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新陆教授运用经方治病的经验(摘)

 清茶清清 2016-08-03
经方是指汉代张仲景所著 《 伤寒杂病论》 (后世分为《 伤寒论》 和《 金匮要略》 二 书) 所记载之方剂 ,乃是 相对 于宋 、 元 以后所 出现 的 时方 而 言 。 由于 经方具有用药精 当、 效专力宏的特点 。 辨证得 当 , 收效往往立竿见影 。 故为历代 医家所推崇。王新陆教授从事临床 30 多年 , 擅长经方治病 . 屡获佳效。
1、 经方 单用
验案 1): 陈某 , 男 . 72 岁。 1983 年来诊。自述患慢性 胆囊 炎 多年 , 半 月 前 出现 右胁 部疼 痛 . 恶 心 呕 吐 .发热, 曾在当地医院治疗。门诊病历记录如下 : 体温39 ℃ , 莫非 氏征 (+ ) 。 血常规 白细胞 总数 11。1~109 L-1:B 超提示胆囊炎。 按急性胆囊炎输液治疗 。 使用抗生素 1周 , 体温降至正常。 白细胞 总数正常 。 仍感右胁部隐隐疼痛 , 为求进一步 中医治疗而来诊。在望闻问切过程 中发现 , 患者虽 以右胁部隐隐疼痛为
主诉 , 但有一 明显 的伴随症状为四肢发 凉 , 并且仔细观察到患者有 困倦欲睡 、 脉象微细的表现。据此辨证为少 阴寒化证 , 用四逆汤。处方 : 制附片 10 g,干姜 9 g , 炙甘草 6 g。 7剂药后, 四肢转暖, 困倦欲睡明显改 善 。
按 :本案例中虽然患者是 以胆囊炎来就诊 , 处方 中却并未使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患者的伴随症状“脉微细 , 但欲寐”属《 伤寒论 》 中典型 的四逆汤证 ,故 大 胆 地 运 用 了四逆 汤 , 没 有 顾 虑 附 子 、 干 姜 大 辛大热是否会加重炎症 , 但却取得 了理想 的效果 。所
以西医所谓 的炎症与 中医所谓的热毒不是一 回事 .治疗 上也 不是见 到 炎症就 用 清热解 毒药 。与 此病 例相似 的例子很多。 经方治病一定要以辨证为主 , 切忌犯 只辨病不辨证 的错误 , 如见 到阑尾炎就用大黄牡丹皮汤 ,见到肝炎就用茵陈蒿汤 , 这是不可取的。临证要胆大心细, 智圆行方 。
验案 2 ): 刘某 , 男 , 7 岁 , 1988 年就 诊 。 因急 性扁桃体炎而高热惊厥 , 体温 39. 5 ℃,通过运用青霉 素抗感染及水合氯醛灌肠治疗后 , 惊厥得以控制 , 体温在 37。 5~ 38 ℃之间波动 , 使用抗生素不再显效 ,患 儿口渴 。口唇干燥 ,烦躁不安 ,遂求助于 中医。切其脉虽洪大但重按较空虚 , 辨证为阳明热证兼气津两伤 。 用 白虎加人参汤。处方 : 石膏 30 g, 知母 15 g, 甘 草 3 g, 粳米 9 g , 人 参 9 g。3 剂 药后 患者体 温正 常 ,口渴 、 烦躁 等诸症 状得 以缓解 。
按 :本病辨证为邪热充斥内外兼气津两伤 , 符合《 伤寒论》 白虎加人参汤证 , 故疗效显著 。注重 经方 药物 之 间药 性 的细微 差别 。《 伤寒论》 中的人参应该指 老山参 , 属五加科 , 能补气 、 补 阳、 养阴生津 , 而种植 的人参阳热之性较强 ,养阴生津的力量很弱 , 是完全不对证 的。若没有老山参 , 一般用沙参 , 因其为甘寒之 品, 养阴生津清热的作用较强。
2、经 方 加减
即在经方基础上加用“援药”。援药是经现代
药理研究证实 , 能直接作用于靶器官 , 对主病 、 主因或主证具有 明确治疗作用的药物 。援药是近年来提出的药物配伍理论 , 形成“君 、 臣、 佐 、 使 、 援 ”的配伍 , 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适 当加用援药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验案 1): 王某 , 女 , 40 岁 。患荨麻疹 , 全身大块风疹 , 受压迫处风疹严重 , 易出汗。本病病在表 , 辨证属 营 卫 不 和 , 用桂 枝 汤 加 减 。处 方 : 桂枝 9 g, 芍 药15 g, 甘草 6 g , 生姜 3 片 , 大枣 5 枚 , 白鲜皮 30 g, 丹皮 15 g。服药 15 剂 , 全身风疹消失 , 随访半年未复发 。
按 : 王师善用桂枝汤治疗 多种 疾病 , 包括皮肤病 , 疗效明显 。 皮肤病是较为复杂的疾病 , 同样是荨麻疹 , 不同的证用方用药不 同, 辨证需仔细斟酌 。桂枝汤善治皮肤病但并不能盲 目用 , 属营卫不和者可用 。本例患者典型的表现是易出汗 , 是 营卫 失 和 、 卫 弱 营 阴 不 能 内守 所 致 , 是桂 枝 汤 的
适用证 。另外 加 白鲜皮 、 丹皮 . 此两味药
是治疗皮肤病的常用药。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丹皮有抗过敏、 抗变态反应 、 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主要成分丹皮酚能治疗胆碱能性荨麻疹和皮肤瘙痒症。白鲜皮能改善迟发性变态反应性损伤 ,有解热及抗致病性皮肤真菌活性的作用。
