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有忧时致主心------谈杨万里和他的“诚斋体”28

 江山携手 2016-08-01
      我们在讲范成大时提到过,南宋的中前期有一大批爱国诗人,举例是“中兴四大诗人”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可是在当时,他们的排名正好与此相反。宋末元初的方回说,南宋“中兴以来,言诗者必曰尤、杨、范、陆”。
      “尤”,指尤袤,可惜,他大量诗稿和很多著作以及三万多卷藏书,在一次火灾中全被焚毁,我们现在只能见到他的几十首诗词和一些残句,是由他的后裔清代尤侗从一些方志、类书中搜集到的。从这些残留诗篇的思想内容上看,尤袤都对当时南宋小朝廷一意偏安、屈膝投降十分不满,对山河破碎、人民遭受异族压迫十分忧愤。我们只看他的一首《落梅》:
        清溪西畔小桥东,落月纷纷水映红。五夜客愁花片里,一年春事角声中。
        歌残玉树人何在,舞破山香曲未终。却忆孤山醉归路,马蹄香雪衬东风。
      诗中表现了对国事的忧虑,对文武官员不思恢复、陶醉于歌舞升平的愤慨。从尤袤当时的排名第一来,他应该有大量诗作与陆游范成大不相上下,可惜后人见不到了,我也就无法再多讲,有兴趣的观众朋友不妨搜索一下,史书记载中他忧国爱民的事例还是有很多的。
      “杨”,就是上节课提到过的杨万里,范成大的好朋友,也曾经是陆游的朋友,不过两人晚年的时候闹翻了,下节会讲到。杨万里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以他的字命名《诚斋集》,共一百三十三卷。他的诗风格独特,被人们称为“诚斋体”,我们没听说过陆游体成大体,从这个角度看,杨万里排名第二自有一番道理。他“诚斋体”的诗都很通俗,我举只几首作例子,读一读,不用讲解,你就能体会到这种诗体的特点:所见独特、描写细腻、诙谐幽默、生动洒脱。
        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天公支予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雾外江山看不真,只凭鸡犬认前村。渡船满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
      有意思的是宋光宗赵惇赐给杨万里的诗也近于这种“诚斋体”:
        黄芦洲上雪初干,风撼枯枝晚更寒。静舣小舟谁得似,生涯潇洒一渔竿。
      后世有人指责这种诗体油滑浅薄,现在也有学者持这种观点,不过我个人很喜欢这种风格,我还建议初学作诗的观众朋友不妨从这类诗学起。当代人学写格律诗,意义只在于传统文化的修养,跟练书法刻印章画山水一样,是提高自身素质、丰富精神生活的一种方式,是愉悦身心的积极休息,那为什么不从轻松活泼开始呢?
      当然杨万里首先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他的诗并非都是这么轻松活泼,有一部分直接抒写爱国感情及对时政关怀的诗就比较沉重。他充金国贺正旦使的接伴使时候,第一次横渡江、淮,去北方迎接金使,亲眼看到大好河山沦于金人之手,淮河成了南宋的北部边界,两岸骨肉乡亲不能自由往来,心中感慨,写下了《初入淮河四绝句》,我们读第一和第三两首:
        船离洪泽岸头沙,入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干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浪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他路过镇江金山时,看到风景如画的金山亭台变成了专门招待金国使臣的地方,愤慨地写下了类似古风的《雪霁晓登金山》,非常有气魄:
            焦山东,金山西,金山排霄南斗齐。
            天将三江五湖水,并作一江字杨子。
            来从九天上,泻入九地底。
            遇狱狱立摧,逢石石立碎。
            乾坤气力聚此江,一波打来谁敢当。
            金山一何强,上流独立江中央。
            一尘不随海风舞,一砾不随海潮去。
            四旁无蔕下无根,浮空跃出江心住。
