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搞辩论的,请千万别忽视你的主体需求!

 辷盀 2016-08-01


我们先从一个传统辩题说起:现代社会更需要专才/通才。按照我的习惯,我应该先去分析下“现代社会”这四个字,至少要弄明白它需要什么——我可能会事先猜测它的需求,然后再去证明自己的猜测,如果证明不了,那么我就会放弃这条需求,不会勉强自己去证明。

其实我理解的辩论论证只有两项内容:第一是目标,也就是这篇文章所说的主体需求;第二是过程,也就是从我们手中掌握的资料,到得出论证目标的这个环节。这个似乎我不用多讲说,但我发现相当多跟我研究题目的辩手,都会直接把主体需求给忽视掉。

大概是周二吧,一辩手跟我吵这个传统辩题,提了一大堆关于通才如何如何满足社会需求的东西,我弱弱地问了一句:你想过现代社会到底需要什么吗?然后他理直气壮地回我:他们在现代社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难道说现代社会不需要他们吗?

我有个可能不太好的毛病,就是坚决在立论阶段避免使用“难道”二字。我认为凡是自己不能搞清楚的,才应该扔给对方去解决;凡是自己能搞清楚,却非要把它扔给对方去搞的,这样的立论应该全部打不及格。“难道”二字如果在立论阶段出现,那就说明你已经认定这个问题不能解决——确实有不少不能解决的问题,但我发现我们在研究辩题时所碰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至少有九成是不愿意去解决的。

回想下历史上的某些大发明,比如说计算机吧,如果冯·诺依曼在搞他的计算机时,天天想着“哎呀军方提出某某要求该怎么办啊”……他还搞计算机干嘛?肯定是事先已经确定了需求,然后展开相关的研究——站在辩论的立场上,我也希望我的主体需求是确定的、详尽的、系统的,至少我不能容忍我没有考虑到的需求存在,因为那会给后面的研究造成极大的麻烦。

用“需求”这个词,貌似有点专业了,软件领域是经常会用到它的。不过当我们研究下比较型辩题,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比较型辩题都会涉及需求:

大学生实践比学习更重要:大学生的需求是什么?不知道需求你怎么知道哪个对他们更重要?
知难行易/知易行难:行与知的共同目的是什么?在实现这个共同目的的过程中,需要做什么样的工作?这些工作有什么一致的特点?不知道这个,你知难行易是在研究谁?

城市交通问题主要是设施问题/管理问题:城市交通有什么问题?——不要单想着堵,交通安全、资源浪费等所有问题都可以划入,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课题,千万别拿着大致印象的“交通拥堵”就以为研究过了交通问题!



除了比较型以外,很多其他型的也可以这样搞:

发掘人才需要考试:怎么发掘一个人才?企业里面、政府里面、学校里面是怎么挖掘人才的?如果这些问题一个都没研究过,我会判立论不及格。

民族技艺应该/不应该保密:民族技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需要你讲出它过去起了什么作用,不管物质的还是精神上的都行。我知道很难找到两千字的东西,不过看几篇关于民族艺术的论文总可以吧?

留学归国是个人问题/社会问题:留学者为什么不归国?千万别告诉我是贪图国外舒适的生活环境!你要相信这个时代还有理想、爱情、落叶归根……我需要你讲出为什么,别搪塞!

金钱追求与道德追求可否并行:金钱追求与道德追求的共同目标是什么?让人生快乐或充实。人生要怎样才能快乐或者充实?研究去吧,课题很大,马斯洛要粉墨登场。



不要拿主体需求不当回事,你知道你在忽视它们的时候,未来将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吗?

最后提醒:搞辩论的,只要你还在做立论,就把“难道”二字,以及所有表示反问的词语,全部从你的词典里抠出去!我们需要从事物本身着手研究,外围的反证法在立论阶段只会让你死得很难看!


文章选自争鸣辩论网,点击左下方可以查看原文章。


责编: 511

审核:云起


 欢迎扫码
 关注辩论演讲口才大百科
 下载辩论AP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