是以一对木柱为基本单位,横向成“一间”,纵向成“一架”。房屋正中为一间,两侧对称逐次加间,所以房屋的间数始终是单数的。

   

    ▍中国建筑木构架(清代琪檩硬山大木小式)示意图,中央为明间,两侧为次间(图片来源: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上述三个遗址的大门实际上并不是在墙上开豁口,而是建造的穿堂式大门。这种门按照房屋形式建筑起木结构,不筑围墙,在间架中央设门。所以不论是一门道、双门道还是三门道,都能用木结构对称建筑出来。这也表明当时的宫殿建筑有一定讲究,但尚未有那么多的人文意义。

   

    ▍北京故宫太和门是典型的穿堂门,面阔九间,中间三间为大门

    城郭门门道数量则与整个城市的设计理念密切相关。

    直至春秋时期楚国的纪南城,城郭门才出现多门道。该城西墙北门和南墙西水门都是一门三道。除此之外,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各国仍以一门一道为主。直到汉高祖时,未央宫的宫城城门仍然只有一道宽约 3.6 米的门道。

    汉惠帝时长安城建起了郭城城墙和城门,此时长安城共有十二座城门,每面墙有三座城门,每座城门都是一门三道。这极有可能参照了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考工记》。《考工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这种理想城池是边长三里的正方形,每边设三座城门,每座城门有三门道,形成纵横各九条车道。

   

    ▍《考工记》中的理想王城图

   

    ▍汉长安城

    汉长安城并非提前规划,所以呈不规则形状。贯彻《考工记》“王城”形制的城市,要到曹魏营建的邺城。邺北城和邺南城的南面城墙均设立三座城门,每个城门有三个门道。而且邺城的规划还产生了城市中轴线的理念,邺北城正南门与宫殿区的主要宫殿衔接成贯通南北的城市中轴线,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上的第一次。

   

    ▍曹魏邺城平面图

    隋唐长安城的规划更加强化了“建中立极”的理念,以南墙中门为正门,故隋唐长安城的郭城、皇城、宫城南面墙均设三到五座城门,突出中门的中心地位。郭城和皇城城门又多一门三道设计,其中郭城南中门明德门和大明宫南中门丹凤门都增加到一门五道,中门道居于正门中央,强调“正门”、“正道”,也贯彻了整座城市的中轴对称。

   

    ▍唐长安城平面图

    此时城门扩展到五个门洞,礼仪性已经大大超越了实用性。根据考古发掘,明德门五个门道,只有东西两端的门道有车辙,而且有的车辙是从中间三个门道前绕到两端的门道通行。有人推测城门两端门道专供行车,行人通行内侧两个门道,中央门道供皇帝通行。还有人推测,行人、行车均走两侧车道,中间三个门道平时关闭,只有大型祭祀活动的时候供皇帝和重臣亲贵通行。

    左右之分

    不过,除了礼仪性质,多门道城门也有一定的实际功能。

    据考古学者推测,多门道城门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中国古代交通工具的发展有关。战国时期车船技术成熟,被用于长途运输。特别是楚国,河道纵横,舟船便利。而行船非常需要一定的通行规则,一侧通行,否则会拥堵乃至撞船。多门道的水门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故而楚国纪南城中一座三门道的城门就是水门。

    路上行车也是一样,在并不宽敞的城门处,很容易发生交通拥堵,而将城门扩展到三个门道,一侧进、一侧出,中间供行人通行,既能缓解交通压力还能保障交通安全。

    然而问题来了,行路靠左还是靠右?这对于古代人来说不仅是一个空间问题,还是一个道德伦理问题。

    中国自先秦起便尚左。除秦代、元代等时期短暂尚右外,这一传统一直保持下来。《老子》有载:“吉事尚左,凶事尚右。”《礼记》中也写到:“吉事交相左,凶事交相右。”所谓“吉事”就是五礼中的吉、宾、嘉礼,凶事就是凶、军礼。故而在周代,同一人,生登于左阶,死殡于右阶;拱手礼时,吉时左手在上,丧时右手在上。在这样的观念下,行车出入城门自然以左为上,靠左行驶,左入右出。

    给出入赋予意义不止城门,宗教建筑也是如此,只是他们的解释更加多元。

    佛教传入中国后,建筑迅速汉化,大门逐渐形成三门道的形式。一方面,早期佛教寺庙大多在山林之中,故称“山门”;另一方面,佛教还给这三门道赋予空、无相、无作这“三解脱门”的含义。进入寺庙时从入向的左门进入,顺时针礼佛。因为佛殿内出向右侧(入向左手边)的是象征过去、往生的西方阿弥陀佛,中间是象征当下的释迦牟尼佛,出向左侧的是象征未来的东方药师佛。再由出向的左侧门(入向的右侧)出庙。这象征的自死而生,轮回不息,出入求解脱。

   

    ▍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北京广济寺山门

    而中国本土的宗教规定却是相反。以坐北朝南的庙宇为例,出向右侧西方为白虎位,左侧东方为青龙位,入庙烧香自然不能入虎口,所以大多是入向右侧进入庙门,逆时针敬神,自出向右侧门出,寓意逃出虎口。

    实际上,道观、寺庙只是对世俗政权的模仿,元代之前皇宫正门左文右武的出入方式标识着皇帝对文臣的重视。但是左右究竟按皇帝朝向还是大臣入宫的方向,自古争论不休。好在天安门的建筑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五个门洞逐次缩小,人员等级按照门洞大小而不是左右安排就可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