            金宫银阙起峰头,槌鼓撞锺闻九州。
            诗人蹈雪来清游,天风吹侬上琼楼,不为浮玉饮玉舟。
            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
      读来大气磅礴,雷霆万钧,“天将三江五湖水,并作一江字杨子”,“乾坤气力聚此江,一波打来谁敢当”,如此巨大的冲击力,可以说是无可阻挡,而“金山一何强,上流独立江中央”,一尘一砾都不被卷走,就这样无根无蔕地“浮空跃出江心住”,说明金山更有力量,能与“来从九天上”的江水抗衡;这么有力的大江,这么更有力的金山,可是怎么样呢?现在只能作为为金国使臣的烹茶的场所,所以诗人最后狠狠地一转笔锋:“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替谁羞?替谁愁?就是那个屈辱的南宋小朝廷。
      这首诗的鞭挞意味很明显,但杨万里绝大部分爱国忧时的诗篇,不象陆游那样奔放、直露,而是写得深沉愤郁,含蓄不露。例如他同时作的《过扬子江》七律两首:
            只有清霜冻太空,更无半点荻花风。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
            千载英雄鸿去外,六朝形胜雪晴中。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
            天将天堑护吴天,不数殽函百二关。万里银河泻琼海,一双玉塔表金山。
            旌旗隔岸淮南近,鼓角吹霜塞北闲。多谢江神风色好,沧波千顷片时间。
      “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表面似乎是说亲自动手汲水煎茶的雅兴,我们联系他那首《雪霁晓登金山》,就可以看出其实是蕴藏着深刻沉痛的感慨和羞愤,“天将天堑护吴天,不数殽函百二关”和“多谢江神风色好,沧波千顷片时间”,“不数”、“多谢”这是正话反说:幸亏有长江天堑,用不着殽山函谷的一百二十个关口啦;多谢江神啊,千顷沧波给我们赢得了片刻时间。这样的诗句细读起来,不难体会深深压抑在诗人心头的悲怆愤懑。
      杨万里一些吟风咏月的抒情诗,真正抒的仍是忧国之情。比如有这么一首,题目就很耐人寻味:“九月十五,夜月细看,桂枝北茂南缺,未经古人拈出,纪以二绝句”,圆月当中的阴影,我们现代人知道那是月球上的环形山和谷,古代人不知道,想象成是桂花树,神话中还有个吴刚在那儿拿斧子砍,砍掉一枝又长出来,砍掉一枝又长出来,可是杨万里想象奇特,发现“桂枝北茂南缺”,他说这是吴刚把南枝都砍尽了,放纵北枝不砍,就让它一个劲疯长,他还说“北茂南缺,未经古人拈出”,古人没发现,没写过,他得纪录下来,写了两首绝句:
            桂树冰轮两不齐,桂圆不似月圆时。吴刚玉斧何曾巧,斫尽南枝放北枝。
            青天如水月如空,月色天容一皎中。若遣桂华生塞了,姮娥无殿兔无宫。
      “两不齐”就是不同步,“冰轮”就是月亮,月亮圆了桂树不圆,“桂圆不似月圆时”。“斫”就是拿斧子砍,“吴刚玉斧何曾巧,斫尽南枝放北枝”,吴刚从来就没巧过,太笨了,砍尽南枝,放纵北枝疯长。第二首想象更出奇,诗人在警告吴刚:你要是再这么笨,再这么放纵下去,桂花树枝就会把月亮塞满,“姮娥无殿兔无宫”,你会弄得姮娥玉兔都没了地方住!这也是“诚斋体”,想象奇特真是前无古人,那种诙谐,可以说是八百年前的黑色幽默了。
      圆圆的月亮都引得诗人如此联想,更不必说半个月亮了,我们看《初九夜月》:
            珍重姮娥住广寒,不餐火食不餐烟。秋空拾得一团饼,随手如何失半边。
      这些诗都写得曲折多讽意味深长,在诙谐幽默生动洒脱的背后,蕴含却是对国家残破、中原未复的郁愤和沉悲。再比如写江风荻花之时,联想到的一定是中原在金人奴役下的百姓:
            只今秋稼满江郊,犹记春舡掠屋茅。可是北风寒入骨,荻花争作向南梢。
      杨万里有一些题壁题图诗,其中一首诗题是“题刘高士看云图”,图里那位刘高士,在诗人笔下,变成了诗人自己的化身:
            偶为看云且罢琴,万山寒隔一溪深。谁言咽月餐云客,中有忧时致主心。
      杨万里诗中的秋月春花江风山雪,往往蕴含着感时伤君忧国爱民的无限情怀。他晚年在《夜读诗卷》中曾沉痛地说:“只有三更月,知予万古心”,诗人逝世八百年了,难道仍然应该是只有天边的月亮理解他吗?
