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山探幽之十二 兰芷之珍——沅有芷兮澧有兰

 文山书院 2016-08-04


【彭山探幽】(十二)兰芷之珍

兰芷馨香

        汉唐以来的不少知名学者及中华典籍,都公认澧州是最具“屈原遗风”的地区。彭山及其周边的澧浦、江皋、洲渚,不仅是当年屈子行吟的核心地带,而且至今仍繁衍着楚骚曾经记述过的兰、芷等上百种香草美卉。而历代澧州人兴建的“渚天阁”、“三贤祠”、“湘妃庙”、“忠清祠”、“独醒堂”、“离骚草堂”、“三闾大夫庙”、“三袁寻访亭”等名胜古迹,以及民间举办的龙舟竞渡等赛事活动,则进一步渲染了这块土地上屈子之遗风。不仅如此,历代文人雅士和过境官员追随屈子的脚步,以澧兰沅芷为主题酬唱不歇,乃至形成一种“至澧必吊屈,吊屈必咏兰”的文化现象,更使澧水、兰江及“香草美人”令无数人心向往之。



        彭山及其周边的澧浦江皋洲渚,不仅是屈子“泽畔行吟”的核心地带,而且是其不朽之作《离骚》开创“香草美人”传统的源头。当然,要说清这个问题,就必须了解屈原其人,了解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之千古绝唱的精髓。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因其投湘水而死,故后人又多以“湘累”来指称。他是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为杰出的政治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也是诗坛公认的中国最早、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在赫尔辛基颁布了四位世界文化名人,其中包括中国的屈原、波兰的哥白尼、法国的弗朗索瓦·拉伯雷和英国的莎士比亚。



        屈原年轻时学识渊博,“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官至“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曾经深受楚怀王信任。他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旧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上官大夫等人对他非常嫉妒,经常在楚怀王面前讲他的坏话。于是昏庸的怀王逐渐疏远了屈原,免去他的左徒职务,改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后来又因为在国事上犯颜直谏,两次遭受放逐。屈原与澧州的关系,就是在其第二次被流放时发生的。


        关于屈原两次遭受放逐的时间和具体原因,众说纷纭。《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上刊登过一篇文章《屈原两次被流放的时间及第二次流放的出发地和流放地》,作者是吉林省社科院研究员李伟实,他考证后得出的结论是:“屈原在楚怀王三十年(前299)春末夏初被流放到汉北,顷襄王四年(前295)初春再度被流放到江南。”这应该是比较权威的说法。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郢都(今湖北荆州以北的纪南城),屈原悲愤国家灭亡,自己无力回天,于农历五月初五在湖南汨罗抱石投江,以身殉国。


        屈原被流放到江南后,怀着忧国、忧君、忧民的激愤心情,运用大量楚风、楚语、楚物和楚地民歌,写出了25篇诗作,以表达其忠君爱国的理想信念。长达363句的《离骚》,是其中最重要的作品,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也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滥觞。后人由此称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作品为“骚体诗”。 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则将《离骚》为主体的楚辞称为“骚经”, 与“诗经”并称为“风、骚”之诗。实际上,将楚辞提到与诗经并列的地位,也就是承认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中国诗歌史上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因此,楚辞对楚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文化的发展,都产生过特别重大的影响。


        近年来,不少研究楚文化的专家学者考证,屈原第二次放逐江南所走的具体路线,实际上是从郢都出发,乘马车到枝江,过方林,改由水路经松滋、公安、澧县、安乡、汉寿,溯沅水经德山,过桃源,抵达辰溪、溆浦后,回返沅、澧之滨,并一直于此区域内奔走呼号。最后见救国无望,才顺洞庭湖下岳阳,怒沉汨罗江。因此,屈原的“行吟泽畔”,主要是在洞庭湖畔的澧、沅之滨。因为沅水、澧水流经的地区,大多离楚国郢都不过一百公里左右。屈原虽被放黜,但他忧世爱国之心不变,所以久久徘徊在既不违反楚王规定、又离国都较近的澧水、沅水流域这一带,以便于关注国家的局势,探索救国救亡之策。他这种爱国激愤与愁绪的发泄,就成为“行吟”之作。在其《湘君》、《湘夫人》等作品中,屈原写到江、沅、澧、澧浦、涔阳、洞庭等地名,这不仅是具体的景物描写,也是他“行吟泽畔”的核心地带在澧、沅之滨的最明显的证据。

