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入伏吃鸡有讲究 冬病夏治分体质

 369蓝田书院 2016-08-02






民谚云:“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


每年盛夏季的三伏,南方大部分地区尤其是湖南有吃伏鸡的习俗。


Q

什么是三伏?

A

     “三伏”是起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



中医认为,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人体阳气,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


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影响,南方地区尤其是长沙阴雨寒湿的天气较长,从每年的秋末初冬延续到来年夏初,体内积郁了一冬一春两季的寒气,在酷暑的三伏天,利用自然本来的酷热和一些药物来驱散体内寒气是非常必要的。


而叫鸡(公鸡)属于温阳食物,符合中医“春夏养阳”的养生方法。在此时,吃伏鸡、伏狗,起的是补虚助阳或温里散寒的作用,天人合击,最容易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加上三伏天里,人的体能消耗较多,须适当补充营养,初伏吃鸡即这个道理。另外,加入生姜、红枣等物,还可起去湿强身的作用。 生姜开胃、健胃,红枣补脾,对人体健康有益。三伏天食用,起到一种调补的作用,同时还驱风祛寒,即中医常说的“冬病夏治”“春夏养阳”。


适合人群


体质虚寒特别是一到冬天就怕冷的人,适合吃这道菜。所以,伏鸡、伏狗或羊肉,如当归生姜羊肉汤等,更适合于阳虚畏寒者食用。 中医理论讲究“阴阳五行”、“天人一体”,也就是说,季节变化直接影响人的健康。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人体阳气,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在此时,吃伏鸡、伏狗、羊肉之类食物,起的是补虚助阳或温里散寒的作用,天人合击,最容易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说的是,如果阴阳对立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不适合人群


然而对于阳虚火旺的人,手脚心发烧,面红、烦躁、脾气大,具体病症有慢性甲亢、结核病、高血压、内分泌失调等症的人,吃伏鸡、伏狗,就一定要慎重,必须根据个人体质而论,要少吃或不吃,因为这类人的耐受力较差些。


长沙伏鸡做法

1.“路边荆”(见图1)洗净,取其根,熬成浓汤汁,再将紫苏切好备用。

2.选取叫鸡(公鸡)一只,加工剁成小块的,用滚油爆炒,随即放入姜片,放一汤匙白酒和一点盐,不断翻炒。

3.炒的过程中,不断把熬好的汁水倒入锅中,让药香不断渗入鸡肉。

4.等汤汁逐渐收干,就可以装盘大快朵颐了。




图1为路边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