      杨万里当初感叹时人不知他的心,我读到他这样的诗句,除了同情之外,常常还会发生另外一种感想,杨万里也不知别人的心啊,如果当初他能理解陆游,就不至于两个80来岁的老头闹翻了。
      陆游和杨万里何时相识已不可确知,只是《诚斋集》卷十九有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的《云龙歌调陆务观》,诗的开头六句是“墨池杨子云,云间陆士龙。天憎二子巧言语,只遣相别无相逢。长安市上忽再值,向来一别三千岁”,杨子云是西汉大文学家杨雄,杨万里用来自比,陆士龙是指陆游,观众朋友可能记得我讲过,陆游认为晋代大诗人陆云陆士龙是他的祖先,看来杨万里也认为自己是杨雄杨子云的后代,咱们不考证了;注意力放在“长安市上忽再值,向来一别三千岁”,再值,第二次相见,距上次一别三千年了,当然这是夸张,但它说明在此好多年前就认识。那么他们这一次为什么能相见呢?原来就在这年初,已经闲居五年的陆游被起用,以朝请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三月他应召去临安面对,孝宗说“严陵清虚之地,卿可多作文”,记得讲过吧?就是这次,这个时候杨万里正在临安,担任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所以“长安市上忽再值”。查《诚斋集》卷十九,还有好几首提到陆游,我们只看题目:《和陆务观惠五言》、《再和云龙歌留陆务观西湖小集且督战云》、《醉卧海棠图歌赠陆务观》、《上巳日,予与沈虞卿、龙延之、莫仲谦招陆务观、沈子寿小集张氏北园赏海棠,务观持酒酹花,予走笔赋长句》等等,题目都很长,只解释一个“上巳日”,古代以阴历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为“上巳”,魏晋以后把上巳节固定为三月三日,此后便成了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陆务是当月又返回家乡山阴,做去严州赴任的准备,这说明杨万里在这一个月里至少写了五首诗赠陆游。就在此前不久,他向宰相王淮推荐六十个人请予擢用,其中没有陆游。有人据此论证说,两人仅是文字之交,相知并不深厚,我看不见得,也许恰恰是相知很深,杨万里深知陆游并非经济之才,陆游深知杨万里什么下节会讲到。但他们的友谊应该是很深重的,否则不会一个月里这么多诗,后来几年唱和更多。淳熙十四年,杨万里把他的《南海集》寄到严州,《剑南诗稿》卷十九《杨庭秀寄南海集》记其事。淳熙十五年四月,杨万里得罪了孝宗皇帝,贬知筠州(今江西高安),途径严州,陆游载酒迎候,《诚斋集》卷八一《诚斋江西道院集序》记其事。淳熙十六年九月,杨万里奉新皇帝光宗诏回京,除秘书监。陆游不久也还朝,除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二人相逢,多有酬唱,诗在《剑南诗稿》、《诚斋集》里分别有存,可以互相印证。同年十一月,陆游被弹劾,以作诗“嘲咏风月”罪被斥归乡里。从此一别,二人再没有相遇,但仍有有诗函往来。那么就是说从淳熙十三年(1186)初到淳熙十六年(1189)末,这四年是他们两人交往最密切的时期,陆游是62到65岁,杨万里是60到63岁。至少这段时间,他们的关系非常好。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说刚才提到的两件事;一件,既然关系好,杨万里为什么不推荐陆游?这个好回答,如果因为关系好就推荐,那就不是杨万里了;再一件,杨万里怎么得罪了孝宗?这个稍微复杂点,我们简短说,太上皇赵构驾崩,杨万里上疏力争张浚应该配享庙祀,这还没什么,要命的是他在疏里指责列配享名单的洪迈“指鹿为马”,孝宗一看,那我不成了秦二世胡亥吗?他就这么把皇帝得罪了,还用刚才那句话,如果他要说“挺好,指鹿为鹿,指马为马”,绝对得罪不了皇帝,可那也就不是杨万里了。
      读“诚斋体”诗,可能会让人觉得,作者一定是风流倜傥很潇洒很豁达的一个人,可杨万里偏偏不是这样,我上节课说过,他的执拗一根筋更有名,上两件事就能看出一点来,后来跟陆游闹翻了,也是因为一根筋,以至于死也死在这一根筋上。
      为了突出倜傥豁达跟执拗一根筋的对比,我们再看杨万里的一阕《念奴娇》:
       
老夫归去,有三径、足可长拖衫袖。一道官衔清彻骨,别有监临主守。
            主守清风,监临明月,兼管栽花柳。登山临水,作诗三首两首。
            休说白日升天,莫夸金印,斗大悬双肘。且说庐陵传盛事,三个闲人眉寿。
            拣罢军员,归农押录,致政诚斋叟。只愁醉杀,螺江门外私酒。
      你看这首词,何等的豁达潇洒,哪有一点偏执执拗的意思啊?可是说归说,做归做,杨万里本人与他在词中塑造的形象,完完全全两个样。究竟怎么两个样,怎么跟陆游分道扬镳又是怎么死的,我们下节课再讲。
                                            07.08.0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