验案 2:) 王某 , 女, 46 岁 , 1984 年就诊。 患颅内肿瘤 , 头痛 , 恶心 , 呕吐 , 舌体胖大 , 苔白滑 . 脉缓。辨证为水饮内停 , 用五苓散加减。处方: 茯苓 15 g . 猪苓
15 g , 泽 泻 20 g , 白术 15 g, 桂 枝 9 g, 白茅根 30 g, 酒军 10 g。服药 20 剂 , 头痛、 恶心、 呕吐诸症消失 。
按 : 根据本例患者症状和舌苔脉象 . 辨证 属水饮内停。《 伤寒论》 中五苓散用于治下焦蓄水证。本方具有很好 的利水作用 . 方中二苓通调水道 、 下输膀胱 , 白术培土制水 . 桂枝宣通 阳气 , 共同作用使水行气化 , 蓄水 留饮诸疾 自除。因为白茅根有很强的利尿作用 , 酒军利大便 . 故加此两味药使水饮各从前后二 阴而 出 , 增强 了利水 的力量 。
验案 3): 郑某 , 男 , 94 岁 , 2000 年来诊。 中风后遗症为左侧上下肢拘挛疼痛。 舌质暗苔薄 白, 脉弦。 辨证为血瘀兼有风寒湿邪. 用芍药甘草汤加减。处方:芍药 30 g, 甘草 9 g,制附片 9 g, 鸡血藤 30 g , 防己15 g, 僵蚕 10 g。服药 7 剂 , 肢体拘挛疼痛消失。
按 : 芍药甘草汤是治疗脚挛急的经典方。加制附片温阳, 通行十二经。《 内经》 云: “阳气者 , 精则养神 , 柔则养筋。”鸡血藤活血化瘀 , 防己祛风除湿 , 僵蚕平肝熄风。
3、经方合 用
验案 1): 程某 , 男 , 20 岁, 1996 年就诊。 患‘肾病综合征半年 , 全身浮肿 , 小便不利 , 舌质淡胖苔 白腻 ,脉沉。辨证为脾 肾阳虚、 水饮 内停 , 用猪苓汤合真武汤 。处方 : 茯 苓 9 g , 泽 泻 9 g, 猪苓 15 g , 阿胶 11 g ,芍药 10 g, 制附片 9 g, 生姜 3 片, 白术 12 g。服药 1个月 , 浮肿基本消失 , 小便较前通畅。
按 : 此两首《 伤寒论》 的经方合用起协 同作用 。真 武 汤 以温补 脾 ‘肾之 阳为 主 , 通过 温补 脾肾以化气行水 , 但其利水作用不够强 ; 而猪苓汤利水逐饮 的功能强 , 且利水而不伤阴。两方的作用相互补充 , 取长补短 , 收效显著 。肾病为难治之症 , 中药在消除水肿 、改善蛋白尿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能够缓解症状 、 改善指标 、 延缓病情发展。猪苓汤 、
真武汤均为治 肾病 的常用方 , 本案例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使用 , 所以收到了理想效果。
验案 2) : 肖某 , 男 , 60 岁 , 2001年来诊。 有冠心病病史 5 年 , 近半年来阵发性胸痛 , 有时胸 闷呕恶 , 劳累后加重 , 舌质暗 , 苔白腻 , 脉涩 。辨证为痰湿瘀血内阻 、 胸 阳不宣 . 用瓜蒌薤 白半夏汤合抵挡丸。处
方 : 全瓜蒌 30 g , 薤 白 10 g , 半夏 9 g, 水蛭 6 g。服药12 剂 , 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 , 疼痛程度也有所减轻 。
按 : 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反复发作 . 往往有顽 固性瘀血 。瓜蒌薤白半夏汤有祛痰化湿 、 宣通胸阳的作用 . 而抵挡丸具有很强的祛瘀作用 , 尤其对陈 旧性顽 固性瘀血效果很好 . 二方合用既祛痰化湿又活血化瘀 。抵挡丸中有水蛭 , 王师认为虫类药去陈旧性瘀血的作用是肯定 的, 但 临床用药要注意 , 因为虫类药蛋 白含量很高. 对过敏体质的人要慎用。
验案 3): 李某 , 男 . 57 岁 , 1999 年来诊。 患有酒精性肝炎、 肝硬化。来诊时, 巩膜皮肤黄染 , 小便不利 ,舌苔 白腻 , 舌根微黄。辨证为肝胆湿热兼有瘀血 . 湿重于热 , 用茵 陈五苓散合大黄鏖 虫丸。处 方 : 茯苓
15 g, 猪苓 18 g, 泽泻 15 g , 白术 12 g, 桂枝 9 g, 茵陈20 g。 送服大黄鏖 虫丸。 服药 1个月 , 黄疸消失, 小便通利 。
按 : 王师常用茵 陈五苓散或茵陈蒿汤合大黄鏖虫 丸治疗 肝硬 化 。若 肝胆 湿热 , 湿 重 于热者 , 多用茵陈五苓散 ; 若热重于湿者 , 多用茵陈蒿汤。《 金匮要略》 中大黄廑虫丸证 的症状为内有干血 、 肌肤甲错、两 目暗黑 , 这 与西 医学 肝 硬化 的 表现 很相 象 。本 方润 以濡其干 . 虫 以动其瘀 。 通以祛其闭 , 故此两方合用后 , 祛邪而不伤正 . 扶正而不敛邪 . 使气血得以调和 , 黄疸得 以消失, 小便得以通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