        

        屈原的行吟之作,根据汉代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但郭沫若先生考证,至今流传下来的,只有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1篇。而《远游》、《卜居》、《渔父》等篇章,虽有屈子风格,但有人认为不是出自屈原手笔。在屈原的全部作品中,《离骚》、《天问》、《九歌》是其代表作,可分别作为他三种类型作品的代表。《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创作的重点。《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着重表现作者学术造诣及历史观与自然观的诗篇。《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述,并非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离骚》和《九歌》,构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风格。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在作品中着力描写了大量的香草美木,比如秋兰、兰芷、杜衡、蕙、荃、荪、杜若、荇荷等香草;申椒、菌桂、薜荔、辛夷、葛等美木。有人统计,此类植物描写多达104种。屈原借这些香草美木来寄寓理想,抒发情怀,将鲜花、香草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拿臭物、萧艾比喻奸佞、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屈原的“香草美人”比兴诗句,流传非常广泛。而“香草美人”最集中、最典型、最稳固的形象,当数“澧兰沅芷”。楚辞中“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湘夫人》)等名句,说明澧兰沅芷在屈原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也让千百年来的读者对其产生最深刻的印象。对“沅有芷兮澧有兰”,东汉《楚辞章句》的作者王逸注解说,此为“言沅水之中有盛茂之芷,澧水之内有芬芳之兰,异于众草”。后来的学者们亦认为,兰与芷,本指生于沅澧两岸的芳草,用以比喻高洁的人或事物,是屈原将自己的忠君爱国之志,匡时济世之情,通过兰芷形象加以表达,触物以起情,索物以寄志。这就将物与我,情与景揉和一伴,融铸一炉,从而大大扩张了诗歌的境界和表现力。



        屈原之所以选择“兰”与“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是因为兰为百花之英,它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被视为高尚人格的象征,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受人喜爱。而芷,即白芷,也叫薜芷、蕙芷,字典上解释为“香味令人止步的草”。


        屈原在其三类诗作中,都写到自已如何滋兰、佩兰、纫兰、搴兰、刈兰,对兰芷寄以无限的希望:“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整吾将刈。”“联蕙芷以为佩兮,过鲍肆而失香。”又以兰芷为友,视兰芷为知音:“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他将兰芷作为佩物,表示自已洁身自好的情操:“扈江离与薜芷伫,纫秋兰以为佩。”甚至担心兰芷在秋风寒露中枯萎而从俗,变节而不芳:“时缤纷以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莆化而为茅。”可见,兰芷在屈原笔下,已不是简单的比喻或触物起兴,而是一种象征,一种寄寓,一种精神与品格的追求。

        无独有偶。比屈原早二百年的孔子,也十分欣赏兰。东汉史学家蔡邕曾记述关于孔子作《猗兰操》的故事:“《猗兰操》者,孔子所作也。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任。自卫反鲁,过隐谷之中,见芗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乃止车援琴鼓之云:'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世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自伤不逢时,托辞于芗兰云。”然而孔子的《猗兰操》,在当时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晓。兰的高洁、芷的馨香,只有随屈子的吟唱才走向世界,并由此形成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屈原精神、兰芷文化甚至楚湘与澧水人文之魂,受到中外学界的高度关注。

        兰和芷,是湘西北沅澧流域盛产的物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讲求“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传统中,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最近甚至有学者指出,没有屈原在澧沅之滨十多年的行吟生活,或许就不会有楚辞的出现,屈原也许就不会成为文化名人,更不会成为后来的世界文化名人。并由此推断,研究屈原的重点地区,或不在他的出生之地秭归,或不在他的殉国之地汨罗,或应当是在他反复吟唱兰芷馨香的澧沅之滨。鉴于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的彭山以及周边芳草葳蕤的澧水洲渚,应该成为屈原研究的一个重点所在。而致力于重现当日“兰芷馨香”之盛景,并将兰的高洁融入澧州人文精神,则是今天澧州人的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